大成國起義主力軍為什麼受挫

  大成國起義是十九世紀中期繼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在南方爆發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在我國農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絢麗而悲壯的篇章。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大成國起義軍主力受重挫這件事還要從1861年開始說起,當時兩廣地區的總督勞崇光等高階將領聚集在一起商議作戰的策略,並且還決定將數個營區的練勇都守護這梧州城,以防止起義軍靠近他們的糧草和軍火,清軍進攻起義軍的戰前準備已經基本到位。而陳開身為主要的起義軍領導人也對自己的軍隊加強了一些防禦措施,準備和梧州等地的清朝軍隊抗爭到底,可是相比與充分準備的清朝軍隊,起義軍顯得有些倉促和準備不足。

  這一年的四月份戰鬥開始打響,發展了四個月的時間後清朝的軍隊已經佔據了起義軍隊的一些重要據點,而水上作戰才是這場戰爭的高潮時期,當時清軍將大炮排列成為犄角之勢,雖然起義軍並不恐懼,但是清軍兩面攻擊的方式還是讓起義軍有些無力抵抗,這時候風向突然發生轉變,並且迅速讓起義軍處於不利地位,他們的船隻也被擊中,起義軍死傷無數,在這次戰役中損失非常慘重,大成國起義軍主力因此受到重挫。

  如何評價大成國起義

  對大成國起義的評價可以分為以下兩點,首先這次戰爭在天地會組織的起義活動中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同時也帶給了清朝政府沉重無比的打擊,具有不可抹殺的歷史意義。起義軍所經過的地方不論是在政治或是在經濟方面都給當時的地主階級和統治階級沉痛的打擊。當時廣東是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供應地,起義軍成功的控制了當地的水陸通道,對朝廷各種稅務的徵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而在鎮壓活動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清政府不得不從陝西等地調出銀子來週轉。

  對大成國起義的評價還有另外一點,在軍事上起義軍不僅時刻牽制著廣州地區的上萬名清兵和大量的船隻,而且還影響著從福建等其他地區調轉過來的軍隊,根據當時的統計可以得知清軍的損失一定在一萬人智商,並且毀壞了清軍戰船五六百艘,從側面來說起義軍的功績也為其他的起義活動起到了牽制和支援的作用。儘管最後的結果是起義軍失敗了,但是這次起義軍的活動卻始終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