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居士陶淵明自號什麼

  陶淵明,字元亮,又字潛,是東晉末期到南朝宋初期傑出的詩人與辭賦家,那麼陶淵明自號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陶淵明自號,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淵明自號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也是一位芳名流傳千古的隱士。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在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就有記載陶淵明自號的來歷。

  陶淵明自號取自隱居時屋邊的五棵柳樹,而陶淵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樹那般飄逸自然,以樹木為號,也足以彰顯陶淵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淵明在年輕的時候也曾追逐過功名利祿,從江州祭酒開始,到彭澤縣令為止,在擔任彭澤縣令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陶淵明就拋下了自己的仕途,選擇了另一條歸隱田園之路。

  陶淵明從小便喜歡閱讀一些儒家經典,喜歡安靜的環境,喜歡自然萬物,不願像個平常人一般生活。眾人的志向都是為了當官為了功名利祿為了錢財滿盈,而陶淵明從小便想著過上恬靜無為的生活,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卻總是事與願違。陶淵明有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妹妹,他們的父親還有一個小妾,因此陶淵明小時候的家境還是蠻不錯的。但是他們的父親在陶淵明八歲的時候便去世了,之後更是家道中落,為了謀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淵明同時受著儒家與道家的影響,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場一展巨集圖,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無為無慾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的,陶淵明一生都沒有做過什麼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時候,陶淵明出任了他為官生涯中的最後一個官職,不到三個月便辭官回家,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隱居生涯。也就是在這段隱居歲月裡,陶淵明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辭賦詩篇,儘管之後也有多人勸他出仕,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的陶淵明統統拒絕了。陶淵明死後,人們私諡他為“靖節”。

  陶淵明世稱什麼

  陶淵明世稱什麼?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靖節”兩字,實在陶淵明死後,他的朋友們私自給他取的諡號,因此這個“世稱”也叫做“私諡”。當人們問起陶淵明世稱什麼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想到陶淵明這個人在後人心中是個什麼樣的人,所謂“世稱”,不就是人們對他的稱呼麼?所以“世稱”,也就很直截了當地表達了在人們心中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世稱是靖節先生,先是陶淵明的朋友這麼叫他,之後便是全世界的人這麼叫他,甚至在一千多年後的現今,還是叫他為靖節先生。“靖”在中文裡有幽深閒靜的意思,“節”則是高風亮節之“節”,這兩個字也起如其分地表現出陶淵明的性情品格。

  陶淵明有很多的趣聞軼事,儘管不知真假,但是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也能粗略地看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陶淵明愛好喝酒,熟悉他的人也都知道他這個愛好。隨著又一個重陽節的到來,陶淵明又想喝酒了,然而他兩袖清風,缺的是買酒錢。陶淵明隨手摘了一把菊花,坐在了籬笆旁,賞花,想酒。正當陶淵明空空發呆之時,遠遠的似有一個穿著白衣服的人正往自己這邊走來,陶淵明盯著那個人影一愣,是好友王弘,時任江州刺史。原來王弘看著重陽節將至,想著自己的好友陶淵明肯定又沒酒喝了,在做完當天的公務之後,王弘便攜上幾斤好酒,想著和他大醉一場,暢談人生。這便是後來白衣送酒的故事。

  陶淵明的追求

  陶淵明的追求是實現理想抱負,追求和諧社會及追求自我。陶淵明在不同的生活階段有不同的追求,這一個個追求是彼此遞進、彼此聯絡的,它們是陶淵明的思想進階、成熟表現及對生活的要求。

  早期,陶淵明為了實現自己濟世救民的巨集偉之志,沉入宦官生活十餘載。在實現政治抱負的道路上,陶淵明擔任了不少的官職,期望能做出一番成就。無奈官場昏暗、風氣不正,與陶淵明的志向和人格相悖。輾轉沉浮,多次又辭又歸,使陶淵明身心疲憊,失望之極。他所理想的社會與現實的社會差距甚遠,自己堅持了十多年也無能為力改變。認清現實後,陶淵明最終放棄了宦官生涯,順其自然的追求自我回歸田園生活。

  迴歸田園生活的陶淵明,過著種種地、喝喝酒、賞賞花的安貧樂道小日子。雖然隱居的田園生活清靜自然,無人紛擾,但他心有不甘,仍在日復一日的幻想和諧的社會。心中的念想難以平復,只能寄情於筆,最後創作出了與世無爭的《桃花源林》。桃花源是陶淵明的理想王國,寄託著他對美好和諧社會的想象和追求。可惜這個“烏托邦”式的和諧社會終是個幻想,並不能實現。

  陶淵明對於自己的追求,有過掙扎、有過無奈。身處在紛擾的塵世中,陶淵明懂得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在取捨之中選擇堅持和追求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