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其二陶淵明閱讀題及答案

  《移居(其二)》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從園田居遷居至南村不久後創作的組詩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移居(其二)》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移居(其二)》閱讀原文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將:豈。②紀:經營。

  《移居(其二)》閱讀題目

  ***1***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 *** ***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後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2***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到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了什麼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移居(其二)》閱讀答案

  ***1***DE

  ***2***第一問: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情。

  第二問: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出來的。

  《移居(其二)》閱讀賞析

  本詩描述了和令人相處的快樂。陶淵明為我們描述了他的閒適的生活:登高、賦詩、飲酒。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隱士的侃侃而談,向我們描述他的隱居生活,他眼中的農村的生活,而沒有一絲士大夫所特有的驕持。“衣食當須己,力耕不欺吾”則是陶淵明向我們講述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個簡單而樸素的真理,這也應該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所領悟到的。

  從以上兩首詩,我們不難看出,陶淵明的詩歌的主要特色是意味淡而實厚。從陶淵明詩歌的文字上看來,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的堆積,相比於後世的《滕王閣序》之類的駢文大作,實在無法可比。但陶淵明正是在這些樸實無華的文字中,為我們描繪了他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感悟。以《移居(其二)》其一為例,陶淵明僅僅是描述了他移居(其二)南村和他與鄰里相處的平常不過的情景,但其中流淌著的是汩汩的真情。讓人讀來的感覺是淡而不枯,質而實綺。淡者,質者,乃是他的文字清新,質樸,猶如山裡田間拂面的清風;不枯者,綺者,乃是陶淵明詩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剝去世俗的封套,唯真性情而已。歷代詩論家認為,讀懂陶詩需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一定的人生況味和生活閱歷。黃庭堅《跋淵明詩卷》說:“血氣方剛時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知決定無所用智。”二是反覆吟誦,領會其中的蘊涵。清伍涵芬《讀書樂趣》寫道:“陶淵明詩語淡而味腆,和粹之氣,悠然流露,最耐玩味。

  ……人初讀,不覺其奇,漸詠則味漸出。”可見,陶淵明的詩雖樸雖淡,但箇中三味確實值得細細玩味。 又如陶淵明的其他的田園詩,像“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方宅十餘畝,草屋七八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描寫的都是最真實,最樸素的生活本色,不帶一絲雕琢的痕跡,就像後來李白形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建安文學帶給我們的是悲愴淒涼,那是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下的無奈;西晉文人則為我們貢獻了綺麗之美。而,陶淵明,則以一己之力,為我們開創了以自然樸素為美的新的文學天地。誠如宗白華所說:“魏晉六朝是一個轉變的關鍵,……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向,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認為‘初發芙蓉’比之於‘錯彩鏤金’是一種更高的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