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什麼故事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開創了獨特的莊子哲學,是後世公認的道家兩大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莊子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莊子的故事

  莊子在濮水這個地方垂釣,楚國的君王派兩個使者到濮水,向莊子發出邀請。使者對他說,我們的君王將治理國家職務託付於你,希望你不辭辛勞能夠接受。他繼續釣魚沒有起身,只是對使者說道,傳聞你們國家有一隻龜獸,已經死去很長時間,你們的君王把龜包裹在錦緞裡珍藏在匣子裡,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這隻龜是願意死了被尊貴的供奉起來,還是願意活著在爛泥沼裡自在的爬動呢?兩位使者回答,當然是願意在泥沼裡爬動。此時莊子大聲說道,你們回去吧,我就想像龜一樣在泥沼裡活著。

  莊子曾周遊列國,活得自由率性,後來拒絕了楚王的官職,隱居著書。莊子人和他的思想一樣,反對人的追求功名心,這在古代非常難得。他所寫的文章多為寓言故事,簡短的幾個比喻就將要表達的意思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他認為在朝廷為官,謀取功名權勢,就像雖然身著顯貴之服,身處顯貴之地,但是卻如同死去,而自然而然的活著,雖然物質條件匱乏,卻能讓自己身心舒暢。他有一個名言,指哀莫大於心死,認為精神追求比物質追求重要,這裡也能體現出來。

  其實他真的很偉大,有多少文人讀書就是為了得到當朝者青睞,能夠做官顯富貴,而他面對一個君王送上來的官職厚祿卻毫不心動,視為草芥,讀了這個故事,更加佩服莊子的品德。

  莊子和惠子的故事

  莊子和惠子兩人能成為終生的摯友確是讓人匪夷所思。首先,莊子是道家學派的繼承人和發揚者,窮盡一生為道家學派代言。惠子是名家學派的宗師人物,一生追求、信仰名家,希望能讓名家發揚光大。兩個人的人生信仰、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莊子雖然祖出名門,據傳先祖曾是宋國的國君,但是到了莊子這一輩卻是貧困潦倒。莊子經常餓著肚子研究學問,可謂家徒四壁。惠子貴為一國之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金錢、美女、珠寶對他來說不在話下。莊子這樣的窮光蛋要和惠子這樣的權貴見上面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能發展成為摯友確實非同尋常。

  最後,莊子的個性喜歡安靜,同時又對富貴名利看得很輕,因此是典型的宅男。惠子的個性喜歡熱鬧,並且對於追求富貴帶有極大的熱情,因此是典型的交際狂。

  就這樣兩位什麼都搭不上屆的人,他們卻成為終生的摯友確實是不容易。但是他們確實是歷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對摯友。

  莊子行於山中的故事

  莊子行於山中,是《莊子》的一篇故事。話說有一天莊子去拜訪朋友,途中經過一座山,在山裡面走呀走,因為無聊嘛,就東看看西望望。看到了一個人,這種人在山裡面挺常見的,就是砍樹的人。

  砍樹的人站在一棵樹下,但是不砍樹。莊子有點疑惑,就去看樹。一看,哇,這棵樹真好看,這麼高,這麼漂亮,枝繁葉茂的,為什麼不砍呢?莊子就問這個砍樹的。

  砍樹的說,因為這種樹除了好看之外沒有用啊!

  莊子一聽很感慨,看看吧,沒有用不成材的話可以安享晚年。

  在這裡插一句話,“不成材”這個典故就是出自這裡。

  莊子下山之後到了朋友家裡面,朋友見到莊子,貴客呀,就吩咐殺一隻鵝招待客人。僕人就說,咱們家裡面有兩隻鵝啊,一隻會叫的,一隻不會叫的。主人說,這還用問嘛,不會叫的鵝,留著做什麼?就這樣,那隻不會叫的鵝成了大家的下酒菜。

  莊子有個隨行的小僕人,近朱者赤,也喜歡思考問題,就問莊子,樹不成材,結果沒死;鵝不成材,結果被殺掉了。您看看,您是想要做“成材”的呢,還是“不成材”的呢?

  莊子多聰明,精神境界多高呀,他的回答是,他介於二者之中。因為在兩個之間吧,好事都可以沾一點,壞事都能夠遠一點。這樣他自己也能自然一點。什麼東西吧,多了都不好,要懂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