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初中語文知識點

  的落實是語文課程目標的基礎內容,也是語文課程目標達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對於語文課程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字詞

  浦口***pǔ kǒu*** 縷縷***lǚ lǚ*** 吹拂***chuī fú*** 哺育***bǔ yù*** 玫瑰***méi guī***

  舒暢***shū chàng***

  舢板***shān bǎn*** 駁船***bó chuán*** 堆疊***duī zhàn*** 粼粼***lín lín***

  2、整體把握

  ***1***、長江很早便醒過來。它醒過來的時候,浦口車站上的路燈還沒有熄滅。這句話要

  告訴我們什麼?

  答:這一段點明長江醒來得比較早,暗示全文將由晨景展開。用車站上的“路燈”還沒熄滅來襯托“很早”。“長江很早便醒過來”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說明作者一開始就把

  長江當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寫長江為什麼選取長江的黎明?這裡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長江的黎明僅

  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嗎?***

  答:這裡作者用了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這裡的黎明象徵的是祖國的新氣象,象徵

  的是祖國美好的明天。這裡的黎明就不僅僅是一種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暢,青春一般的歡愉”,這一點作者在文中反覆說到,

  為什麼作者又一再強調長江是“古老的”,這和“青春”不矛盾嗎?

  答:千百年來長江奔流不息,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長江在經歷的歲月的洗禮後,如今在新時代光輝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國的蓬勃發展,所以心情才“書場”“歡愉”,強調長江是“古老的”也是為了說明長江“舊貌換

  新顏”祖國“舊貌換新顏”。

  【第2課 筏子】

  作者:袁鷹,原名田鍾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縣人。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以散

  文影響較大。出版散文集〈〈袁鷹散文選項〉〉

  本文通過對艄公撐著筏子在黃河上行駛的描寫,揭示了一個道理:如果想要獲得成功,

  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大膽和鎮靜,還需要機敏和智慧

  一、字詞

  1、生字詞

  膽驚心悸***jì*** 吞噬***shì*** 湍***tuān***急 驚濤駭***hài***浪

  如履***lǚ***平地 馬不停蹄***tí*** 一瀉***xiè***千里 安詳***xiáng***

  2、解釋詞語

  膽驚心悸------- 膽戰心驚,悸:因害怕而心跳的歷害。

  洶 湧------ 水猛烈的向上湧。

  吞 噬------- 吞食。

  瀏 覽------- 大略的看。

  化險為夷-------- 使危險的情況或境地變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樣。履,鞋。這裡作動詞用,走。

  3、在文出現了十個四字成語,請找出,注意其貼切的運用。

  一瀉千里 萬馬奔騰 風平浪靜 乘風破浪 提心吊膽

  目不轉睛 馬不停蹄 化險為夷 如履平地 驚濤駭浪

  二、整理把握

  讀段落:

  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過去是聽說過的。但是在親眼看它之前,想象裡的形象,總好像是風平浪靜

  時的小艇,決沒有想到是乘風破浪的輕騎。

  十隻到十二隻羊的體積吧,總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

  位乘客身邊,還堆著兩隻裝得滿滿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膽,皮筏上的乘客卻從容地在談笑,向岸上指點什麼,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車裡瀏覽窗外的新建築,又像在公園人工湖的遊艇上戲弄著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較沉著,他目不轉睛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兩組對比,請你說說哪兩處運用了對比。

  答:羊皮筏子體積小與承載的人多物重形成對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

  從容談笑形成對比。

  2.這兩組對比為了突出什麼?對艄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答:突出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險的;如此凶險的航行,卻讓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車裡瀏覽窗外的新建築”那樣心閒氣

  定,這全是艄公的功勞,越是凶險越能反襯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 北師大

  【第3課 春】

  ***1***作者及作品:朱自清,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代表

  作《背影》《荷塘月色》。

  ***2***結構:

  一、盼春:①段 表達方式是抒情,表達作者急切盼望春到來的心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們的期盼,使人倍感親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悅

  的抒情基調。

  二、繪春: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巨集觀勾勒,繪春的總輪廓。***

  ③段 春草圖。④段 春花圖。⑤段 春風圖。⑥段 春雨圖。⑦段 迎春圖。{描

  寫具體,繪春}

  三、⑧段 贊春:新***新生***、美***美麗***、力***活力***

  ***3***線索: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4***主旨***中心***:作者通過描繪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草木花爭榮的景象,讚美了春的創造力,激勵人們珍惜大好時光、辛勤勞作、奮發向上,抒發作者對春天的

  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之情。

  ***5***文章主要寫法:借景抒情。

  ***6***重點語句理解:

  ①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理解:“鑽”字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表現出來,作者通過擬人化的手法,

  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春草的清新、可愛,表達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理解:以動襯靜的寫法形象地描繪春天百花盛開、蜜蜂忙碌的熱鬧景象,表達

  了作者內心無盡的喜悅,讀來富有美感。

  ***7***語句欣賞:

  ①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欣賞: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雨的多、連綿不斷、細、

  亮、密的特點。

  ②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欣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花爭豔的情態。

  北師八年級上冊語文學常識知識點梳理

  1、《日出》是當代作家劉白羽的散文,選取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角度——描繪作者從國外出訪歸來,在萬仞高空的飛機上目睹的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並出神入化地將“光彩奪目的黎明”與“新中國瑰麗的景象”相比擬,以一幅氣勢磅礴、雄奇壯闊的日出圖,謳歌新生的、光明的社會主義祖國,表達無產階級戰士的豪情壯懷,反映了劉白羽散文對意境創造的追求及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①日出的象徵意義,熱情地讚美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如朝陽東昇,光彩奪目,雄偉瑰麗,正像朝陽那樣年輕,富有巨大的生命力,並進而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欣欣向榮、無限美好、如花似錦的今天和明天。

  ②劉白羽,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說《第二個太陽》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回憶錄《心靈的歷程》獲中國傳紀文學獎。

  2、①《泰山日出》***散文***是1924年中國詩人徐志摩應邀為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專門寫作的散文,回憶自己泰山觀日出見到的奇異景象,以及當時詩情洋溢的浪漫心情。同時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在文學創作上的巨大成就和即將來華訪問的情況,表達中國詩人對泰戈爾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②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是新月詩派的代表詩人。主要作品為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等,著名篇目有《再別康橋》、《在病中》、《沙揚娜拉》、《偶然》等。

  ③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等。所做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其創作對印度文學影響巨大,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3、①《西部地平線上的落日》***散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記敘了作者在三個不同地點:甘肅定西高原、羅布淖爾荒原、羅布泊欣賞到的落日景象,抒發了他對“世間有大美”的獨特感受。

  ②作者高建群, 當代重要西部小說家,代表作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是新時期中國長篇小說領域重要收穫之一。

  4、《雲海》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開篇即回顧了青年時的一段經歷,自然引出對山中雲的描述,接下來重點描述了“雲海”這一奇觀,突出了山中生活的寧靜之美。主題是在讚美自然景象的同時,突出了作家唐敏對所經歷的這段時光的懷戀。

  5、①《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現代抒情詩,詩人用聯想和想象,描繪了一幅自由美好、生活幸福的天上街市圖,表達了作者雖身處黑暗社會,但仍充滿希望的執著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堅定信心,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對天上美麗街市的憧憬,對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②作者是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我國傑出的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1921年出版了著名詩集《女神》,話劇《屈原》。

  第二單元

  1、①《日曆》取材於人們生活中“用日曆”這樣熟悉的小事,卻從中揭示出生命的意義:人應該認真書寫自己的人生,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要學會創造,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充實。

  ②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任天津市文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中篇小說《神鞭》,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2、①《螞蟻》是當代學者南帆的散文,以生動貼切的語言,寫一隻螞蟻在“我”的注視下,由畏縮爬上書桌,進而發現食物並運走食物的過程,表現了螞蟻執著進取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表達了我對弱小者命運的同情及希望通過努力抗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思想。

  ②文章用一系列褒揚人的詞語寫螞蟻,用意不在讚揚螞蟻,也不是讚揚人,而是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表現人的意志、行為的重大詞語***重大判斷、義無反顧、信念堅定***用來表現螞蟻這種小動物。其效果有二:一是大詞小用,不倫不類,產生一種幽默感:二是使物件的動作更加傳神生動。類似的描寫***至少類似後一點***還有謹慎地左顧右盼,快樂得就要暈過去等等。此外,這也表現了作者的描寫善於抓住事物特點,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3、《每天誕生一次》是當代作家周濤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生動優美的語言告訴我們:生命在清晨異常有力,它的召喚不可抗拒,就如同重又誕生了一樣,我們要抓緊時間,抓住生命,不斷進取,讓生命之花盛開的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4、《列寧格勒的樹》作者李專,本文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列寧格勒被德國法西斯整整圍困了900天,城中居民生活極其困苦,許多人凍餓而死,但沒有一人為生計砍伐一棵樹。勝利之後,遍佈城市的樹依然鬱鬱蔥蔥。在魔劍高懸的900個日日夜夜裡,列寧格勒城裡竟然:“劇照貼滿大街小巷,劇院天天夜裡開演,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未間斷„„”以此揭示出人的精神強健、人格高貴對人生髮展的重要性,讚頌了人類的傲骨和人心的偉大,讚頌了不放棄尊嚴和有著高貴品質的列寧格勒人民。

  5、①《辛勞的螞蟻》本文以幽默的筆調,獨闢蹊徑,從我觀察螞蟻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兩隻螞蟻在捕獲處理食物過程中的表現,得出了螞蟻是愚蠢可笑、固執己見、痴呆的騙徒的結論,從而指出其辛勞是虛假的,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像螞蟻一樣不用頭腦思考,不理解自己的命運,更無法掌握自己前進的方向,只知“裝模作樣的勤勞”,盲目而又愚蠢地幹一些毫無意義甚至“莫名其妙的傻事”,“愛好虛榮,不講究實效”的“欺世盜名之徒”。

  ②作者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長篇小說《鍍金時代》,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