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知識點複習

  語文知識點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現在請閱讀小編整理的一些。

  :文章的線索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回憶我的母親》以“母親勤勞”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答題策略:

  ***1***其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2***線索的形式有:以主題為線索,以人物為線索,以事物為線索,以中心事件為線索,以感情為線索。要結合具體內容具體分析。

  例1:

  4.本文著力描寫母親的白髮,請簡要分析“白髮”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008年南京市《29.田野上的白髮》***

  答案:4.“白髮”是全文敘事線索;“白髮”是母親的形象特徵,作者著力描寫這一特徵,突出了母親的辛勞,表達出作者對母親的心疼,對母親的愛和懷念。***意思對即可***

  :題目***句子***的含義

  答題策略:

  抓住關鍵詞,透過句子字面意思分析出深層含義,需聯絡上下文,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回答關鍵詞對錶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關鍵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同時要注意詞語的特殊性:即運用了關鍵詞的比喻義***要搞清其比喻的物件,即本體***、引申義、雙關義***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象徵義***象徵的物件是什麼***、反語義、色彩義***褒貶互換***。找出之後,一定要代入原文中進行檢驗。

  例1:

  13、第***9***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耐人尋味。怎樣理解“奶奶的歌聲”落在“我的夢裡”?***3分***

  ***2009年溫州卷《19.老屋》***

  解題:落在句子表面的意思是,“我的夢裡”,說明我已熟睡,而奶奶仍在哼唱,除此之外,還需思考關鍵詞對錶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作用,否則回答就會過於淺顯。因為這道題目的問題是“句子的含義”。所以繼續思考,聯絡上下文,我們就會發現,這“夢”除了實指睡夢之外,還有指“夢想”,我多麼想再次聽到奶奶的歌,再次感受奶奶的愛呀!因此,答案就是:既指在我入睡後奶奶依然我唱著童謠,又指奶奶的童謠和奶奶的愛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記憶中。

  例2:

  3.語言品味***4分***

  ***1***“它伴我走過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冬季”中“冬季”一詞該如何理解?***2分***

  ***孝感《8.母親的三句話》***

  答案:3.***1******一語雙關*** 既指現實的冬季,又指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體會思想感情

  答題策略:

  聯絡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作答。

  例1:

  2.細讀第***2***段,說說對老屋的描寫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2009年溫州卷《19.老屋》***

  答案:2、既蘊含著作者回到老屋時湧起的親切感,又蘊含著作者對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例2:

  3.從第⑤、⑩節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句,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3分***

  ***1***“大概……該有條小河吧。”

  ***2***“是哦!”

  ***2009年麗水卷《13.外婆的小河》***

  答案:3.選***1***,對外婆的堅持,“我”在口頭上作了妥協,其實內心並不認為小河真的存在。選***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說的沒錯吧,你還不信”,體現了外婆看到小河後的快樂和得意。

  :指示代詞

  應該先找出該詞語所在的具體的語句或者段落,一般應運用結構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物件的位置和範圍,根據語境確定指代物件和內容,然後可以將答案代人原文,看是否恰當。一般來說代詞“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參看前後句子的具體語境來回答。

  如:***2004·北京*** 中考題***巴金的《傷害》***:段中的“這樣”指什麼?

  “我不願多看他,便匆匆走過他的身旁。但是我又迴轉來,因為我也不願意就這樣地離開他。”

  精析:此題考查指示代詞的指代物件,仔細閱讀前面內容即可提取資訊要點:“這樣”指匆匆走過。

  :文章結構

  ***1***位於文章的開頭:

  A點明主旨,領起下文。

  B設定懸念,吸引讀者。

  C蓄勢***張本、鋪墊***,奠定感情基調。不直接點明觀點,而是為觀點的出現服務,或者為下文的敘事與抒情奠定感情基調。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為下文遊荷塘做鋪墊,併為下文抒發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相交織的感情奠定基調。

  D點明思想感情變化的線索。例如楊朔《荔枝蜜》從“被蜜蜂蟄了一下,從小怕蜜蜂”到對蜜蜂“有好感”到“作者在夢中變成了一隻蜜蜂”,表明了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

  例1:

  2.***3分***文章開頭兩段似乎與“謊言”無關,可以刪除嗎?為什麼?

  ***2009年湖北荊州卷《5.最美麗的謊言》***

  答案:2.不能刪除,這兩段交待了妻子患腦瘤入住醫院和他們家境不好的情況,為下文丈夫不得以編織美麗的謊言和“我”見證他們深沉的愛作鋪墊。或者說:不能刪除,第一段寫妻子患腦瘤入住醫院,是展開情節的基礎;第二段交待他們家境不好的情況,為下文丈夫不得以編織美麗的謊言作鋪墊***埋下伏筆***

  例2:

  1.第②自然段詳寫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4分***

  ***2009年瀘州卷《7.世上最好的地方》***

  答案:1①突出了家的樸實和溫馨② 同後文形成對比,為作者表達對故鄉家的思念做好鋪墊。

  ***2***位於文章的中間:

  A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B襯托作用,在行文中,為了使敘述主體彰顯而談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襯托作用。

  C渲染烘托氣氛。在行文中,為了使主體更加突出而對環境等加以描寫,為人物的出場營造氣氛。

  D插敘,交代背景,有利於更好地展開情節,描寫人物。

  例1:

  2.從內容上看,“鄰居們防他,就像防一條帶著傳染病的狗”這句話有什麼作用?***5分***

  ***2009年揚州卷《11.那一扇門》***

  答案:2.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們對少年的提防和厭惡,用鄰居對少年的態度反襯老人對少年的信任和幫助。

  ***3***位於文章末尾。

  A總結上文。議論文中往往在結尾部分。

  B呼應上文。前後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

  C點明主旨。昇華感情,深化主題。

  D含蓄地表達主旨。往往是藉助象徵性的景物描寫。

  例1:

  4.選文第⑨段在全文內容與結構上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2009年河北卷《9.曇花終於怒放》***

  答案:4.進一步抒發了喜愛曇花的感情;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結合全文或聯絡現實生活

  答題策略: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絡中心作答

  2.聯絡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

  3. 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 偷樑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例1:

  14.你對結尾處作者不拆老屋的決定如何評價?結合全文並聯系現實生活談談。***5分***

  ***2009年溫州卷《19.老屋》***

  答題格式:評價+文章內容+聯絡生活+結語

  答案:

  14、示例一:我覺得作者這肅決定是對的。因為老屋雖老,卻保藏著他童年的記憶、溫暖的親情,回到老屋,他的心靈就有了歸宿***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好的居住條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園,比如人們搬遷或遠行時,總是對故園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覺得作者這樣決定是不妥的。雖然老屋裡保藏著他童年的記憶、溫暖的親情,使他的靈魂有了歸宿***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但是一味沉迷於過去,往往會牽絆住人生前進的步伐;時代在發展,拆除老屋,重建時尚的新居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所以老屋還是應該拆的。

  示例三:我覺得作者這樣決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處。道理在於:老屋裡保藏著他童年的記憶、溫暖的親情,回到老屋,他的心靈就有了歸宿。不妥之處:人不能總停留在過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

  例2:

  4.文章說“美就是那麼簡單”,又說美“不是那麼簡單的”。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你的課內外積累寫一段話,表述你的看法。***不少於80字******6分***

  ***2009年太原卷《13.約會荷花》***

  答案:4.示例1:簡單即美。有一句歌詞說“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花開花落是最寧靜的美;和諧相處是最質樸的美;笑看得失是最從容的美。生活的本質不在於浮華與繁複,而在於從最簡單處感受真,於最平凡中體味美。

  示例2:美的創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內蘊往往是豐富的。當人們讚歎《永州八記》的清秀之美時,可曾想到它蘊含著柳宗元貶謫的心酸;當人們稱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時,可曾想到它源自於杜甫屋漏難眠的悽楚。只有經歷歲月的沉澱和苦痛的磨礪,美才能綻放出永恆的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