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經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國學經典有哪些書籍呢?如何學習國學經典?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國學經典的重要性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經典的重要性

  古詩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於培養他們的詩學素養。同時,語文教材中所選入的古詩文均為凝聚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有著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經典詩詞篇章,它們是文化精神及為深刻、極有特徵、極其精美的聚光點,它們的深層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那麼,怎樣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

  自從接觸經典誦讀以來,我校師生甚至家長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說開展經典誦讀帶給我們的喜悅:

  一、誦讀千古美文,做君子遠小人。

  我們中華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忠恕之道;有“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處之道;有“自強不息”,“厚得載物”的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互動之道;還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創業尊生、與時俱進之道。這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念。社會實踐證明,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對品德教育起到深遠意義的,就是傳統價值教育。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仁”、“孝”、“家庭和諧”等傳統價值觀遠播歐美,發揚光大。甚至在新加坡的教材中還編進了100多箇中國儒家和東方傳統價值觀的故事和典故。因此,無論從歷史的責任感還是從時代的需要出發,通過倡導小學生誦讀千古美文,引領孩子們爭做少年君子,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就成了我們必然的選擇。

  二、蕙質蘭心,充實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

  熟讀並且背誦經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小學生的原始積累。比較建國以來出臺的多份《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新課標》是最為重視積累的一份。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13歲前後,人的記憶力即可達到頂點。一旦錯過了,就不能形成知識、情感與經驗的豐厚積累,那將會給他的一生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積累多了,將來理解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許多原來理解不深的東西自然能做到“無師自通”。對此,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同志曾講過這樣一個比喻。他說:小時候讀書、背書,猶如在天空布雲彩,雲彩積厚了,自然就會落雨。

  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積累的過程,小學生正處於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讀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蘊自然就能厚實。開展兒童經典誦讀是激發潛能、學習語言、增強人文底蘊、開啟智慧的重要途徑,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關懷,由此可以使孩子變得胸懷博大、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

  三、感悟語言真諦,為語言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生的記憶力正處於訓練、養成階段,最合適“熟讀”成誦。日積月累,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而文言與白話,是母子關係,根葉關係,源流關係。白話絕大部分來源於文言,大部分雙音節詞是文言的附綴、演繹而來;絕大部分鮮活的成語,源自文言典故。不少中學老師認為許多老一輩的人之所以能夠對文言等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是得益於他們小時候讀私塾的那幾年。培養語感,小學是關鍵;誦讀經典,當從娃娃抓起。

  四、無心插柳,牆內開花牆外香。

  經典誦讀,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積極響應與參與,他們和孩子一起誦讀,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這種自然的交流中,家長與孩子不僅是學習的交流,更多地是心靈的交流。這種跨越臺階的溝通,是構建學習型家庭的良好開端。記得一位家長曾經說過:“我們也要和兒女們一起誦讀經典,不然該如何在兒女們面前立足,怎麼樣去教育他們呢?通過和他們一起誦讀經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之窗,何樂而不為。”

  父母子女一起誦讀經典,更能增進親子感情,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一些專家學者還從理論的角度證明,在兒童階段提倡讀誦經典,是一個出力少、見效快、後勁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誦讀20-30分鐘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時間來背誦,不需要多加解釋,不增加家長負擔。

  見效快——學生誦讀2-3個月後就可發生明顯改變。

  後勁足——在學生記憶力正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其記憶力會達到較高的頂峰。而且記下的東西包含了大量優秀的中外經典文化知識,個人一輩子也受用不盡,解讀不完。當孩子把這些記到腦子裡,就自然激發了他們的理解力和創造力,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教學相長,加強教師自身的修養。

  在國學經典教學中,免不了與學生一起談古論今、激揚文字,要想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教師的身體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誦讀經典是一個品味人生,修身養性的美妙時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學生看到老師如此樂學,怎能不提起誦讀興趣呢?

  經典誦讀,還有助於我們優化技能,淨化心靈,昇華情感,做一名純粹的教師。技能的優化,需要堅守與超越。堅守是優化的前提,沒有成功經驗的堅守,優化就失去了基礎,而超越則是優化的本質。“人的發育史就是閱讀史”,這項學生活動的開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領讀,需要全校氛圍的薰陶。在必要的時候,把閱讀上升為誦讀內心體驗外化為外部情感,進而可以通過你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高回低轉,變成一聲聲動人的船歌,扣人心絃、催人淚下、引人入勝,你的誦讀技能就在此時被不斷超越。

  總之,作為肩負著開拓創新責任的新時期兒童,他們在學習現代知識的同時,同樣應該站在五千年中華文化這個歷史巨人的肩上,靜下心來誦讀、品味經典詩文。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培養讀書興趣,變化身心氣質,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使其社會關係和藝術修養得以提高;可以啟悟生命智慧,開拓人生境界。

  “弘揚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自從學習了經典之後,全校師生便有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經歷,更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長期誦讀經典詩文,一生與經典同行,和李白《夢遊天姥》,同杜甫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攜文天祥《過零丁洋》,陪王之渙《登鸛雀樓》,與張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誦《滕王閣序》,到杜牧的《題烏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讀《論語》、《三字經》,學《弟子規》、《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暢遊,到四書五經中去感悟人生。與經典為伍,與經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傳,得到的必將是新課改下“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蔥蔥郁郁的喜人景象。

  “以千年文化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作為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身體力行,不斷探索,讓經典滲融於學生們的血液中,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

  經部

  十三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儀禮。

  其他:四書章句集註、春秋繁露、新本鄭氏周易、大戴禮記、韓詩外傳、易緯是類謀、易緯坤靈圖、易緯乾元序制記、陸氏易解、中庸、東坡易傳、周易正義、輕鬆學詩經、尚書正義、易傳、韓詩外傳、毛詩正義、泰泉鄉禮、深衣考誤、深衣考、儀禮註疏、禮記正義、周禮註疏、春秋左傳正義、大學、春秋穀梁傳註疏、孝經註疏、春秋公羊傳註疏、周易參同契、大學集註、孟子集註、中庸集註、論語集註、孟子字義疏證、大學問、論語註疏、孟子註疏、爾雅註疏。

  史部

  二十五史:史記、宋書、梁書、魏書、陳書、南史、北史、南齊書、北齊書、周書、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他: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唐才子傳、貞觀政要、逸周書、古列女傳、徐霞客遊記、唐西域記、荊楚歲時記、戰國策、前漢紀、後漢紀、華陽國志、東觀漢記、通典、唐會要、唐律疏議、吳越春秋、洛陽伽藍記、越絕書、前漢紀、江表志、江南野史、五國故事、鄴中記、三楚新錄、江南餘載、吳越備史、九州春秋、越史略、東觀奏記、北狩見聞錄、竹書紀年、五代史闕文、官箴、平宋錄、大金吊伐錄、松漠紀聞、翰林志、高士傳、李相國論事集、赤松山志、真臘風土記、荊楚歲時記、北戸錄、岳陽風土記、溪蠻叢笑、吳中水利書、歲華紀麗譜、吳地記、平江記事、南嶽小錄、嶺表錄異、東京夢華錄、風土記、益部方物略記、遊城南記、淳熙三山志、桂林風土記、朝鮮賦、南宋都城紀勝、桂海虞衡志、洛陽名園記、南方草木狀、佛國記、捕蝗考、宋朝事實、大清律例、三國雜事、史通。

  子部

  兵書類:武經七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唐李問對》。

  其他兵書:《孫臏兵法》、《百戰奇略》、《握奇經》、《練兵實紀》、《將苑》、《何博士備論》、《三十六計》、《守城錄》、《孫子略解》、《乾坤大略》、《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兵制》、《陰符經》、《太白陰經》、《歷代兵制》、《素書》、《備論》。

  其他子部:墨子、列子、莊子、荀子、申鑑、說苑、新語、論衡、茶經、棋經、中論、鄧子、蓋廬、人物誌、潛夫論、初學記、洛陽牡丹記、王守仁全集、四十二章經、論衡校釋、夢溪筆談、太平廣記、孔子家語、韓非子、鬼谷子、歸田錄、唐新語、公孫龍子、搜神記、搜神後記、周易參同契、山海經、校注、藝文類聚、穆天子傳、唐摭言、顏氏家訓、古畫品錄、鹽鐵論、宋高僧傳、廣弘明集、老子道德經、鈍吟雜錄、弘明集、宣室志、世說新語、金匱要略注、九章算術、呂氏春秋、黃帝內經靈樞經、黃帝內經素問、備急千金要方、傷寒論注、難經本義、神農本草經、孔叢子、抱朴子內篇、法言義疏、風俗通義、鶡冠子、齊民要術、潛夫論、範子計然、西京雜記、晏子春秋、周髀算經、朱子語類、山房隨筆、林泉高致集、吳子兵法輯佚、銀雀山尉繚子、司馬法逸文、群書治要三略、孫子略解、水戰兵法輯佚、群書治要六韜、敦煌寫卷六韜、懷王墓竹簡六韜、六韜逸文、漢墓竹簡六韜、老子集註、范蠡兵法輯佚、太公兵法、太公金匱、太公陰謀、端溪硯譜、歙州硯譜、揚州芍藥譜、橘錄、糖霜譜、劉氏菊譜、洗冤錄集、荔枝譜、高僧傳、陰符經、隨隱漫錄、畫繼、續高僧傳、方言校箋。

  集部

  楚辭:楚辭、楚辭補註。

  總集類: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漢文、全後漢文、全三國文、全後周文、全北齊文、全陳文、全樑文、全齊文、全隋文、全唐文、先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全宋文、全晉文、全後魏文、全唐詩、全宋詞、千家詩、文心雕龍、文選、樂府詩集、全元曲、全宋詩、歷代詩詞賦。

  其它集類:優古堂詩話、誠齋詩話、庚溪詩話、草堂詩話、藏海詩話、六一詩話、後山詩話、彥周詩話、二老堂詩話、懷麓堂詩話、滄浪詩話、詩品、詩人玉屑、中山詩話、觀林詩話、李太白全集、王右丞集箋註、歐陽修集、國語。

  其他

  四庫全書目錄***介紹、史話、乾隆《文淵閣記》***:總、目、經、部、史、部、子、集考證。輯注類:三字經、莊子集解、商君書、漢官六種、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千字文、孟子全譯、史記三家注、九家舊晉書輯本、敦煌變文集新書、百家姓、老子校釋、世說新語箋疏、太平經合校、管子輕重篇新詮、幼學瓊林、列子集釋、新語校注、龍文鞭影、八家後漢書輯注、論衡校釋、孫子兵法論正、明夷待訪錄、裴注三國志、文心雕龍注、古文觀止、曾國藩文集、菜根譚、傳習錄、文心雕龍考異、增廣賢文、曾國藩家書、金人銘、眾家編年體晉史、文心雕龍義證。

  專題類:歷史、軍事、文化、圖片。

  古典小說類:世情小說、歷史演義、歷史小說、志怪小說。

  歷史工具類:中國曆代量制演變簡表、中國曆代紀年表、中國曆代帝王年表、中國曆代衡制演變簡表、中國曆代年號索引表、中國曆代疆域圖、古今地名對照、歷表***隋之前***、中國曆代度制演變簡表、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二十四節氣表、三國地圖、民國地圖、萬年曆。

  孩子誦讀國學經典的意義

  一、國學經典誦讀,有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據科學研究發現,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優秀的道德品質***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誦讀經典則是培養其高尚道德品質的一條最好的捷徑。

  二、國學經典誦讀,可以明顯、快速地增加識字量。

  在小學低年級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經典,可以明顯、快速地增加識字量。

  三、國學經典誦讀,能顯著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

  小學時段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如果有效地開發,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極其豐富的礦藏。但是,這種記憶潛能如果不予開發,就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天天蛻化。而一旦開發出來,不但現在記憶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從這個層面講,國學經典誦讀開發的是學生一生的潛能。同時,誦讀國學經典,也是為孩子一生打點文化底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這些經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且會惠及其一生。

  四、國學經典誦讀,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養。

  如今,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通過經典文化的誦讀,可以大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識素養。通過國學經典的誦讀,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讀經典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

  五、國學經典誦讀,促進了學校、家庭的和諧。

  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都有著十分系統的論述。“天人合一”講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為貴” 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追求人自我內心的和諧。可以說,和諧是國學經典的主旋律。現代我國所提倡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榮辱觀”、 “和諧社會” 等,基本都能在傳統國學中找到淵源。

  六、國學經典誦讀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法寶,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武器。

  馬來西亞著名經典學教授鍾積成先生在他的講座“做智慧父母,育優秀兒女”的報告中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他說: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是那一個民族?回答是猶太民族。他接著又說,本來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但現在卻又為什麼不是中華民族呢?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丟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經典。他認為對孩子進行經典教育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法寶,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法寶。鍾教授進一步指出,經典教育可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文字經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閱讀、背誦古今中外經典詩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讀經:即經常讓孩子觀看古今中外名畫、名雕塑、建築、藝術品,經常聆聽世界古典音樂,歌劇等經典音樂。讓孩子在經典文化的薰陶中潛移默化,最終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只有這樣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多,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才會有望。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國學經典教會我們中華民族海納百川、高瞻遠矚、與時俱進。我們應該提倡現在的孩子誦讀國學經典,傳承民族智慧。少年強則中國強!

  學國學的好處

  1、開發孩子智力潛能,培養兒童記憶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

  幼兒時期是寶寶智力和記憶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寶寶如果在這一階段通過學習經典古籍和詩歌,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的開發,有實驗表明,通過學習誦讀經典,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會明顯提高,識字量明顯要超過一般的小孩。在學習和朗誦古典文學經典的同時,寶寶也學習了優美經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學到了“語”又學到了“文”,兩者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寶寶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寶寶良好的閱讀意識、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2、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們在學習國學的時候,其中的國學誦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誦讀,會漸漸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個好習慣的形成,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積極閱讀,帶給孩子們最好的閱讀生活體驗,讓孩子的閱讀學習變得更加趣味。

  3、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4、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裡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學國學的三大方法

  1、多播放古典音樂,尤其能開發右腦的音樂。

  如:《潛腦音樂》、古琴曲等。音樂能讓寶寶心情放鬆,同時更能對國學中的意境有所共鳴。寶寶在輕鬆的環境下就能體驗到自由,學國學的熱情也就更旺了。

  2、多佈置名畫。

  可選擇色彩比較亮麗的、莊嚴的、厚重的名畫,多薰陶不同風格的名家風範,這將直接提升孩子的審美標準。名畫不一定要是很貴重的,有時一張韻味十足的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畫的內涵和畫功。欣賞名畫也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發展有著明顯的薰陶作用,可謂多利而無一害。

  3、多跟孩子一起讀經典。

  言傳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認可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那就從自身做起,父母親的興趣也將直接傳遞給孩子,這“內在的環境佈置”比外在的環境更重要得多!父母的陪同和支援是對孩子的最重要的鼓勵。


1.讀國學經典的意義

2.國學經典帶來的好處

3.傳承國學經典的意義

4.國學經典的教育意義

5.國學勵志的經典語句

6.對國學經典的看法和感受

7.讀國學經典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