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三語文真題及答案

  高考的語文成績要有所提高,建議大家多做一些歷年的真題練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福建省某普通高中的高三語文真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福建省高三語文真題第Ⅰ卷閱讀題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 9 分,每小題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題。

  宋代,治理者與被治理者的平等自願合作關係必須以共利雙贏為基礎,否則平等自願合作關係就無法實現,即使暫時實現也很難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總結信州鉛山銅場興衰的原因時指出:“惟務與民共利,經久可行。不欲專利於官,而有害於民;不欲取辦一時,而貽患於後。”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據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納糧草於規定的沿邊地點,給予鈔引,使至京師或他處領取現錢或金銀、鹽、茶、香藥等,“若官盡其利,則商旅不行”。

  宋初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由官府核計應徵數額,招商承包。商人繳保證金於官,取得徵稅之權,謂之買撲。宋代在買撲承包經營中,官府所定競標價必須適中,即一方面競標者以這一競標價承包後,通過經營可以獲取承包利潤;另一方面,官府作為招標者,以這一競標價轉讓經營權後可以儘可能地獲取財政收入最大化。這就是“承撲者無破敗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無失也”。換言之,競標價不能太高,否則競標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贏利,甚至虧損。另一方面,如競標價太低,官府作為招標者無法從轉讓經營權中獲得財政收益,同樣,這種買撲承包也沒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較長久地實行一段時期,其基礎也是官商雙方共利雙贏。如有一方不能從中獲得好處,就會中止雙方的平等自願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處甚多,既通過賣茶獲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過商人解決沿邊軍需供給難題。而對於商人來說,則可獲得較豐厚的商業利潤。

  相反,入中法的失敗,其關鍵原因就是大量茶引無法兌現茶葉而貶值,使商人無利可圖。甚至虧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與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彥博指出的:“非茶法弊,蓋昔年用兵西北,調邊食急,用茶償之,其數既多,茶不售則所在委積,故虛錢多而壞法也。”

  宋初以來的礦冶業,不問冶戶冶煉的多寡,必須按照國家硬性規定的礦稅課額繳納。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難以探明礦藏量,如果實行課額制,很難準確保持官府與坑戶、冶戶之間共利雙贏的合作平衡點,使雙方的平等合作關係失去堅實的基礎。到王安石變法期間,與召募制相結合的分成制便應運而生了,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紹興七年,朝廷同意“金銀坑場並依熙豐法召百姓採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使官府與坑戶、冶戶的共利雙贏找到了一個“經久可行”的平衡點。尤其對於後者來說,避免了因生產不足但課額不減而引起的折業代賠的弊端,坑戶、冶戶的再生產獲得了一定的保證。

  宋代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確立官民平等自願合作關係時,重視以共利雙贏為基礎。如在出讓坑冶坊場經營權時,注意根據各州買撲坊場歷屆課利的增減情況,酌中確定一個課利錢數額。作為本屆承包的最低價。南宋政府出賣、出租官田宅時,要求立價“量度適中估價,務要公當,不致虧損公私”,並嚴防官吏在估產立價中營私舞弊。

  ***摘編自方寶璋《略論宋代政府經濟管理從統治到治理的轉變》***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邊地點入納糧草換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無法兌現茶葉而貶值,這是入中法失敗的關鍵原因。

  B.在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買撲承包中,如果官府競標價定得低,承撲者在經營過程中就不會有虧損破產的擔憂。

  C.王安石變法期間,實行分成制,允許坑戶依法採礦、冶戶自備物料冶煉,官府只抽取二分稅,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礦業的再生產。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與召募制相結合,恢復了官府與坑戶、冶戶的平等合作關係,也重新找到了共利雙贏“經久可行”的平衡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只有共利雙贏,才有可能實現並維持平等自願合作關係。在總結銅場興衰原因時,耿延年也指出了這一點。

  B.在買撲承包經營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獲取財政收益,做到“有常而無失”,就必須在轉讓經營權招標時確定適中的競標價。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慮國家的財政收益,硬性規定繳納礦稅課額,很難保證官府和坑戶、冶戶的利益,也影響了宋代礦冶業的發展。

  D.為了嚴防官吏因營私舞弊而致公私雙方的利益受損,南宋政府在進行出賣、出租官田宅等經濟活動時,要求估價適中,立價公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穫甚多。政府發放鈔引讓商人兌換茶葉,從中獲利;更重要的是可以藉助商人之力,解決邊境軍需供給難題。

  B.入中法能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順利實行,是以官商共利雙贏為基礎。對商人而言,能夠有利可圖,自然不會退出入中法,中止與政府的合作。

  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與礦冶業主之間的利潤分成制度,它最大的優點是在課額不減的情況下,避免了因生產不足而引起的折業代賠的弊端。

  D.在出讓坑冶場坊經營權、核計應徵數額時,宋政府重視承包商的利益,根據各州歷屆買撲課利的增減情況,酌定了一個適中的承包價。

  二、古代詩文閱讀( 36 分)

   一)文言文閱讀( 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題。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御史中丞。性剛直,甚得司直之體。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於毅,毅甚恨焉。以與毅舅甥,制不相糾,使治書侍御史丘洹奏彈毅輒宥傳詔羅道盛。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鮮之因此上議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謂宜從舊,於義為允。”從之。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與帝言,要須帝理屈,然後置之。帝有時慚恧變色,感其輸情,時人謂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為右長史。及入咸陽,帝遍視阿房、未央故地,悽愴動容。前至渭濱,帝嘆曰:“此地寧復有呂望邪?”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及踐阼,遷太常、都官尚書。時傅亮、謝晦位遇日隆,範泰嘗眾中讓誚鮮之曰:“卿與傅、謝,俱從聖主有功關、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颯,去人遼遠,何不肖之甚!”鮮之熟視不對。鮮之為人通率,而隱厚篤實,贍恤親故。遊行命駕,或不知所適,隨御者所之。尤為武帝所狎。上曾內殿宴飲,朝貴畢至,唯不召鮮之。坐定,謂群臣曰:“鄭鮮之必當自來。”俄而外啟尚書鄭鮮之詣神獸門求啟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當權。出為豫章太守。時王弘為江州刺史,竊謂人曰:“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於前代,鍾元常、王景興之流。今徐、傅出以為郡,抑當有以。”元嘉三年,弘入為相,舉鮮之為尚書右僕射。四年卒。

  *** 節選自《南史·鄭鮮之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B.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C.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D.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帝是皇帝諡號,“武”是褒揚皇帝生前德行之詞,有“威武睿智”之意。

  B.呂望即姜子牙,他與文王相遇渭濱,因功封於呂地,後來代指輔佐國君的賢才。

  C.尚書原指掌管文書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時期,事實上為最高行政長官。

  D.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貞觀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鮮之性格剛直,極盡官責。他的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規定,鮮之不能彈劾劉毅,他便讓治書侍御史丘洹奏表彈劾劉毅。

  B.鄭鮮之敢於犯顏,直論是非。與皇帝交談,他總是駁難,一定要讓皇帝理屈詞窮,才肯罷休;皇帝有時感到慚愧,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

  C.鄭鮮之被人譏誚,不作分辯。範泰當眾譏諷他雖功勞不下傅亮、謝晦,而地位和恩遇遠不及傅、謝;他只是看著範泰,並沒有迴應。

  D.鄭鮮之隱厚篤實,贍恤親故。他出遊,有時也不知要去何處,任駕車的人隨意去哪;皇帝舉行宴會故意不請他,他來奏事,最終也參加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

  *** 2***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於前代,鍾元常、王景興之流。

   二)古代詩歌閱讀( 11 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 其一***①

  杜 甫

  宿雨南江漲,波濤亂遠峰。孤亭凌噴薄,萬井逼舂容②。

  霄漢愁高鳥,泥沙困老龍。天邊同客舍,攜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綿州和閬州都稱巴西,此處指綿州。②萬井:指巴郡。舂容:江水衝激之聲。

  8.與詩的首聯相比,頸聯描寫江漲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分***

  9.本詩表達的情感較為複雜,請簡要分析。***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寫*** 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屈原《離騷》中“ , ”兩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體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與兵器的撞擊聲來表現音樂高昂激越的兩句是“ , ”。

  ***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 , ”兩句,高度稱讚滕子京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