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是指哪些人

  在戰國時期,有四位非常出名的人物,後人將他們稱為戰國四公子,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戰國四公子介紹

  說到戰國四公子,首先讓人才想到的就是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所衍生出的政治活動家。不僅對於後代影響深遠,同樣在那個時期也是勇氣與智商並存的。但是我們都知道,通常這樣的軍事家最終的歸期可能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隆重,甚至有的可能到最後都找不見遺體。那麼戰國四公子分別是誰,他們都有著什麼故事呢?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注:春申君不是***,四個人集賢、才、富貴於一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君子。

  戰國四公子具體是誰

  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之弟。因魏無忌的威名,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不敢舉兵侵犯魏國。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魏無忌的威名,各諸侯國連續十多年不敢舉兵侵犯魏國。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魏昭王去世之後,他的哥哥魏圉繼承王位,是為魏安釐王,把他封於信,因而稱為信陵君。有一次,信陵君正跟魏王下棋,而北邊邊境傳來警報,說是趙國發兵進犯,將進入邊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魏無忌勸阻魏王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又接著跟魏王下棋,彷彿無事一般。可是魏王驚恐,全無心思下棋。又過了一會兒,又從北邊傳來訊息說:“是趙王打獵,不是進犯邊境。”

  《史記信陵君列傳》記載:公子與魏王博,人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欲召大臣謀。公子止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居頃,復從傳言曰:“趙王獵耳”。魏王大驚:“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臣以此知之。”從此以後,魏王因害怕魏無忌賢能,不敢任用其處理國事。

  有一句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見古今都對士的作用很認同。信陵君深諳此道,不僅禮賢下士,而且識人很準,他養的門客,在日後都為他立了大功。如果非要給戰國四公子排個名的話,那麼信陵君是當之無愧的四大公子之首,比他善辯的,比不上他的愛國,比他愛國的,比不上他會打仗,是四個人中綜合實力最強的。

  平原君***約前308年-前251年***,趙勝,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據說有一次,有個跛子經過平原樓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來。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著請求殺了這個小妾。平原君答應之後,卻認為這個要求太過分而沒有理會,他的門客因此走了一半。

  經過查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門客們認為平原君重女色,輕士人,於是平原君殺了這個小妾,親自登門向跛子道歉,門客才陸陸續續的回來。公元前265年,當時秦昭襄王任用範睢為相,範睢在魏國時曾受當時宰相魏齊之辱,於是威脅魏國要殺了魏齊。魏齊於是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之處。

  秦昭襄王得知後,修書邀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到了秦國之後,昭讓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卻回答:“在富貴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貧賤時所預備的;魏齊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他現在不在我那裡。”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秦王於是扣留了平原君,威脅趙孝成王交出魏齊,趙王於是緊急發兵包圍平原君的宅第。魏齊趁夜逃出,拜訪虞卿,虞卿認為趙王無法說服,帶著魏齊逃奔魏國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一開始不願意見他們,魏齊得知此事後,自剄身亡;趙王於是取魏齊頭送到秦國,平原君才得以回國。儘管如此,平原君卻是四公子中唯一一個得以善終的,他的後代和趙國一起覆滅。

  春申君,名黃歇***前314-前238年***,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非貴族出身的人。就辯才是四人中最好的,以辯才揚名。楚考烈王元年,封他為相,是為春申君。春申君年輕的時候曾四處拜師遊學,見識廣博,以辯才出眾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秦國大舉出兵攻打楚國的時候,頃襄王派黃歇出使秦國。

  黃歇對楚王說,秦楚兩國是當今的大國,兩國交戰會讓雙方造成損失,而讓他國得了漁翁之利。《史記》中記載,黃歇上書秦昭王說: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秦昭王被春申君成功說服,春申君和太子熊完做為人質去到秦國,秦昭王將他們扣留了十年。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國,春申君認為如果熊完這個時候不回去,那一旦楚頃襄王病逝,那陽文君必然會成為楚王,不如現在從秦國逃回去。而他願意留在秦國,以死當之。幸虧後來范雎為他求情,他才免於一死。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孟嘗君***?-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子之一。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田嬰死後,孟嘗君繼位於薛。曹操曾經唯才是舉,不管其道德如何,孟嘗君在曹操之前就這樣做了,在當時他算得上是黑白兩道通吃。他的賓客有些都是犯罪逃亡的人,他孟嘗君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貴賤貧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禮待之,因此使天下賢志之士無不傾心向往。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孟嘗君舍業厚遇之。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臱,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秦涇陽君與孟嘗君要好,獻策說:“昭襄王寵愛燕姬,只有賄賂於她,讓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

  孟嘗君找秦昭襄王寵妾燕姬求情,寵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孟嘗君有一位下等門客,深夜裡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孟嘗君放了。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孟嘗君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關口規定要雞鳴才放人,由於時辰未到不肯開關。

  幸好下等門客中有人學雞鳴逼真,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孟嘗君及時地過了邊關。這就是雞鳴狗盜的故事。孟嘗君感嘆“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流納海,累塵成岡”,正是兩位不知名的下等門客救了他,於是,他把這兩位門客提為上等客。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有關戰國四公子的成語

  齊國的孟嘗君 :雞鳴狗盜

  馮驩彈鋏 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人馮諼***《史記·孟嘗君列傳》引作“馮驩”***為孟嘗君門客,不受重視。馮三彈其鋏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三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一一滿足其要求,使馮食有魚,出有車,馮母供養無乏

  趙國的平原君:毛遂自薦

  金蹈海 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並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後,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後以“辭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貴,慷慨有

  毛遂墮井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後用為傳聞不實之典。

  囊裡盛錐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後以“囊裡盛錐”謂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

  魏國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楚國的春申君:無妄之災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