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柳如是的簡介

  柳如是,明末秦淮八豔之一,雖然身為歌妓,但是柳如是卻有著一顆關心國家大事的胸懷。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為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柳如是為什麼要改名

  原來,柳如是生於公元1618年即萬曆四十六年,後被江南名妓徐佛精心教養,柳如是擅長詩詞,喜歡吟詩作對,為人溫柔善良,善解人意,被當時許多的文人公子所推崇。

  柳如是成長於明清兩代交際之時,明末清初,正是當時社會***不堪的一個年代。正逢亂世,各種戰亂迭出,柳如是感懷於世事無常,認為自己雖是輾轉流離風塵的女子,也不應該顧影自憐,自怨自艾。

  柳如是飽讀詩書,且為人正直勇敢,其氣魄與認知是當時女子所不能比擬的。當她看到如此變故的社會時,索性就將自己改名改姓,以此明志。

  柳如是不是單單就在姓名上表示自己的決心,她更有實際行動支援,表明她無愧於自己的姓名中所蘊含的意義。那是正值滿清入關,明代義軍奮勇反抗之際,柳如是大力支援民間的義軍做抗爭。並在滿清攻佔南京時,柳如是更是想要投江自盡,以表自己絕不向清廷降服的決心,雖被丈夫錢謙益阻止,但她愛國的心卻沒有停止過。

  柳如是的歷史評價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被稱為“秦淮八豔”之首。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此外,柳如是作為傳統社會一介女子,卻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在與其往來的名士中,張溥、陳子龍、李存我均是有錚錚風骨的民族誌士,柳如是常與他們縱論天下興亡。在盛澤時,柳如是曾對張溥說:“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禦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