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彭城之戰為何敗給項羽

  彭城之戰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之戰也是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彭城之戰的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彭城之戰的簡介

  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他的父親及妻子都被楚軍俘獲,眾諸侯也紛紛背漢向楚。項羽則充分表現出他特有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才能,此戰可以說是完勝的結局,項羽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此役漢軍元氣大傷,幾乎全軍覆沒,依附於劉邦的諸侯紛紛背漢投楚。劉邦只好收集殘部,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楚漢之間的爭鬥從此變得更為劇烈殘酷。

  

  一背景:劉邦伐楚

  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其間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而滅秦的另一主角劉邦卻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因不滿漢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之亂,後方空虛。劉邦抓住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史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很多人質疑56萬人這個數字,其實這個數字是可信的,劉邦當年在關中的時候統兵10萬,經過漢中整頓,收其巴人等當地民族為軍,後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時劉邦“劫持”五個諸侯一起進攻項羽***哪五個諸侯?一直有爭議,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塞王、翟王,另有陳餘軍不在此路***,而此時東進劉邦傾巢而出,手下重要將領和謀士幾乎全到,彭城兵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

  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後世有很多誤解,這裡簡要說明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年八月,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漢王從臨晉渡”東進。大概劉邦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諸侯軍,是從洛陽直接向東,直取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餘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攻彭城。南路軍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向東進攻彭城。

  此時關中並不安穩,章邯等勢力還在負隅頑抗。劉邦留下蕭何守關中,周勃圍廢丘,樊噲酈商轉戰關中各地,而立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

  這裡有疑問的是關於韓信的行蹤。很多人認為韓信此時在關中圍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認為是把韓王信當成韓信。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首先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行蹤確定。韓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敘述此段時,只說漢王而未提韓信,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在韓信的列傳中敘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蹤。考證韓信生平我們知道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更有利的證明其人當時亦在彭城!

  漢二年四月,北路軍破龍且於定陶,南下碭和劉邦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都城彭城,劉邦似乎已經完勝。

  二項羽的困境及瘋狂戰略

  早在劉邦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就預感劉邦會東進,不過此時他帶兵進攻自己後翼的齊國。而對劉邦的攻勢,項羽一面派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派陳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層防禦線。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距陽夏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而項羽記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劉邦軍浩浩蕩,56萬大軍數月就盡佔楚地。此時,項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一:面臨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

  二: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巨集大。項羽此時全部兵力不詳,但是必然遠少於56萬。

  三: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楚地盡佔,沒有根基地的孤軍只能速戰速決。

  四:遠離戰場,長徒奔波。敵人則以逸待勞,利用防禦工事抵抗回師楚軍。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環境陷入極度孤立的狀況。

  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出籠: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軍。

  項羽的作戰計劃出來,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萬盡殲對方56萬,還要長途奔波,設局偷襲!

  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瘋狂計劃!

  彭城之戰,關於項羽的行蹤由於歷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認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輕敵而至。實際上劉邦雖然得意忘形都是並未放鬆警惕,謀臣大將皆在左右,未見有其疑義。關鍵是項羽在劉邦未下彭城之際,已經回師彭城西邊,斷其後路,忽然出現在劉邦諸侯聯軍的後方。

  關於這一點甚少有人注意,但是這確是彭城之戰勝利之關鍵。史記項羽本紀有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這裡清楚的寫明瞭項羽的行蹤的順序。但是大多人採用了史記高祖本紀:“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

  為何兩者有差異?這裡我們分析,項羽本紀排在高祖本紀前面,事蹟以項羽為主,順序詳細,亦以此為準。而高祖本紀以劉邦事件為主,項羽事蹟只是插敘。如果讀高祖這段會發現劉邦入彭城強調的是因果關係,並未詳細敘述項羽行蹤,而項羽本紀已說的很清楚了,無須再費力。

  細看項羽本紀發現有一個關鍵字“項王‘乃’西從蕭”,從乃字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項羽3萬兵力在劉邦軍尚未全部入彭城時,已經到達彭城西南斷其後路,等待劉邦全部入彭城給劉邦聯軍致命一擊。而長途奔波,饒道千里,斷敵後路,攻其不備未給敵人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可真謂是前無古人!

  現在項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刀了,不過項羽已經準備好祕密武器了。

  三:大戰彭城

  項羽把大部隊留在齊國迷惑劉邦,自己運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入彭城,混亂不堪,而且大將忙著部署北邊建立防禦,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最佳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項羽選擇的是早晨發動偷襲。選擇早晨看得出項羽對時機把握的老辣,早晨敵人尚在睡夢中,處於最疲憊的時候,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瞭敵方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戰術最大消滅敵人。很多偷襲喜歡放在夜裡,這樣有利掩藏行蹤。但是項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敵方混亂,更要全殲敵軍。

  項羽在戰術的選擇上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他們逼到河流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而劉邦聯軍猶如從雲霧端落入無底的深淵,昨天還意興盎然,大勝在握;今天就兵從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實情的聯軍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此時正中項羽之計。由於兵力上的極大懸殊,如果硬拼無論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盡。這裡項羽用騎兵驅趕引誘把聯軍引向南方的穀、泗水,在此項羽展開攻擊,殺聯軍十餘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這樣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人。彭城之戰終成了一面倒的局勢,剩下就是追擊殘兵敗將,擴大戰果,收拾殘局的事了。可惜由於項羽兵力單薄,追擊戰頂住了楚兵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