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學好初中語文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也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學好初中文言文很有必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方法

  首先,要儘可能的瞭解作者生活的時代以及寫作本文的社會背景和作者寫作的意圖。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平時儘可能去積累文學常識乃至於歷史知識。不論是課內學習的篇目,還是課外文言文,多是古代名人名家所寫或是講述有關歷史人物的故事,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春秋五霸、竹林七賢等等,都是我們在學習古文時,經常碰到的。大家在平時可以多去了解這些人物的生平、典故、代表作品及思想追求,在瞭解了他們之後,再理解和分析他們的作品,無疑會簡單許多。

  這裡列舉我在教學中的一個例子。一次,做課外文言文《宋太祖怕史官》時,最後一題選擇題,分析宋太祖的性格特點,大部分學生選了“是個貪玩又專制霸道的昏君”這個選項,但是在我對宋太祖趙匡胤做了一番介紹後,學生們一下子就明白自己選擇錯誤。這篇文章當中的宋太祖,貪玩、專制確實有所體現,但是最後他改過了,再結合歷史上對其較高的評價,就知道這一對其完全否定的說法不可取。

  第二,要充分去朗讀和標註。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把文章讀通順了、熟悉了,理解文章的內容也就容易一些。要準確理解文言文的內容,除了弄清字詞的含義、掌握古今詞義的異同、通假字之外,準確把握文言文朗讀節奏也是重要的一環。“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準確劃分朗讀節奏,會直接影響對文句、文篇內容的理解。而且在自主招生考試中,也會考察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復旦附中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試中就涉及這一題型。

  在朗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作好圈點批註的工作,對文章中不會讀的字、詞、不懂的句子和詞語都要一一地作好標註,在老師範讀時及時校正讀音,在老師分析講解時注意理解不懂的詞語、句子,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能夠靈活地進行知識遷移。其實考試中的課外文言文篇目,生僻的字詞並不多,多半是課內學過的。但是學生們並不能做到“搬過來”。例如,一次上課時,在文段中出現了“植”,做動詞,我請學生解釋,但竟然沒有同學能回答出來。我只好繼續引導:“同學們,其實我們課內有學過這個字,回想一下《愛蓮說》!”說完這句話之後,就有同學回答“立”。看來,你不會,不是因為你沒學過,只是你不會用。

  如何做到知識遷移呢?我認為你要做到一點——整理文言字詞。我們一定要一段時間就把學過的文言詞彙,特別是不在150個文言實詞範圍內的,加以整理,並複習、鞏固,這樣才能牢記,等下次遇到時,你自然就能準確地解釋。

  最後,選擇自己喜歡的古文背誦。除了課內要求背誦的課文之外,同學們完全可以嘗試背誦更多的古文,特別是自己喜歡的。背誦,可以加深對文言字詞的印象和對文章的理解;長期堅持下去,還能培養對於文言文的語感;一些經典的句子,還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呢?

  初中語文文言文解題技巧

  1、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2、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

  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3、第三步: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4、第四步:“對症下藥”解答問題。

  初中階段的文言文無非是寫人或者記事,甚至有些是寓意很鮮明的寓言故事,很好理解和把握,這些文言文所涉及到的主題幾乎都是:為人的道理、處世的方式、科學哲理,這3個方面。文言文閱讀如果解題呢?只要能快速瀏覽讀懂故事,在解題技巧上也要學會抓細節。

  初中語文學習的方法

  第一,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古人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但我們要做到“樂之”,就必定要經過“知之”與“好之”。知語文為何物:它不是文學的天馬行空,但卻是文學的基石;它不是民俗的片言隻語,但卻是民俗的薈萃。它講究語言規則上的約定俗成,因而免不了字斟句酌,所以即便上海語文卷不考字詞等雙基知識,我們依然不能忽略字詞,因為它們是構成我們閱讀、作文的元素,作文裡寫錯別字也是要扣分的;它又講究文學積澱的日積月累,不曾讀過多少名著的人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不曾經常從名家手筆中吸取養分的人是無法做到下筆如神的。知道了語文為何物,就要好學語文。好學語文是要時常閱讀,時常思考,時常動筆,不要因為別的科目任務繁重而放棄語文能力的訓練,古人所謂“廢寢忘食”“寒窗苦讀”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境界。既然好學,就把語文看成是一種寓樂於學的過程,經過一番苦讀詩書,自然會知道書中自有無窮境地,雙基知識學以致用,閱讀過程陶冶身心,寫作文時釋放自我,這些都是語文的樂趣。發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你在語文之路上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我再從各個角度去談學語文的要點。

  第二,要懂得自主學習。企圖靠老師講得好、講得深、講得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第三,讀書破萬卷。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地閱讀,所謂“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會九流”。舉凡人類心lz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魯迅先生就曾經告誡我們:學語文的,要多多跨越語文的界限,去看看其它科目的書。試想一個讀過科幻作品的人,與一個從未讀過科幻作品的人,同樣面對“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的“怪題目”,誰更能寫好?而只讀中國作家的作品,更是大忌,中國固然有過無數優秀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要忽略外國文學上的閃閃明珠。有一個世界性的視覺,才能寫出境界寬廣的文章。

  第四,邊讀邊記,胸有成竹。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的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第五,開動你的腦筋,積極地思考問題。不要被動地接受所讀到的東西。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思考,審慎地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第六,下筆如有神。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平時筆磨禿,考場上自然下筆如有神。

1.文言文要怎麼複習

2.初中語文文言文課文的快速背誦方法

3.初中生如何學習文言文

4.初中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

5.怎樣才能學好初三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