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普斯卡婭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克魯普斯卡婭,蘇維埃著名教育家,無產階級政治活動家。她一生致力於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科學,並擔任蘇維埃教育領導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目的

  克魯普斯卡婭在《論社會主義學校問題》一文中指出: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級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種人“要具有自覺的和有組織的社會本能,具有有目的的、成熟的世界觀,清楚地瞭解周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這種人能從理論上認識並在實踐中從事各種勞動***既有腦力勞動,又有體力勞動***。能建設合理的、內容豐富多彩而又愉快的社會生活。”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她一再強調,不僅要把學校辦成讀書的學校,還必須辦成勞動的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這是社會主義學校的特點,也是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社會主義教育要培養能“改造整個社會”的新一代,而不是象資本主義教育那樣,其“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為能享樂和統治的人。”這是社會主義教育與資本主義的最根本區別 。

  集體主義教育

  克魯普斯卡婭認為,集體主義教育是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她說:“資產階級力圖把兒童培養成個人主義者,……我們卻努力把我國的兒童培養成集體主義者。”個人主義者把“我”置於一切之上,他們與群眾對立起來;而集體主義卻將自己置於群眾之中,視自己為集體的一部分力量。

  在談到培養集體主義精神與發展個性之間的關係時,她明確指出:“兒童的個性只有在集體當中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集體不會消滅兒童的個性,但能影響教育的性質和教育的內容。”

  關於集體主義教育的實施問題,她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如要求學校、團、隊組織互相配合,一致對青少年實施集體主義教育,並提出了在幼兒園就開始實施集體主義教育等主張 。

  勞動和技術教育

  在《國民教育和民主主義》一書中,她詳細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清楚地認識到: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是改造舊社會強有力的工具,而且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她指出,社會主義國家不需要少爺和遊手好閒的人,學校應該教給兒童生活和勞動的本領。要讓兒童從小參加一定的勞動,受系統的勞動教育,培養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最好是參加集體勞動***貫徹集體主義教育思想***。十月革命勝利後,她在改造舊學校的過程中,致力於由讀書學校向勞動學校的過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克魯普斯卡婭要求學校實施系統的勞動教育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1936年她提出了一個從一年級到十年級的勞動教育設想:一、二年級的勞動以遊戲和自我服務為主;三、四年級的勞動具有生產勞動的性質;五至七年級的學生應進入實習工廠勞動;八至十年級的學生則與成人一起在工廠***或農場***勞動,這就要求勞動教育與綜合技術教育配合進行。

  她指出,實施綜合技術教育是近代大工業生產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這一教育過程中,要讓青少年“瞭解整個生產技術狀況”,研究“整個生產部門及其相互關係”。綜合技術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不是一種什麼特殊的教學科目,它應貫穿到各門課程中去,體現在物理、化學、自然課和社會科學概論課的材料選擇上。它們相互之間應有聯絡,特別是這些課程要跟勞動教學聯絡起來。只有這種聯絡才能使勞動教學具有綜合技術的性質。”她認為,綜合技術教育不同於職業教育,它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勞動過程,發展把理論和實際聯絡在一起的能力,發展理解一定現象的相互關係的能力”,而職業教育的重點只是“使學生獲得一些勞動技巧”。

  在她看來,實施綜合技術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它不僅使學生了解現代技術原理,獲得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將來這些人易於適應各部門的勞動,成為“生產部門真正的主人”,進而增進勞動效益,加速工業化的程序。

  論學前教育

  克魯普斯卡婭十分關注學前教育工作,將其視作國家的事業,視作國民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並進行了原蘇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規模擴充套件學前教育機關網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幼兒園規程》《幼兒園教養員工作指南》等檔案。

  論少先隊教育

  她是原蘇聯少先隊的組織者號召“通過少年先鋒隊組織活動,廣泛地對兒童進行共產主義教育,使他們從小立志:長大後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主張學校與少先隊有分工,有配合,強調少先隊工作要注意發展隊員有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鼓勵所有男女兒童都應參加少先隊組織,不得采取關門主義態度,不得把少先隊變成少數兒童的特權機構。

  論校外教育

  她也是校外教育活動的積極倡導者。她說:“校外工作的意義極為重大,因為這種工作對正確地教育兒童很有幫助,它可以給兒童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為此,應該“盡一切力量來鞏固兒童技術站,組織他們參觀各個企業和電站”,“文化宮裡應該闢一個工作室,讓兒童在那裡做他們想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