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育家盧梭的教育思想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啟蒙運動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那麼盧梭的教育思想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盧梭的教育思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盧梭的教育思想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為後世留下許多思想瑰寶,他的文學著作最後成為了人們思想上的武器,對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大革命指明瞭方向。盧梭的思想一般著重在於政治觀點和哲學上,但是盧梭的教育思想在當時同樣是極大的進步。

  盧梭的教育思想偏向自然,順應天性。人的天性是自由的,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宗教統治嚴中,人們思想愚昧,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孩子生下來開始到學習知識,都是接受的宗教教育,這是對思想極大的禁錮。雖然盧梭過分的強調天性之上,讓孩子自然發展,這看上去是極為激進的,但是在那樣的高壓封建統治下,這種理論是最強有力的反抗。

  盧梭的教育思想與他的哲學思想、政治觀點是分不開的。在政治上提出人人平等天賦人權的主張,在哲學上也表明的人性本善的觀點,以及人的道德基礎。這些觀點都與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天性緊密相連。盧梭的教育思想主要存在著作《愛彌兒》中,在作品裡提出了自然人,表明了自然理論的教育目的。

  盧梭的教育思想本身是在當時對封建社會的一個極大的打擊和反抗,正是因為主要其反抗封建的目的,所以盧梭的思想理論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在和平美好的今天並不完全適用。但是這並不影響盧梭作為反封建勇敢鬥士的偉大。

  盧梭與休謨關係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以及休謨的《人性論》在世界範圍內流傳,看過的人都會明白,盧梭與休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識的,那麼盧梭與休謨為什麼會水火不容呢?有人說盧梭在後來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總感覺身邊的人都在害他;而休謨因為受不了精神不穩定的盧梭,所以二人才會水火不容。但這只是眾人的猜想,並不是事實。也有人說,休謨同樣參與了《百科全書》的創作,這就相當於間接地向盧梭宣戰。這麼說其實也有些道理,畢竟兩個人都很優秀,私下會相互競爭。但這並不是盧梭與休謨水火不容的根本原因。

  其實盧梭與休謨,是完全不同型別的人;盧梭出生貧寒,而休謨出生於貴族家庭,二人的家境不同,自然塑造出的性格也就不同。再到後來,二人提出的主張和思想在本質上也是有區別的,盧梭提出的主張是適應法國封建社會所需要的;而休謨不是法國人,所以他提出的主張是結合英國社會而得來的。因此也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的思想主張完全是呈對立面,因此他們互看對方不順眼也是可以理解的。

  盧梭與休謨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做出的貢獻遠遠超過他們之間的恩怨,後人緬懷他們也在情理之中。

  盧梭的故居

  盧梭是人類史上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同時其獨有的思想理念和文學天賦也使得盧梭成為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為此有很多人慕名前來瞻仰盧梭的雕像,參觀盧梭故居。

  如今的盧梭故居大部分是日內瓦的格朗日大街四十號,但其實這裡只是盧梭的出生地。在老城外也有一處盧梭故居,好多大文豪都曾來此參觀,比如巴爾扎克、雨果等人,但這裡其實只是盧梭祖父的房子,並沒有過繼給任何人。至於鼓當斯大街的盧梭故居已經漸漸的被人忘記了,這裡現在是一處超級市場,也只有盧梭的父親對著盧梭那句愛國教育的名言還能告訴人們這裡曾經也是盧梭故居。

  盧梭故居的房子很小,看起來也很雅緻。在裡面有床有書架等,內部的佈置也很簡單,就這樣簡單的幾本書幾隻筆和一張書桌講述了盧梭的一生。進去參觀後可以戴上中文講解的耳機。這座盧梭故居處在鬧市之中,但尋找起來並不容易,當然,如果是跟團旅遊就會方便很多。

  其實,縱觀盧梭的一生,盧梭的故居遠遠不止這幾處,格朗日大街的故居是政府為了紀念盧梭便在盧梭的出生地建造一個房子,幼時的盧梭孤苦伶仃漂泊無依,不會在日內瓦有固定的居所,如今那個盧梭故居內所存放的書籍大多是盧梭在外編撰而成的。盧梭曾接受朋友饋贈給他的一所小房子,房子就在法國的一個環境優美的小山村裡,盧梭也就在這裡開始自己的隱居生活,並作出《政治論》、《愛彌兒》等鉅著。其實無論盧梭故居是否有爭議,但是當人們來此參觀時,便是對盧梭的敬仰以及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