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舉於海的典故由來

  “孫叔敖舉於海”的典故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孫叔敖舉於海的典故

  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翻譯

  舜在田間種地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裡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隱居濱海被舉用;百里奚從市集中被舉用。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原本***不具備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心意困惑,思慮堵塞,然後才能奮發;***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一個國家內***如果沒有執法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後可以知道,憂慮患害使人發展,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孫叔敖人物介紹

  孫叔敖***áo******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姓孫叔,名敖,字孫叔,華夏族,楚國期思縣潘鄉***今河南省淮濱縣***人。

  據今2600多年。楚國貴族蒍賈遭陷害,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蒍敖與母親避難於現在的河南省淮濱縣,改名孫叔敖。遇恩公收留,並將畢生學識傾囊相授。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毛遂自薦,主持治水,傾盡家資。歷時三載,終於修築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借淮河古道洩洪,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淮河黎民。後來又修建了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過去,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孫叔敖受楚莊王賞識,開始輔佐莊王治理國家。

  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使農商並舉,文化繁榮,翹楚中華。因出色的治水、治國、軍事才能,孫叔敖後官拜令尹***宰相***,輔佐莊王獨霸南方,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國家。因積勞成疾,孫叔敖病逝他鄉,年僅38 歲。

  《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論***中學教科附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中載,"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毛澤東主席在視察淮河時多次提到孫叔敖,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治水專家。

  孫叔敖籍貫考

  孫叔敖的籍貫,根據《荀子·非相》篇:“楚子孫叔敖,期思之鄙***郊野***人也。”東漢邯鄲淳《楚相孫叔敖碑》也提到:“楚相孫君,諱饒,字叔敖,本是縣人也,六國時期思屬楚”。孫叔敖去世後,其長子被楚莊王封在寢丘***今安徽臨泉,西漢名寢丘,東漢光武帝改名固始。延至南北朝時。隋改稱沈丘,一直沿襲到明初取消沈丘縣,地名仍稱沈丘。今河南固始縣南北朝時期始僑置於今地***奉祀,後傳十代,有成語“寢丘之志”。[2]據《史記·滑稽列傳》載;“莊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史記》成書於西漢,此時的寢丘正在安徽臨泉。臨泉縣老城西南老古堆,即寢丘故址,至今仍見秦漢以前古代生活用品出土。《淮南子·人問訓》:“孫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饒之地。其子辭而不受,請有寢之邱。”又,《隸釋》著錄之《楚相孫叔敖碑》雲:“父有命:‘如楚不忘亡臣社翟,··一而欲有賞,必於潘國,下溼僥鈞,人所不食.’遂封潘鄉,即固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