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琿條約是誰簽訂的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和清朝在璦琿簽定的不平等條約,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璦琿條約簽訂者是清朝黑龍江愛新覺羅·奕山。

  愛新覺羅·奕山***1790年-1878年***,字靜軒,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宗室。康熙帝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玄孫,道光帝族侄。侍衛出身。歷任塔爾巴哈臺領隊大臣、伊犁參贊大臣、伊犁等職。

  道光元年***1821年***,由四品宗室充任三等侍衛。歷任塔爾巴哈臺領隊大臣,鑲藍旗漢軍副都統,伊犁參贊大臣,正紅旗護軍統領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授伊犁,二十年召回北京。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道光帝將主持廣東軍務的欽差大臣琦善革職,任命奕山為靖逆。奕山以“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防民甚於防寇”,另在福建招募未經訓練的士兵,又日夜飲酒作樂,5月21日,奕山所部在白鵝潭水域向英軍發起夜襲,結果一敗塗地,廣州城外炮臺盡失。清軍退入廣州城,不敢出戰,南海鄉勇和湖南鄉勇為搶奪糧食而引發內鬨,城內大亂。26日,奕山派人舉旗投降。與義律簽訂《廣州和約》。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被圈禁在宗人府空室,隔年八月即被釋還,又賞給二等侍衛充任和闐辦事大臣,接著數年下來,功封鎮國,伊犁。

  咸豐元年***1851年***7月,俄羅斯全權代表科瓦列夫斯基與中國新任伊犁奕山、參贊大臣布彥泰在伊犁談判。俄方要求按照《恰克圖貿易舊章》議定具體辦法。奕山一味妥協退讓,除喀什通商一事未允外,“接受了俄方的所有提議”。8月6日,雙方在《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上簽字。咸豐五年***1855年12月***,被任命為黑龍江。

  璦琿條約的簽訂時間

  眾所周知,清朝前期我國的國土面積是非常廣闊的,那時候現在的蒙古以及外興安嶺都是中國的領土。但到了近代清朝末期,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脅迫下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得國門洞開,也讓中國的大片領土被西方列強割佔。中國的西北,東北和北方的領土主要是被俄國割佔,其中又以中俄《璦琿條約》割佔中國領土最多,中俄璦琿條約使得中國損失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那麼中俄璦琿條約簽訂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總的來說璦琿條約簽訂時間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中國和俄國的簽訂代表分別是黑龍江奕山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1858年5月28日也即咸豐六年,清政府和俄國在黑龍江璦琿簽訂了著名的璦琿條約。所以中俄璦琿條約簽訂的時間是1858年5月28日。

  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58年5月,英法兩國的艦隊攻佔了渤海海岸的大沽炮臺,勢頭直逼京津地區。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打著幫助清政府抵禦英法聯軍的幌子,實則是要和英法聯軍共同宰割中國。面對俄國的強大軍事實力,清政府黑龍江奕山屈服了,在5月28日的時候簽訂了《璦琿條約》。璦琿條約不但使得中國損失了黑龍江以及外興安嶺大約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更讓俄國獲得了中國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讓中國的商業貿易遭到巨大損失。

  總之,璦琿條約簽訂時間是185年5月28日,是黑龍江奕山和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在璦琿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璦琿條約的影響

  《璦琿條約》使中國的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說,俄羅斯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俄羅斯在遠東的成功》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頁662***俄羅斯將穆拉維約夫割佔中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援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羅斯通過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又侵佔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外西北地區大片領土。

  侵吞中國黑龍江地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後歷代沙皇政府的一貫圖謀。鴉片戰爭之後,俄羅斯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加緊其侵略黑龍江的活動。1849年至1853年,俄羅斯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依帶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游,建立侵略據點。隨後,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指揮下,大批俄國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佔領。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佔廣州。沙俄政府得知這一情況,於1858年***咸豐八年***1月5日召開"特別委員會"會議進行密謀。會議採納了穆拉維約夫關於繼續向黑龍江"移民"並與清政府舉行以武力為後盾的外交談判的意見。會後俄羅斯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說,穆拉維約夫已受命談判中俄邊界問題,如果中國希望了結"黑龍江問題",可以與他會商。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形勢對清政府極為不利。穆拉維約夫便乘機率領俄國哥薩克軍隊直逼璦琿城下。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動。22日,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內與清朝黑龍江奕山會晤、談判。穆拉維約夫說他此來是為了"助華防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奕山指出,兩國邊界已根據《尼布楚條約》"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准。"這次談判爭論很激烈。散會前穆拉維約夫將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限第二天答覆。

  這個草案的實質就是要撕毀中俄《尼布楚條約》,強佔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第二次談判,中方代表愛紳泰斷然拒絕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並將"條約草案"退給俄方代表彼羅夫斯基。由於俄方無理取鬧,談判無結果。穆拉維約夫急不可耐,再次親自出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提出條約的最後文字",強迫奕山簽字,並恫嚇說:"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方式進行談判!"當夜俄國兵船鳴槍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脅之下,奕山終於屈服,被迫於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城和約》,又稱《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清政府當時沒有批准《璦琿條約》,還處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使中國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羅斯卻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沙皇俄國將穆拉維約夫割佔我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援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西北大片領土,都是這樣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