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古代遺址有哪些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十大最古老城市。那麼你知道嗎?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安陽古代遺址,歡迎大家閱讀!

  安陽古代遺址:殷墟

>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佔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古老的洹河水從市中緩緩流過,城市佈局嚴謹合理。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巨集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邊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佔地100多畝,就建在殷墟的宮殿區遺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門”字形,用幾根雕有商代紋飾的木柱和橫樑結構而成。苑中建築由著名的古建築家設計,嚴格地構築在原建築的遺址上。每座建築都採用了重簷草頂,夯土臺階,簷柱上雕以蟬龍等紋飾圖案。殷墟博物苑不僅展現了殷代王宮殿堂的佈局與建築,而且還具有園林特色。同時,它也是集考古、園林、古建、旅遊為一體的勝地。

  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階”,“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聳,朱墨雕彩;青銅禮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內景色與苑東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宮殿的人文景觀特徵。

  殷墟博物院猶如一座展示華夏曆史瑰寶的藝術殿堂,給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啟迪。遊覽殷墟博物苑,您可以領略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探尋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淵源。

  安陽古代遺址:湯陰岳飛廟

  廟坐北朝南,外廊呈長方形。臨街大門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翹。坊之正中陽鐫明孝宗朱祐樘賜額“宋嶽忠武王廟”,兩側八字牆上用青石碣分別陽刻“忠”、“孝”兩個大字。字高1.8米,遒勁端莊,格外醒目,過精忠坊為山門,坐北朝南,三開間式建築,兩側扇形壁鑲嵌有滾龍戲水浮雕,門前一對石獅分踞左右。山門簷下一排巨匾,-“精忠報國”、“浩然正氣”、“廟食千秋”,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楚圖南、肖勞的手跡。明柱上嵌有當代文學家魏巍撰書的楹聯:“存巍然正氣;壯故鄉山河。”兩側還有一副楹聯:蓬頭垢面跪當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坐上,看看今日."山門對面為施全祠,內塑施全銅像,前石階下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王俊五0黨鐵跪像呈鎮壓之勢。

  拾級入廟,古柏蒼勁,碑碣林立,東有肅瞻亭,西有覲光亭,儀門前兩道高大的碑牆把這岳飛廟裡闢作東西兩個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曰“肅瞻”,西曰“覲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謁廟詩篇,有名代重修擴建古廟勝蹟的記實,更多的是歷代文人學士頌揚英雄的詩詞歌賦。陳運和詩稱“精忠報國久居在岳飛背脊久居在大好山河”。歷代詩詞歌賦尚存近200塊。穿過御碑亭,便是岳廟之主體建築——正殿。該殿面闊五間18.30米。進深三間11.60米,斗拱型製為五踩重翹重昂,硬山式建築,高10米。體態穩重,氣勢恢巨集。殿門楣上懸有五塊巨匾,分別是“乃武乃文”、“故鄉俎豆”、“忠靈示泯”、“百戰精威”、“乾坤正氣”。其中“百戰神威”和“忠靈未泯”為清帝光緒和太后慈禧所題。正殿中央為岳飛彩塑坐像,高丈餘,英武魁偉,正氣凜凜。上懸“還我河山”貼金巨匾。坐像兩側鑲嵌張愛萍題寫的楹聯“朱仙鎮血戰喪敵膽,***亭長恨遺千秋”。四周牆上,懸掛著國內現代著名書畫家頌揚岳飛的書畫墨寶。大殿兩側的東西廡中,為岳飛史蹟陳列室。 大殿後院,是寢殿、岳雲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寢殿上方懸有現代著名書法家商向前、沈鵬等題寫的匾額和魏傳統等的楹聯,內陳列著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餘方。

  安陽古代遺址:羑里城遺址

  羑***yǒu***裡城是一處蘊含豐富的龍山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位於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厚達7米的文化層斷面清晰,依稀可見遠古時期人們居住、生活的情景。羑里城又稱文王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處有7米厚的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存,是3000年前殷紂王關押周文

  王姬昌7年之處,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此處也是文王據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聖地。

  現存羑里城遺址,為一片高出地面約丈餘的土臺,南北長105米,東西寬103米,面積達萬餘平方米。臺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現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臺、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餘通,對於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安陽古代遺址:天寧寺塔

  安陽天寧寺塔,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大寺前銜。始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

  該塔為密簷式磚塔,通高38.65米。塔體八角形,拱券門,南向。塔身上大下小,為傘狀的優美外觀,自下而上逐層外擴,塔簷隨之外展。一層四正面門除商門為實用門外,其餘三門為裝飾性假門。八面門窗上為磚雕佛傳故事,八根倚柱為精美的磚雕龍柱。塔內中空為筒狀,分五層,每層頂部為磚雕斗拱承托出簷,再由青磚疊澀成平座,中間用“井”字形木架組成上下相通的方形孔洞。塔剎為高10.8米的-塔式。

  安陽古代遺址:林州興國寺

  興國寺在傳說堯帝避暑宮的東面。現存雕龍碑三通,均高約丈餘,屬縣級保護文物。幾通碑文有這樣的記載:“隆慮名寺雖多,而最上者惟四,姚社興國其一焉”’“姚之南有寺曰興國,山神廟在其東,廟下日泉出焉:避暑宮在其西,傍有石塔十餘,錯落屹立,如玉筍環列左右,·又有東嶽祠,七佛塔諸院……”

  明時興國寺有鐘樓一座,佛殿及其它房屋58間,上下兩院,廟地129畝,且有銅佛一尊,高約1.5丈,在林州獨一無二。

  興國寺建立年代已無可考,現存有“興國院牒”碑一通,乃金大定年間立,文曰:“相州林慮縣東姚村寺,主僧即竊狀告,現主持本村佛堂一座,肆拾肆間,從來別無名額。今與小師定園同共納錢二百貫文,承賣到‘興國院’,名額壹道,乞書填給賜者。牒奉敕,可特敕‘興國院’。牒至。準敕。故牒。大金四年六月……”還蓋有尚書禮部之印。 所以,現在考證興國寺的建立年代一般以此為準,有大定4年說,有大定23年說。大定是金世宗的年號,金世宗在位29年,年號沒有更改。但有此碑文,並不能說明興國寺的建立年代是大定年間,就好比殷墟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並不能說明中國的歷史是從3000年開始的,甲骨文不是憑空而來,甲骨文之前到底還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