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故事有哪些

  《上下五千年》是中國作家林漢達、曹餘章編著的一部關於中國歷史的通俗歷史讀物。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上下五千年故事:盧象昇戰死鉅鹿

  當李自成等十八人正在商洛山區休整的時候,明朝東北邊境的形勢越來越緊張。自從熊廷弼、袁崇煥被冤殺以後,明朝在東北沒有得力將材。後金軍曾一再派兵進關,掠殺人口和牲畜。公元1638年,清太宗派親王多爾袞***音gǔn***等率領大軍第四次遠征。清軍直達北京外圍,京城形勢危急。明王朝內部意見分歧,有的主張抵抗,有的主張講和。崇禎帝也拿不定主意,一面號召全國兵馬援救京師:一面又讓兵部尚書楊嗣昌和宦官高起潛祕密派人去東北找清朝試探求和。他聽說總督宣府大同地區軍事的盧象昇是個將材,就把盧象昇召到京城,命令他總督全國援兵。

  盧象昇到了北京,崇禎帝立刻召見,問他該怎樣對付清軍進攻。盧象昇早就聽說朝廷正在祕密議和,他直截了當對崇禎帝說:“陛下要臣督師,臣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別的。”

  崇禎帝聽得話裡有刺,很不高興地說:“議和是一些大臣的議論。朝廷從沒講過要和。”他要盧象昇跟楊嗣昌去商量對付清軍的辦法。

  楊嗣昌對盧象昇阻撓他的和議,心裡惱恨,讓高起潛擔任總監,把各路來的四萬援兵分成兩半,一半由高起潛指揮。

  這樣,盧象昇名義上是統帥,實際上只掌管兩萬兵馬。

  清軍分八路進軍,長驅直入。一路打到高陽,原來支援袁崇煥的兵部尚書孫承宗已經告老在家,聽到清軍打來,帶領全家十幾口上城抵抗。高陽城被清兵攻破,孫承宗全家都壯烈犧牲。

  盧象昇帶兵開到保定,正在抵抗清兵,崇禎帝卻聽信楊嗣昌的誣告,責備盧象昇指揮不當,撤了他的職,要他戴罪立功。楊嗣昌還把盧象昇僅有的二萬人馬又分出一半給別的將領管轄。盧象昇到了鉅鹿,兵力只留下五千。那時候,高起潛帶領的人馬就駐在離鉅鹿只有五十里的地方,盧象昇派人向高起潛求援,卻遭到高起潛的拒絕。

  盧象昇孤軍作戰,十分困難,由於楊嗣昌的破壞,糧餉也接濟不上,將士們餓得發慌。一天早晨,盧象昇走出營門,向四周將士作揖說:“我們受國家的恩,只怕不能為國犧牲,不要怕活不了。”將士們聽了,個個感動得掉淚。

  盧象昇把五千殘兵分成三路,命令虎大威、楊國柱分別率領左右軍,他自己帶領中軍,和清兵激戰了一陣,殺退了一批清兵。

  到了那天半夜,明營四周響起了觱篥***音bìlì古代一種管樂器***聲,幾萬清軍騎兵把明軍圍得水洩不通。虎大威帶兵突圍,被清兵壓了回來。盧象昇大聲喊道:“虎,我們為國盡忠的時刻到了!”

  將士們齊聲響應,喊殺聲震天動地,戰鬥從早上一直到晚上,盧象昇身上中了四箭,受了三處刀傷,殺得像血人兒一樣。他還拼命格鬥,殺了十幾名清兵,終於倒下。

  高起潛沒等盧象昇那邊戰鬥結束,早就拔營逃走。多爾袞率領清軍一直打到山東濟南,帶了大批戰利品,才撤回關外。

  清太宗幾次伐明,每天都打了勝仗,但沒有在中原立足,主要是寧遠、錦州等關外重鎮還在明軍手裡,怕孤軍深入,後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在第四次退兵以後,清太宗才決心先攻錦州。

  公元1641年,清軍圍攻錦州,崇禎帝派薊遼總督洪承疇,帶領十三萬人馬援救錦州。明軍才到松山,清太宗又親自率領大軍包圍松山,斷絕明軍的糧道。到了第二年,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疇被俘,錦州守將聽到松山失陷,也投降了。

  洪承疇被押解到了盛京,清太宗派人勸降。一開始,洪承疇表現得很堅決,不管怎麼勸說,他都不答理。過了幾天,清太宗親自去看望,還向洪承疇問寒問暖,把自己的貂皮大氅解下,披在他的身上。洪承疇腿一軟,跪下投降了。

  清太宗收服了洪承疇,十分高興,賞了金銀財寶不算,還演戲奏樂,表示慶賀。清軍將領對太宗這樣重視洪承疇,想不通,清太宗對將領們說:“大家風裡來雨裡去,天天打仗,為的是什麼?”

  將領們說:“還不是為了想奪取中原?”

  清太宗笑著說:“我們要進中原,好比瞎子走路,現在找到個帶路人,我怎麼不高興。”

  鬆錦大戰以後,山海關以北,全被清軍控制。清兵要進中原,只差寧遠和山海關大門了。正當清太宗雄心勃勃,想攻打山海關的時候,他突然得病死去。他的年才六歲的兒子福臨即位,這就是清世祖,又稱順治帝。順治帝年幼,由他的叔父、親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幾乎在同一個時候,關內的形勢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

  上下五千年故事:張獻忠奇襲襄陽

  公元1639年五月,張獻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義。原來,張獻忠曾經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並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積蓄兵力,準備再起。明朝將領發現張獻忠的意圖,準備派兵鎮壓。張獻忠先發制人,在谷城殺掉明朝縣令,焚燬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義的旗號。不久,羅汝才也起兵響應。

  明朝總兵左良玉派兵進攻,被張獻忠打得一敗塗地,只留下幾百殘兵敗將逃回,氣得崇禎帝把主帥熊文燦和總兵左良玉都革了職務,另派兵部尚書楊嗣昌到湖廣圍攻張獻忠。

  楊嗣昌帶了崇禎帝的尚方寶劍,率領了十萬人馬,耀武揚威到了襄陽。他派左良玉等將領把起義軍四面包圍起來。張獻忠轉移到瑪瑙山的時候,由於起義軍隊伍裡混進了奸細,起義軍陷入敵人包圍圈裡,被左良玉軍打敗,損失了大量金銀、戰馬。張獻忠的妻子、兒子也被俘虜。

  張獻忠帶了一千名騎兵,從湖北轉移到四川。楊嗣昌跟蹤追擊,把他的行轅遷到重慶,準備在四川消滅起義軍。

  楊嗣昌在四川到處張榜,說有誰能抓住張獻忠,賞給黃金萬兩,還封他侯爵。哪知道第二天,在楊嗣昌的行轅裡,發現了許多標語,上面寫著:“有能斬楊嗣昌頭的,賞銀三錢。”

  楊嗣昌派出大批官軍到處追剿起義軍,張獻忠起義軍卻是忽東忽西,叫官軍捉摸不定,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軍才在開縣追上起義軍。當明軍將領猛如虎、劉士傑拖著疲勞不堪的兵士趕到,張獻忠的起義軍繞到背後,從山上吶喊著衝了下來,官軍全部崩潰,劉士傑被殺,猛如虎好容易逃脫。起義軍殺退敵人,在營裡拍手唱歌:“前有邵巡撫***指四川巡撫邵捷春***,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指監軍廖大亨***,不戰隨我行;

  好個楊閣部***指楊嗣昌***,離我三尺路。”

  這支歌謠傳到明軍那裡,使楊嗣昌聽了哭笑不得。公元1641年,張獻忠發現楊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陽兵力空虛,就擺脫明軍,突然帶兵離開四川,往東轉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楊嗣昌大軍遠遠甩在後邊。到了湖北當陽,遇到另一支明軍堵截,張獻忠把羅汝才留在當陽,親自率領精銳部隊直奔襄陽。

  楊嗣昌在重慶得到訊息,連忙派使者趕到襄陽,命令襄陽明軍嚴密防守。哪裡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被起義軍發現抓了起來。起義軍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書,上面蓋著楊嗣昌行轅的大印。張獻忠把他的義子李定國叫來,叫他打扮為楊嗣昌使者,帶了幾名“隨從”和令牌、文書,混進襄陽城去。

  李定國帶了公文、令牌,來到襄陽城邊,正是夜色朦朧的時候。他在城門外向守軍喊話,守城明兵聽說是楊閣部派來的使者,驗過令牌、文書,也沒有懷疑,把李定國和隨從兵士放進了城。

  當天晚上,混進襄陽的起義軍兵士在城裡好幾處放火,全城的百姓從睡夢裡驚醒,發現到處火光沖天,全城大亂。在混亂中,起義軍開啟城門,大隊人馬趕到,官軍要想抵抗也來不及了。

  起義軍進城以後,一面派人開啟監獄,救出被俘的起義兵士和家屬;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銘。

  張獻忠坐在襄王府大堂,派兵士把朱翊銘押上堂來。朱翊銘嚇得直打哆嗦,跪在地上求饒。

  張獻忠說:“我不要別的,只要借你的頭派個用場。”

  朱翊銘聽說要殺他,嚇得搗蒜似地磕頭,說:“我宮裡有金銀寶器,聽憑千歲搬用,只求饒命。”

  張獻忠哈哈大笑,說:“我進了襄陽,你的金銀財寶有什麼法子叫我不搬?不過,你不把頭借給我,那楊嗣昌還死不了呢!”

  說著,吆喝一下,把朱翊銘拉下堂去殺了。

  張獻忠佔了襄陽,繳獲了楊嗣昌儲存在那裡的大批糧餉,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庫裡的十幾萬兩銀子分發給當地的饑民,百姓聽說處決了罪惡累累的襄王,高興勁兒就不用提了。

  張獻忠攻破襄陽的訊息傳到了四川,把楊嗣昌驚呆了。他處心積慮佈置的圍攻起義軍的計劃全部破產,特別是張獻忠在他眼皮底下,來個突然襲擊,使一個藩王喪了命。怎麼向崇禎帝交代?

  楊嗣昌喪魂落魄地從四川竄到湖北,剛到沙市,又聽到一個訊息,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離開商洛山區,重振旗鼓,趁河南兵力空虛的時候,攻破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這一來,楊嗣昌更是又驚又害怕,他想來想去,沒有出路,只好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