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有趣的故事

  《史記》中記載秦朝和漢代歷史人物的本紀、世家、列傳部分作為主要考察物件。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吳起其人

  吳起原本是衛國人,當時衛國弱小到處受到大國的凌辱,國君又軟弱無能,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衛國,前往魯國,求學於名人曾參的門下。曾參問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是權位、金錢、美女。一心崇尚禮儀教化,修身治國齊天下的大儒曾參聽到此話,傷心得差點吐血。吳起雖然沒有絲毫的道德意識,但的確才華出眾,是其他學生所沒法比的。

  後來吳起為魯國國君效力,起初立過幾次功勞,受到了國君的欣賞。齊國人進攻魯國時,魯國舉國上下無不驚惶失措,因為魯國與強齊相比,國力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文臣武將沒有一個敢帶兵反擊齊國進攻的。這時吳起拍著胸膛自告奮勇,說只要自己帶兵,保證可以打敗齊軍。

  魯王被他的自信打動了,打算讓他做將帥,但是吳起的夫人是齊國人,他本人又是衛國人,怎麼可能專心幫著魯國對付齊國?魯王始終對他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吳起當時一心想成就功名,於是狠下心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與齊國沒有任何牽連,對魯國是忠誠的。魯王終於用他做了將帥,他帶兵反擊齊軍,大敗齊軍勝利凱旋。

  魯人嫉妒厭惡吳起,對魯王說:“吳起為人刻薄寡恩,無情無義。他年輕時,家裡積聚千金資財,因遊歷散財求官不成,最後導致他的家族敗落。鄉里人譏笑他,吳起便殺了詆譭自己的三十多個人,然後朝東走出了衛國城郭的大門。他母親苦苦哀求他留下來,涕淚俱下,他卻走得義無返顧,並咬破臂膀,發誓說:‘如果我吳起做不了卿相,就再不回衛國了。’後來他追隨了曾參。過了沒多久,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卻行為如常,談笑風生,沒有一絲悲傷之意,連回家看看的意思都沒有。曾參也因此鄙視他,最終跟吳起絕交。於是吳起又來到魯國,想謀求您的重用,以取得高官厚祿。因為看到大王您不信任他,他就殺死妻子來表示忠誠,謀求將帥的職位。他這種反覆無常的人,很難講以後對您有多忠心。更何況,戰勝齊國對魯國未必是件好事,魯國是個小國,如果揹負上戰勝國的名譽,那麼各諸侯國就會不安,引來更多的戰禍。而魯國和衛國是兄弟關係的國家,如果您重用吳起,就等於是拋棄衛國,兩國必會交惡。”魯國國君認為很有道理,於是找了個藉口免了他的職位。

  :瑕不掩玉

  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他就向西去了秦國,通過孝公的寵臣景監求見孝公。孝公召見了商鞅,商鞅為孝公大談治國之道,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兒也聽不進去。事後孝公遷怒景監說:“愛卿的客人真是一個大言不慚的傢伙,這種只會誇誇其談的人怎麼能任用呢?”景監就用孝公的話責備商鞅。商鞅說:“我用堯、舜治國的方略勸說大王,可他對這種道理卻沒有興趣。”幾天後,景監又請求孝公召見商鞅。商鞅再見孝公時,把治國之道說得淋漓盡致,可是還是不合孝公的心意。事後孝公又責備景監,景監也責備商鞅。商鞅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也聽不進去。那麼我知道大王喜歡聽什麼樣的道理了,我請求他再召見我一次。”

  於是商鞅又一次見到孝公,又大肆陳說了一次,沒想到這次孝公對他很是友好,可還是沒有任用他。沒過多久,孝公卻主動要求再召見商鞅。景監告訴商鞅,商鞅說:“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國方法去說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被說動了。果真再召見我一次,我就知道怎樣更有把握地抓住大王的心思了。”於是商鞅又見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談得非常投機,膝蓋不知不覺地在墊席上向前移動。他們談了好幾天都不覺得厭倦。景監問商鞅:“您這次說的什麼,居然這麼合大王的心意?”商鞅回答說:“我勸大王採用帝王治國的辦法,建立夏、商、周那樣的盛世,可是大王說時間太長了,他等不了。我就向他陳述能夠在短時間內富國強兵的辦法,他才特別高興。”

  :趙良的勸告

  商鞅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親國戚都因為他的變法剝奪了自己的世祿特權而怨恨他。一個名叫趙良的人去拜見商鞅,表示了自己對他的不滿。商鞅說:“我覺得我對秦國的治理成果是很顯著的,現在秦國社會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家富足,版圖也比以前擴大了許多,您有什麼抱怨的呢?”趙良說:“上古聖人虞舜曾說過:‘謙虛的人才能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張去做,何必來問我呢?”商鞅說:“當初,秦國是何等落後,就像那未開化的野蠻夷狄,是我使他們懂得禮教,男女有別,國家富強。您看我與五羖大夫相比,誰更有才幹?”趙良說:“五羖大夫是楚國的鄉下人,聽說秦穆公賢明,就想去當面拜見,但卻沒有路費。他就把自己賣給秦國人做奴隸。整整過了一年,秦穆公才知道這件事,把他贖買出來,加以任用。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勞累不坐車,酷暑不打傘,視察全國,沒有隨從的車輛,不帶衛士護從。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就使秦國稱霸天下。他死時,秦國上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感到悲傷,不唱歌謠了。您靠秦王寵臣的舉薦,才得以面見秦王,這就說不上什麼名聲了。您身為秦相不為百姓造福卻大建宮闕,這就說不上為國家建立功業了。您懲治太子的師傅,制定嚴刑酷法殘害百姓,這是積累怨恨、聚積禍患。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如今您卻違情背理採用嚴刑酷罰,這實際上不是對百姓施行教化啊!您一出門,後邊跟著數以十計的車輛,車上都是頂盔貫甲的衛士,您讓身強力壯的人做貼身警衛,持矛操戟緊隨在身後。這些防衛措施缺少一樣,您必定不敢出門。您的處境就好像早晨的露水,很快就會消亡。您要想延年益壽,就把商於封地交還秦國,到偏僻的地方澆園自耕,勸秦王重用那些隱居山林的賢才,教化百姓尊老愛幼,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這樣才可以稍保平安。如果您還要貪圖商於的封地,把獨攬國政視為榮耀,到時候一旦秦王去世,秦國想要報復您的人不計其數,您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