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美德故事

  中國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傳統美德是最寶貴的財富。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丁蘭刻木

  【原文】

  漢丁蘭,河內人,早喪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鄴人張叔假物,蘭妻卜筶,木像不許。叔醉詈木像,且擊之。蘭歸,見木像色不懌,詢知之,即奮擊張叔。吏至,捕蘭,木像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詔圖其形。

  思親不見,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極思也。而思慕之誠,木亦通神,忽而不懌,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誠所致乎。至於為親像被擊,而奮擊張叔,只知有親,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姓丁的人,單名叫做蘭,是河內地方的人。他的父親母親早已亡過了,丁蘭就把一塊木頭,雕刻著他父親母親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樣。

  有一天,鄴的地方,有個叫張叔的,來向丁家裡借東西。這時候,卻巧丁蘭不在家裡。丁蘭的妻子,就向著木像面前問筶,木像不肯允許。張叔剛剛是吃酒醉了,就生了氣,罵著木像,並且又打了木像好幾下。

  等到丁蘭回到家裡,看見了木像的臉色,似乎很不高興的樣子。問他妻子,才曉得這個緣故,丁蘭就用力去打張叔。衙門裡的差人來捉丁蘭了,木像的眼睛裡,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淚來。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詔,叫把丁蘭的形像畫上去。

  :吳猛飽蚊

  【原文】

  晉吳猛,字世雲,豫章分寧人。年八歲,事親至孝。家極貧寒,榻無帷帳,每當夏夜,任蚊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敢驅之,惟恐其去己而噬親也。後遇至人丁義,授以神方,屢著靈異。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孝子,姓吳,單名叫猛的,表字世雲。他是豫章分寧地方的人,年紀才只有八歲,服事他的父親母親,已經是非常孝順了。因為他家裡很是窮苦,所以他們的床上,都沒有掛著蚊帳。

  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時候,蚊蟲很多,嗡嗡的飛來,叮在他的面板上面,便任憑它飽吸自己的血液。雖然叮他的蚊蟲很多,吳猛總不用手去驅趕它的,這是什麼緣故呢?你們仔細的替他想想,一定是恐怕這蚊蟲,丟掉了自己的面板不叮,必然飛去叮著父親母親的面板了。

  後來吳猛碰著了一個有法術的異人,名叫丁義的,給了他神方,屢次有靈異的表現。後來在宋朝政和年間,得封做一個真人。

  :孟孫克己

  【孟孫克己】

  孟孫克己。盛德孔多。助人採果。且避偷禾。

  【原文】

  漢淳于恭、字孟孫。家有山田果樹。人或侵盜。輒助為收採。見偷禾者。念其愧。因伏草中。盜去乃起。裡落化之。王莽末。恭兄崇。將為盜烹。恭請代。得俱免。後崇卒。養孤教誨。有不如法。恭用杖自箠。兒慚而改過。

  淳于恭專以克己利人為務。未嘗欲激人之知恥。而人受其感化。則羞惡之心。莫不油然作矣。且當遭寇之時。眾莫事農桑。恭獨力田。人曰。死生未分。何空自苦。恭曰。縱我不得。他人何傷。尤無我相也。

  【白話解釋】

  東漢朝時候。有一個雙姓淳于。名叫恭的人。表字就叫孟孫。家裡有的山田和果子樹。人家或者去偷盜他的果子。淳于恭就每每幫了他們採下來。又看見有來偷他田裡稻子的人。淳于恭恐怕偷稻的人要慚愧。他就自己伏在草裡面。等那偷稻的人去了。才起來。於是他鄉里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化。在王莽末年間的時候。淳于恭的哥哥名叫淳于崇的。被強盜們捉了去。將要把他煮熟著吃了。淳于恭就去請求、自己代替哥哥死。因此兄弟倆都得免了。後來淳于崇死了。淳于恭教養孤兒。倘若有了不合法。淳于恭就用了杖打著自己。孤兒見了很慚愧。就改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