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弘揚傳統的美德故事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積澱了高尚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民族精神。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王覽爭鳩

  【原文】

  晉王覽、母撻其異母兄祥。覽輒流涕抱持。母虐使祥及祥妻。覽與妻亦趨共之。祥漸有時譽。母疾之。乃酖祥。覽知。取酒爭飲。母遽覆酒。遂感悟。呂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虔與祥。祥以授覽。後果九代公卿。

  許止淨曰。祥覽二人。頗與衛公子伋壽相類。惟彼則均不得其死。此則富貴壽考。聲施爛焉。則有幸有不幸也。而彼朱氏者。徒以我執太甚。愛其子反以傷其心。貽惡名於後世。亦太愚哉。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著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覽。他的母親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時候。王覽每每流著眼淚。抱了哥哥。他的母親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覽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趕去同做。後來王祥在社會上。漸漸地有了名譽。王覽的母親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藥死他。王覽知道了。就拿了藥酒來搶著喝。他的母親就急急忙忙把藥酒奪來倒在地上。因為了這一件事。他母親的心裡也就感悟了。當時呂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著的字。帶了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呂虔就把這佩刀送給王祥了。王祥拿來給了弟弟。果然後代的子孫。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夷齊采薇

  【夷齊采薇】

  伯夷叔齊。潔身如玉。餓於首陽。恥食周粟。

  【原文】

  殷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讓國逃隱。聞文王作。同歸於周。武王伐紂。夷齊叩馬而諫。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夷齊恥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山下。

  伯夷遵父命而逃。孝也。叔齊亦不立而逃。悌也。皆求仁得仁也。叩馬而諫。忠也。亦義也。餓死首陽。其以伐紂為不仁不義乎。夫以獨善其身謂仁義者。學夷齊可。以兼善天下謂仁義者。則學武王也。

  【白話解釋】

  殷朝末年間的時候。有兩個著名的隱士。一個名叫伯夷。一個名叫叔齊。是孤竹國里君主的兩個兒子。他們為了辭讓國君的位子。逃去隱下了。聽得了周文王的興起。兩個人就同到周文王那兒來。後來周武王去討伐紂王。伯夷叔齊就在馬前諫勸著。武王身邊的人。就要用兵器來打他們了。姜太公道。這兩個人是很有義氣的人呵。就把伯夷叔齊好好的扶了去。等到武王平定了殷朝的亂事。得了天下。這就是周朝了。伯夷叔齊覺得很羞恥。就不肯吃著周朝的粟米。兩個人同到首陽山裡去隱下了。採了薇草來吃著。後來就在首陽山下餓死了。

  :文字乞恩

  【原文】

  唐岑文字、為右相。弟文昭任校書郎。多交輕薄。太宗不悅。謂文字曰。卿弟多故。朕將出之。文字曰。臣弟少孤。老母特鍾愛。令出外。母必愁瘁。無此弟。是無老母也。容臣歸。極言勸誡之。因泣下嗚咽。上愍其意而止。

  情到至處。無不感動。況賢明如太宗乎。文字愛弟。出於至情。實根於至性。發悲哀之語。陳懇切之衷。且垂涕泣而道之。卒以感動君王。收回成命。得免慈親之愁瘁。兼保弱弟之安寧。殊令人歎服不置。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個大臣姓岑。名叫文字。做了右丞相的官。他的弟弟岑文昭。做了校書郎。可是岑文昭來往的朋友。多是些輕薄的人。太宗皇帝心裡很不高興。就對岑文字說道。你的弟弟事故很多。我要把他調到外邊去。岑文字就叩著頭。回對太宗皇帝說。我的弟弟。因為從小時候就沒有了父親。所以我的老母非常的寵愛他。現在皇上要叫他出外。那末我的母親一定是要憂愁勞瘁的。倘若沒有了這個弟弟。就等於沒有了我的老年母親了。讓我回到家裡。竭力的去勸誡他。岑文字說完話。就流著眼淚。嗚嗚咽咽哭起來了。太宗皇帝很可憐他愛惜弟弟的情誼。也就不調他的弟弟外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