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的美德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她是五千年華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士選讓產

  【原文】

  五代張士選、幼喪父母。其叔育之。祖產未析。叔有七子。選年十七。叔曰。今與子析產為二。各得其一。選曰。叔有諸兄弟七人。可分為八。叔固辭。選讓愈力。因從之。時選在館。術者稱其滿面陰騭。必高第。後果然。

  明代俞僧與伯之六子。七分其祖產。士選與叔之七子。八析其祖遺。俞僧因從其妻之言。士選則出於己之意。彼則後報以富。此則先報以貴。後先輝映。天之報施皆不爽。蓋士選尤賢於俞僧也。

  【白話解釋】

  五代時候。有個張士選。幼小年紀就沒有了父親母親。靠著他的叔父養育他。他祖父遺下來的家產。還沒有分析過。他的叔父有七個兒子。等到張士選十七歲的時候。他的叔父對他說。現在我和你把祖父遺下來的家產。分做兩份。大家各得一份罷。張士選說道。叔父生有兄弟們七個人。那末應當把家產分做了八份才好。他的叔父一定不肯。張士選愈讓得厲害,因此他的叔父也就答應他了。這個時候。張士選還在書館裡讀書。有一個看相的。偶然走到書館裡來。看見了張士選。就指著張士選對書館裡的先生說。這個人滿臉陰騭。將來必定能夠高高的及第。後來果然應了他的話。

  :朱顯焚券

  【原文】

  元真定有朱顯者,至元中,其祖父已分授財產。迨至治中,顯念其侄彥昉等年幼無恃,乃謂其弟耀曰,父子兄弟,本同一氣,可異處乎。乃會拜祖墓下,取分券盡焚之,復同居焉。

  兄弟,父之一氣也,從兄弟,祖父之一氣也。祖父視群孫無輕重,亦猶父視諸子無輕重也。朱顯胞弟,僅一耀耳,而群從則多貧。乃以祖父已分之券,火之而復同居,非違祖父之命,實深慰祖父之心爾。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真定的地方,出了一個大大友愛的人,姓朱單名叫做顯。在世祖皇帝至元年間,他的祖父,早已把家裡的銀錢和產業,一概均勻分好,傳授給子孫了。

  到得英宗皇帝至治年間,朱顯想著他的侄兒叫朱彥昉的一班人,窮的很多,並且有的年紀太小,又沒有父親母親可靠。因為這個緣故,朱顯就對他的弟弟名叫朱耀的說道,凡是父子兄弟本來同是一氣的,哪裡可以不同住在一塊地方呢。

  就會齊了各房的弟兄們和子侄輩,一同到了他的祖父墳墓前,叩頭稟告了一回。拿出向來他的祖父分給他們的分書憑據,盡數用火燒掉了,仍舊大家合攏來一同住著。

  :真卿勁節

  詩曰:真卿討賊,倡義誓師,惟知守節,希烈謝之。

  顏真卿,字清臣,諡號文忠,是唐玄宗時代的一位忠臣,他是北齊顏之推的第五代子孫。顏之推所寫的《顏氏家訓》①,成為後人教育子女、立身處世的著名箴②規。

  由於父親很早就過世了,顏真卿照顧母親格外孝順。他非常喜歡讀書,從小的志節與追求就不同凡俗,可謂深明大義、志節凜然,是一位非常愛國的忠貞之士,被封為魯郡開國公,史稱“顏魯公”。他的楷書遒③勁有力、圓潤厚重,表現了大義凜然的志節,更表現著大唐獨有的風骨和氣韻。

  顏真卿曾經在五原作官,由於先前官吏不清廉,造成了許多冤獄,使得當地持續乾旱,很久都沒有下雨。他到任之後,就開始審理這些冤案,為許多無辜的人平反,終於感得上天降下了甘霖,這被當地人稱之為“御史雨”。

  當時,正值開元盛世的末年,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疏忽了國政。他聽信胡人安祿山的讒言,把許多兵權都交給了他,後來造成安祿山在邊疆的勢力日益壯大,並有了謀反的意圖。

  顏真卿在平原郡***今山西德州***當太守的時候,看出了安祿山有叛變的跡象,所以在暗地裡就招兵買馬、修築城牆、屯積糧食,以防止突然的變故。不出所料,早就蠢蠢欲動的安祿山開始起兵謀反,一把火燒遍了中原,河北各郡相繼淪陷。而只有城牆堅固的平原城,在顏真卿率兵頑強的抵抗之下,守護得非常成功,河朔各郡都把平原縣看成像長城那樣重要。

  當兵書傳到河北的時候,除了顏真卿兄弟等人之外,居然沒有人起兵抵抗叛賊,唐玄宗感到十分痛心,他嘆息道:“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連一個忠臣都沒有嗎?”等到得知顏真卿的義行之後,玄宗非常地感慨,後悔當時因為一時失察,聽信了楊國忠的讒言,而將他貶官到平原。玄宗說:“朕沒有眼力看清顏真卿是怎樣的人,想不到他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義士!”

  安祿山之亂,唐朝一個泱泱大國卻無力抵抗,玄宗不得已之下逃離了京城。“多行不義必自斃”,安祿山最後雖然攻進京城,圓了他稱王的夢,可是不久還是慘死在他的兒子手中。

  後來,節度使李希烈造反,顏真卿由於得罪了權臣,而被派去執行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勸李希烈投降。希望能感化他早日回頭,避免軍事上的衝突。當時顏真卿已經七十多歲了,他毅然接受了這一任命,朝廷中所有的人都大驚失色,替他擔心不已。

  到了叛軍那裡,顏真卿正準備宣讀詔書,就遭受到李希烈手下之人的謾罵與恐嚇。顏真卿氣宇軒昂,毫無懼色,那鎮定而又勇敢的氣度,反而讓李希烈對他敬畏不已。後來有人勸李希烈說:“顏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師,相公您想要自立為王,而太師他自己就來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宰相的人選,除了顏真卿,還有誰會比他更合適?”

  顏真卿聽到這番話之後,威怒不已,大聲喝斥他們不知廉恥,他說:“你知道我的兄長顏杲卿嗎?難道你們不曉得,我們顏家都是如此地忠烈嗎?顏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節,就是犧牲生命也決不變節,我怎麼可能接受你們的利誘!

  原來,當年安祿山帶兵橫掃中原,氣焰十分地囂張。顏家兄弟號召天下的志士仁人,一起出兵討伐。顏杲卿率領義兵奮勇抵抗,在常山郡***今河北正定***進行了悲壯的最後一戰,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被叛軍將領史思明俘虜了。暴跳如雷的安祿山,厚顏無恥地質問顏杲卿說:“當年就是因為我的提拔,你才當上了常山太守,而今你憑什麼背叛我?”

  顏杲卿生性剛直,正氣浩然,他義正辭嚴地說:“我們顏家是大唐的臣子,世世代代都忠於國家。難道受過你的提拔,就要跟你一樣忘恩負義、背叛君國嗎?而今你受盡國家的恩寵,皇上哪一點對不起你?你憑什麼要背叛朝廷?憑什麼要擁軍自立,起兵叛亂?天底下最沒有天良的事,都被你這種人幹盡了。真是一隻不知羞恥的'營州牧羊奴’!”

  安祿山被氣得上躥下跳,卻又無言以對。他惱羞成怒,暴跳如雷,於是派人把顏杲卿綁起來,將其舌割掉,又用刀將他的身體一節一節地割掉,最後顏杲卿壯烈成仁。

  李希烈聽了顏真卿的表白之後,內心非常慚愧,就向顏真卿謝罪,手下的這些叛賊看到這番情景,都低下頭來,誰也不敢再說話了。後來李希烈以死相威脅,而顏真卿不為所動,他事先寫好了遺書,作了必死的準備。最後叛賊痛下毒手,殺害了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顏真卿仍在大罵他們是“逆賊”,當時,他已經七十七歲了。

  惡耗傳到朝廷,德宗悔恨交加,非常地傷心,五天都沒有辦法上朝。所有的將士都痛哭流涕,深切悼念這位壯烈成仁的大唐柱石與忠臣———顏魯公。

  仁愛的人,正是最勇敢的人,這在危難的關頭表現得尤其明顯。曾子曾經說過:“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就是說,把仁愛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多麼地重大。把這個責任堅守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是多麼地深遠。所謂“一門雙忠,流芳千古”,顏家兄弟沿承了以“忠孝”傳家的庭訓,以凜然的氣節,讓後世的子孫永遠地緬懷與追念。

  【註釋】①顏氏家訓:“父子之嚴,不可以狎***xiá,親近而態度不莊重***,骨肉之愛,不可以簡”:這就是說,身為父親,以其之嚴,不該對孩子過分親暱,要和子女保持一定距離,以至親的相愛也不該不拘禮節。否則,孩子不懂得敬上,對父親沒有了敬畏之心,父親的話又怎能聽得進去呢?②箴:zhēn,勸告,勸誡。③遒:qiú,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