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德短篇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由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凝結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高後減政

  詩曰:高後減政,廉明勤慎,苛斂悉除,女中堯舜。

  北宋英宗的皇后高氏生活非常儉樸,皇帝想把她的弟弟高士林升官,高後就說:“不要為了我的緣故,違背了祖宗的法度。”神宗做了皇帝,尊她做皇太后,哲宗做了皇帝,又尊她做太皇太后。當時她同哲宗在延和殿裡垂了簾子,在簾子裡面辦理國家的政事。高後所行的政策都很好的,比如把民間叫來修京城的百姓遣返回家,並且減少了皇城裡面所用的警衛,把皇宮裡奢侈無益的工作,一概都停止了。宮裡的三十多個宮人,都放了她們出去,又去警誡朝廷裡面和外邊的官吏,不要用苛刻暴虐貪斂的手段去對待百姓。又把王安石所行新法中不合理的部分,比如叫百姓按戶計著產業、替皇家養戰馬的事或者廢止了或者寬限期限。這種完善的政策,都是高後一個人在簾子裡面定出來的命令,大臣們並不預先知道,所以百姓稱她叫“女中的堯舜”。

  :包崔尺組

  詩曰:崔氏早寡,義重如山,尺組為誓,送母復還。

  宋朝時,包繶②的妻子崔氏,年紀很輕就守了寡,兒子又很小,她發誓守節不再嫁人。後來她的兒子又死了,崔氏的母親得知後從荊州趕來,要女兒改嫁,並且對女兒說:“丈夫死了,守著兒子,現在兒子也死了,你又去守哪一個呢”崔氏答說:“女兒之所以守著,並不是為了兒子,是為了公公和婆婆的緣故。現在公公死了,婆婆還活著,年紀又老了,我難道忍心丟了她去嗎?”母親聽了就生氣地說:“我既然來了,無論如何是不肯獨自一個人回去的。”崔氏說:“母親從很遠的地方來,當然從情理上說,也不能叫母親獨自回去的,但是我同母親到了荊州以後,倘若用了不義的手段來強迫我,那麼我就一定死在一條繩子的下面了,請你把屍首送還包家吧!”於是就送母親回去,後來她母親看她的立志非常堅決,只好讓她回婆家了。

  【註釋】①尺組:一條絲繩。②繶:yì。

  :漢賓惠人

  詩曰:漢賓善政,感物降神,喪葬婚嫁,博濟惠人。

  五代時,後梁有一個人,姓朱名漢賓,先做了潞州***今山西長治***的節度使,後來又調到晉州***今山西臨汾***,鎮守晉州。每當他住在這個地方的衙門裡,當地稻田裡的蝗蟲就都飛出他所治理的境界。他到了平陽地方的時候,正逢天旱,就親自在龍子祠裡禱告,果然不到一天工夫,田裡就下了很足的雨,四境收穫的年成,非常豐收。等到朱漢賓告老還鄉,他的親戚故舊家裡窮苦的人,有辦不起喪葬的,就給他們棺木具殮;有辦不起婚嫁事情的,就幫助他們錢財,受著他恩惠的竟有好幾百家,郡里人都很讚美他的義氣。

  :定姜戒誣

  詩曰:定姜戒衎①,神不可誣,子有三罪,奈何告無。

  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定公夫人名字叫定姜,生了一個兒子,早已夭折。後來衛定公死了以後,就立妃子敬姒的兒子衎為國君,即衛獻公。衛獻公的性情非常暴虐,並且時常慢侮他的嫡母定姜,所以被大家驅逐了。衛獻公出走到了邊境上,就差了一個司祝官回國都裡去說獻公已經逃亡了,並且再向宗廟裡去禱告自己沒有罪。定姜就說:“這是不可以的,假使沒有神的話,那麼何必去禱告;倘若是有神的,那是不可以欺騙的,你已經有了三種罪名:舍大臣而於小臣謀;蔑視冢卿師保;侮慢先君夫人。怎麼可以說沒有罪呢?只叫他到國都裡去,說他逃亡就是了,不可以到宗廟裡去說他沒有罪!”

  有罪而告無,是不信也。不信於人且不可,而況神乎?西漢劉向稱定姜聰明遠識,能以辭教,是衛國之所以沒有滅亡的原因。

  【註釋】①衎:kàn。

  :妙真祝壽

  詩曰:元葛妙真,持齋守貞,終身養母,戒殺長生。

  元朝有個孝女,姓葛名妙真,九歲時候,聽算命先生說她的母親只能活到五十歲。葛妙真心裡很憂愁,就祈告天上的神明,願自己吃長素,不出嫁,並且天天念觀音經,以求延長母親的壽命,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進家門,只用醃肉去供養母親。又把做針線活所多餘來的錢,買了動物去放生,勸親戚鄰舍少殺生命,勿可淹死女嬰***當時因重男輕女而有溺殺女嬰的惡習***。有時候,看見有小孩子捉鳥的、釣魚的,葛妙真一定勸小孩子的爹孃警誡他。久而久之,親戚鄰居都受了至誠的感化,所救活的動物性命不知有多少!後來她的母親一直活到八十一歲,這不能不說是葛妙真戒殺放生,至孝動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