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誠信故事

  誠信自古至今都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的道德準則。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卓恕辭恪

  卓恕辭恪。某日復來。屆期果至。樽酒相陪。

  【原文】

  吳卓恕、嘗還會稽。辭太傅諸葛恪。恪問何日復來。恕言某日。至日。恪為主人。停不飲食。欲以須恕。賓客鹹曰。會稽建康。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難期。俄而恕至。一座皆驚。賓主酬酢。盡歡而散。

  恕與正規化略同。而恕較甚於式。恪之信恕。亦更甚於劭。蓋式則自約期於劭。恕則因恪問而率爾對以期。劭則僅告母具雞黍以俟之。而恪且延賓客。停飲食以待之。其知之深也。實以其信之篤也。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裡有一個姓卓名叫恕的人。有一次、要回到會稽的地方去。因此到那做太傅官名叫諸葛恪的面前去辭行。諸葛恪就問卓恕。什麼時候可以再來。卓恕說。就是某日來吧。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備了酒席。自己做著主人。停著杯筷不喝不吃。要等卓恕到來。許多客人大家都說。會稽地方到這裡建康。相隔有一千里路的遠。並且路上又隔著江呀、湖呀。水面上有了***。這是很難預定的。過了一忽兒。卓恕果然到了。滿座的賓客們都非常的驚異。於是主人敬客人們的酒。客人們也回敬主人的酒。大家極盡了歡樂才散去的。

  :曹攄約囚

  曹攄歲夕。縱囚歸家。剋日皆返。誠感靡涯。

  【原文】

  晉曹攄、為臨淄令。獄有死囚。歲夕行獄。愍之。曰、新歲人情所重。豈不欲暫歸家耶。囚泣曰。若得暫歸。死無恨也。悉開出之。剋日令還。掾吏固爭。 攄曰。此雖小人。義不見負。自為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至。並無遺者。

  許止淨謂歐陽子論唐太宗縱囚、為不合正道。亦是通論。乃曹君已先為之。且天子有專赦之權。而縣令無之。囚豈不知。何以相率而至。並無遺耶。是知無不可感之人。其不可感者。仍是感之未至耳。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曹攄。做了臨淄地方的縣官。那縣的牢獄裡。有許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攄在年底邊。到牢獄裡去巡視。見著了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裡很可憐他們。就說道。過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們難道不想暫時回到家裡去嗎。囚犯們都哭著說。偌若能夠暫時回家。就是死了。我們也沒有什麼怨恨了。曹攄就盡數把他們放了出來。限了日期。叫他們回到獄裡。屬員們很固定地和他爭執。曹攄說道。這班人雖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義待他們。不至於負義的。我就替諸位擔當了這個責任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來。並沒有遺失了一個。

  :羊祜推誠

  羊祜推誠。視敵如友。拒絕譎言。飲以醇酒。

  【原文】

  晉羊祜、字叔子。鎮襄陽。與吳將陸抗接境。每交兵。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欲進譎計。祜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疾。祜饋以藥。抗即服之。人多諫抗。抗曰。豈有酖人羊叔子哉。

  古云。兵不厭詐。乃羊祜之遇陸抗。戰必剋期。不為掩襲。有進譎計者。飲以醇酒。使不得言。故敵將服其藥而不疑。敵國軍民。聞其喪而罷市巷哭。其信之孚及敵人。伊古以來。除叔子外。更無有二。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一個名將。姓羊名叫祜的。表字就叫叔子。帶了軍隊。在襄陽地方鎮守著。那個地方是和吳國里名叫陸抗的境界。是兩相毗連的。他們兩邊的軍隊、每次交鋒動兵。一定要預先約定了日期才開戰。不用暗地裡襲取的計劃。凡是軍隊裡將帥、要進獻奇譎的計策。羊祜每每給他喝那很厚味的酒。使他不能夠說。陸抗有時候送給羊祜的酒。羊祜絲毫沒有疑慮的喝了。陸抗生了病。羊祜送給陸抗的藥。陸抗也立刻吃下了。人家都勸陸抗不要服這個藥。陸抗說道。那裡會有毒死人的羊叔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