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建築散文

  整個城市的建築,順乎自然,因地制宜,高高低低,錯落有致。下面是有城市散文建築散文城市,歡迎參閱。

  城市散文建築散文城市:建築的意義

  建築對於人們的影響是除了天空、大地、山脈、水流這些自然景象之外,最主要的人為景觀影響,是我們和這些大自然相連線的重要構成。是人類文明在這顆藍綠色星球上遍佈的星星點點的美麗裝飾。

  西方人對於城市和所處環境的協調整體設計在文藝復興時期上升到了一個非常的高度,就像他們對於光線,對於解剖,對於透視的精確嚴謹的態度,這種精密和細緻用於各建築之間的穿插設計組合以及建築和自然的切入結和。在這樣的格局當中,突出人的設計精神。

  我們古人也用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來順應自然的規律,有機的將建築安排於環境當中,並將自然形態移植到建築的內環境,我們是以自然為主導的居住理念,如今這種理念的精髓需要到鄰邦的日本才能體會得到。

  東西方的文化優勢和特色從古建築上一覽無疑,當今的全球化走向帶來建築形態差別的慢慢消除,在將來地球村的框架裡,世界是需要大一統的建築還是需要各具文化特色的民族建築始終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建築已經脫離了它單純和自然相連的關係,變成一個和政治息息相關的意識形態。

  不管我們強調怎樣具有中國特色,如今我們的建築形態已經絕對的西化,無論是歸結於西方文化的霸權也好,我們又在如何的發起文化產業的戰略反抗也好。這種受傷的情緒心理在歐洲這些同樣有著古老歷史的國家不會產生,因為他們小心翼翼保護下來的古老建築給他們帶來穩重而堅實的自信。

  我對於建築知識所知不多,因同屬藝術門類,在去各地時會特別觀察每個地方的建築形態,和這些建築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它們與當地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城市建築已經失去了比較的意義,所有城市的個性都已經被統一的建築形態給抹除,只空留下各城市特色文化在怨婦一般喋喋不休的嘮叨不停,沒有人有太多興趣去聽她們的反覆強調解說,有本事把你的家底亮出來瞧瞧!

  一座有著悠久文化的城市必然需要和他文化相應的建築群,僅僅留下幾座被掛牌的房屋只是在那告訴別人曾經有過的故事,不能讓人在其中行走切實的親身感受。它們除了表示城市規劃給文化“高抬貴手”的意味,更多的是顯擺展示、收受門票。

  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只能在各離開城市建築侵佔的邊遠地區才能感受得到,只是很多古老建築群在倒塌消失,有幸能具備旅遊條件的鄉村得到快速修繕保護,急切的經濟回報讓眾多的建築細節不倫不類,除了遊覽觀看的功能外,文化的整體視覺感受變得七零八落。

  每次出到一個城市和鄉村,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這個地區的建築,和這些建築帶來的視覺感受,從而判斷出當地的文化特性與人們的生活習性和性格特點。一個有著真正文化保護意識的地方不會一應的去追求流行的規劃建築格式,而是像恭敬的晚輩般將祖宗留下的家業進行合理的規劃,以既能夠符合時代的需求,又不至於讓自己無根無姓,不會為了臉面將古舊破敗剷除遮掩。而是系統的修繕,自信十足的將他們展示於大家,讓來到此處的人們在他們的古居古街中閒步薰陶那一番古意,那一番自在。

  建築的意義不只是我們的居住場所,它內含每個地區的文化資訊,體現鄉鎮的傳統習俗,代表城市的性格臉面,關乎我們的意識形態取向。我們不能只以居住功能來進行整合,不能以經濟效益來實施設計,而需從環境的走向來進行美學的融合,依據文化的長遠思考來進行規劃,藉助傳統符號來進行設計,貫穿性格特色以區別於它處。將我們的自然哲學觀和居住理念用現代設計精神融入其中,讓飄遊於荒嶺曠原之上的華夏文明得以有棲身之所,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悠久而強韌的精神堡壘!——這些將帶來建築意義無窮的延伸……

  城市散文建築散文城市:城市的味道·建築

  如果問我,我所到過的城市中哪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我會說:巴黎。並不是說巴黎是一座完美的城市,在我的眼中,巴黎的建築實在太迷人。

  建築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元素。一座城市的風格首先表現在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建築特色上。巴黎的每一棟樓、每一道門、每一座橋、每一個廣場幾乎都是藝術品。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個性,那種有味道的城市才會讓人著迷。所謂城市的味道,就是這座城市有一種令人心動、令人親近的感覺,有一種吸引人們去欣賞、去感受、去體驗的東西,有一些值得長久留存於記憶,經常追憶回味的東西。說白了,有味道就是有感覺。

  巴黎就是這種有感覺的城市。

  2003年,我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巴黎。當我登上埃菲爾鐵塔最高層的瞭望臺,我被巴黎那無邊風月萬千氣象所傾倒。一條條大街小巷將市區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方塊,遠處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區象一座來自外星的未來之城巍然矗立。代表著現代的大拱門與象徵著古老的凱旋門正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由此給人一種由古老通向未來的無窮遐想。

  低下頭來,塞納河在腳下靜靜淌過,夏洛宮連同它巨大的噴水池構成一幅美妙的圖案。全景式的巴黎充分展示了這座藝術之都歎為觀止的氣派。

  然而,真正讓人著迷的是走進巴黎。走進巴黎才能真正領略巴黎那獨特的風韻和魅力。最讓人心動的是巴黎的那一幢幢充滿藝術氣質的建築。協和廣場、凱旋門、盧浮宮、巴黎聖母院、聖心院、凡爾賽宮、國家歌劇院……就象一顆顆珍珠讓世人反覆欣賞、反覆讚歎,歷經數百年而不衰。

  在這座城市行走,猶如在琳琅滿目的藝術叢林穿行,時時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帶給你的浪漫溫情和藝術薰陶。

  可以與巴黎嫓美的是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不僅城市佈局大氣磅礴,建築亦是精美絕倫。歐洲風格與拜占庭風格共存,東正教文化與伊斯蘭文化交匯,各色建築爭奇鬥豔,讓這座城市絢爛多彩。冬宮、夏宮、葉卡捷琳娜宮、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保羅大教堂象一塊塊瑰麗的波羅的海琥珀鑲貼在涅瓦河兩岸。這座曾遭受戰爭重創、備受艱苦磨難的偉大城市雖是歷盡歲月滄桑,仍不掩昔日帝都的輝煌。

  至善至美的建築極大地豐富了城市內涵。當你細細欣賞這些精美的建築之時,就正是在品嚐這座城市的味道。

  國內城市建築有個性有味道的是蘇州。蘇州園林精緻玲瓏,巧奪天工,真是賞心悅目。很可惜,蘇州的園林是在圍牆裡,並非是一種可以開放共享的公共空間。說實話,對國內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築,感覺很木然,“百城一面”象是一個模子鑄出來的。雖是高樓林立、氣象恢巨集,但大都是一覽無餘,很難找到那種可以撩動人心、浸潤靈魂的感覺。

  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波瀾壯闊、光榮夢想,五千年的金戈鐵馬、風花雪月,卻少有沉澱在城市的建築之中。無休止的戰亂把絕大部分地面遺蹟化為灰燼,只留給我們浩瀚的傳奇與傳說。

  不過,不管怎麼託辭,國內城市的現代建築還是太過平庸。甚至還不如老祖宗的庭院那般富有生活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也許是我們習慣了從頭再來,一代又一代人拆舊房建新房。城市建築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只承載著這一代人居住的單一功能。因為沒有久遠的打算,所以也沒有作其他方面的考量。我們的許多建築粗製濫造,沒有章法,沒有講究,粗鄙到只有實用功能。好多城市從建築上看不到歷史的延續。一座千年歷史的城市,建築卻好象同一個時代出生的。建築本身是歷史的凝固,割斷了歷史,城市就失去了根。

  記得很多年前,我從一座山區縣城經過,狹窄的山溝蓋滿了亂七八糟的房子,車從城裡穿行,感覺就象穿過一片建築廢墟。

  後來,我到過瑞士阿爾卑斯山的一座叫做洛伊克巴德的小鎮。小鎮處高山之上,規模不大,街道順著山勢自然蜿蜒,長不過數百米。鎮上建築大都是木質民居,簡單別緻,精美且有味道。每幢房子的門前、窗臺上還種著鮮花,給人一種格外的溫馨。我想起國內那座縣城,心底深處隱隱受到一種力量的衝擊。

  也許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建築乏味了,前些年,一些城市興起了仿古之風。漢唐氣象、宋元文化、明清建築風起雲湧,破土而出。可惜大都不古不今,無形無神。最不堪的是一些遺蹟修復,後人以旅遊開發之名,生拉硬扯、胡編亂造、隨心所欲,硬是把一個文明古國的歷史文化打扮得不倫不類。

  《佛羅倫薩憲章》第九章規定:

  “修復工作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儲存和展示古蹟的美學與歷史價值,並且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停止。”

  遺蹟修復是不允許臆測的。歷史建築的保護和修復尤其要慎斷慎行。

  羅馬城區大片遺蹟就是以原始形態呈現在那裡。我在威尼斯問過房屋修繕之事,當地人告訴我,水城的民居已經成為歷史建築,維修必須提前三年申請,要經過極為嚴格的審查,維修必須保證保持原貌。我看過安陽的殷墟,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歷史原貌,堪稱國內遺蹟保護修復的典範。

  一座城市的建築,說到底,取決於建設者傾注的心血。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歷史就是那般輕率地作假,我們怎麼能期望對城市的建築付出真情?

  歐洲的建築味道源於歐洲人對歷史的認真、對生活的執著。據說歐洲有的城市判定醜陋建築的設計師應負法律責任。換一個角度想一想,一幢建築實際上每天都在對市民進行著強制性的美與醜的薰陶,其影響不可謂不大。歐洲的許多城市都有著名的藝術家參與其建築設計。文藝復興時期大名鼎鼎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同時是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城市建築因他們的智慧更加升級了品位。而正是這種品位構建的城市文化空間所營造的強大的公共審美氛圍,推動了整座城市的良性發展。

  歐洲那些建築精品主要是宗教世俗公共建築,如教堂、歌劇院、博物館和皇室貴族的宮殿、城堡、莊園。民間的建築雖不奢華,也很有味道。一棟舊樓、半截小巷、幾級石階都能感觸到一段歷史、一番情趣和一種生活的智慧。

  過去我一直認為,中國人沒有財力在建築形式搗鼓,沒有辦法把城市建得象歐洲。現在看一看國內各地一幢幢拔地而起、霸氣十足的建築,大手筆、大氣派,一擲千金,我真的傻了眼。

  全國到處是塵土飛揚的拆遷戰場,人們心急火燎夢想一夜之間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每座城市都上緊了發條,建築的味道又能顧得幾許?殊不知,我們正開足馬力用一種古今中外無法比擬的速度製造著低劣的建築次品。

  過量的建築次品會成為城市巨大的包袱。譬如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瀕臨大西洋,山海環抱,擁有世界十大海灘之一的科帕卡巴納海灘,風景美得不得了。巴西人說:“上帝用了六天時間創造世界,第七天創造了里約熱內盧”。里約真是上帝賜予的一塊福祚之地。可是城市極度奢華與極端貧困並排躺在一起,高樓大廈與貧民窟背對背靠在一塊。富人的豪宅圍著電網,象生活在監獄,貧民窟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象是亂哄哄的蟻穴。說實話,我第一次看到里約的貧民窟,臉皮都發麻。可以想像哪一任市長都頭痛,哪一任市長也無力改變。

  在落下第一塊奠基石時,我們就應該清楚:今天的建築,要麼是明天的財富,要麼是明天的包袱。幹其他的事,會被時間沖刷掉,而每一幢建築都會留給城市的未來。

  精美的建築是一種境界,進入一種境界恐怕多少得有點耐心。浮躁之下,我們能夠像雕琢藝術品那樣把每幢建築琢磨得有滋有味嗎?在匆匆忙忙拆遷之後,再潦潦草草地豎起一幢幢毫無靈性的龐然大物,那種張揚的氣派和風光,除了讓人看到一種膨脹的慾望,無法讓人體驗有情趣的味道,而城市卻為之變得淺薄乏味。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到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

  建築的味道反映了一種審美取向,說到底是文化的凝聚和沉澱。一幢建築看不到文化的蹤影,如同沒有靈魂的垃圾。建築的味道就是一點一點文化氣息的逐次積累,城市的味道就是一件一件建築藝術品的百年沉澱。把許多具有文化品位、藝術之魂的建築集中起來,自然就有一種滿目琳琅、風月無邊的感覺,如果到處是缺少文化味藝術味的建築,充其量不過是空有“城市”之名的聚居區。

  我並不是說,每座城市都得慢工出細活。我是說,城市建築應該傾注文化的心血,得付出點耐心。問題是我們早已對所有慢節奏喪失了耐心。“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朝一夕之中,我們無法建成一片藝術之林,便誤把建造標誌性建築當做解決難題的捷徑。一時間,城市地標竟相崛起。上海建了個“東方明珠”,廣州來一個“小蠻腰”,深圳實在找不到什麼有特色的標誌,便生硬地崛起一座摩天大樓——帝王大廈。

  地標建築國外城市也有。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對這兩處地標,我印象最深。特別是莫斯科紅場和克林姆林宮,可以說不見此君等於沒到過俄羅斯。莫斯科好象是一座不修邊幅的城市。寬闊的大街,大片的森林,以紅場為城市原點向四周輻射。城市的規劃理念應當是不錯的,可是如果你不看到克林姆林宮的尖塔,真無法確認自己到底身處哪一座城市。除了莫斯科大學、外交部、俄羅斯白宮和少數官方建築帶著濃烈的俄羅斯色彩,其他的建築和街區乏善可陳。

  國外的地標建築大都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並非刻意而為。如巴黎的凱旋門、羅馬的鬥獸場。而我們的城市地標好象走進了一個誤區:以摩天大樓為城市標誌。上海金茂大廈領高沒幾年,身邊就站起來一座環球中心,自稱是中國新高度。環球中心剛剛落成,上海中心便比著肩膀長了起來,硬是再高出一頭。前兩天上海中心剛剛封頂,又傳出訊息,長沙要建世界第一的“天空城市”。明眼人看得很清楚,這分明是一場失去理智的瘋狂競賽。有人用摩天大樓來滿足一種莫名的虛榮。可世人看到的卻是一種顢頇和愚蠢。

  我們未必真的需要這麼多摩天大樓,中國人不是多得已經無法在自己的國度裡生存,非得用集裝箱的方式來解決居住問題。不錯,摩天大樓確實從外觀上使城市的現代感更強一些,如果這是衡量城市現代與否的指標,那麼我們的城市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列。可惜,我們的城市要比別人面臨多得多的困撓。可以肯定,這種瘋狂的折騰,一定會把城市的味道消磨殆盡。即使從創意的角度來看,一味比拼大樓的高度乃是才思枯竭、靈感缺乏的產物。

  我們把話題再回到巴黎。巴黎老城是拿破倫時代規劃的,一眼望去大都是四、五層的建築。老城區建築最初限高15.6米,到上個世紀70年代,人們向上長高的慾望把限高推到31米。人們發現建築限高放寬後出現了交通擁擠等諸多城市病,公眾對城市建築高度再次提出詬病,老城區建築高度再降為25米,外環地區建築高度保持31米。

  這與我們那800多米的天空城市真是天壤之別!

  幾百年來,不管這個世界怎麼變化,引領世界時尚潮流的巴黎人就是不讓城市建築長高。正因為巴黎人的這股執拗才為這個世界留下了這座令全世界為之傾倒的藝術之都。

  當我們細細品味巴黎的味道,我們該能悟到些什麼。

  城市散文建築散文城市:城市囚徒

  那天我們走進去了,就再也不能出來了…………

  那年我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喜歡玩耍,喜歡自在,也向往城市的生活。

  在家鄉時的我是一個青澀的梨,有著酸酸澀澀的自然,有著綠葉包裹的安全。時常可以嗅到清新的泥土和盎然的花香。我可以趴在窗臺看看遠山,可以站在走廊觀觀雨露,也可以坐在草地聽聽鳥語,那年我什麼都可以,可我總覺得我什麼都不可以,於是便有了離開。

  那年我走進了城市,那裡沒有鳥語花香,沒有可以漸到褲腿的泥巴,沒有幾個人都抱不上的大樹,也沒有人叫你回家吃飯。我在擁擠的馬路上東張西望,嘴巴咧著,笑著,那時我該有多開心。四目張望處都是川流不息的人潮和車輛,聳立的高樓需要九十度的仰望,寬廣的馬路就像小學的操場一般,整齊的樹木花草顯得格外的美觀,那一刻我覺得擁有這一切該多好。也許就是在那一刻,那一眼間便有了慾望的滋生,有了野心的嚮往。

  時間的大部邁進總是不能給人遐想的時間,瞬間的花開花落只剩下滿地的落紅。

  一切都和我夢中的不一樣,沒有安穩,沒有和諧,也沒有意想中的得到。所有的都變得那麼快,快的連撥出的氣體都沒有飄離身邊就瞬間的凍結了。人和人之間的所有都建立在利益上,沒有不要錢的溫暖,沒有不付出的擁有。悅耳的音樂變成了嘈雜的DJ,仰望的高樓成了煩悶的操作間,整齊的草木卻沒有芬芳的氣息,一切都變得那麼讓人厭煩,讓人的心變得沉重。空氣中的那種焦慮可以灼傷喉嚨,匆忙的腳步彷彿沒有盡頭的路。人們都在爭搶著,有著永遠掙不夠錢。

  我把自己丟了,不知道丟在那個角落。思想像乾涸的田地長不出一點雜草更別提莊稼了,想象力變得缺乏,永遠是沒有神的雙眼看不出一點深邃,有的更多是疲憊。勞心勞力的付出本想有個美好的未來,卻在半路上把自己給丟了。找不到有什麼人來恨,也找不到人可以談心,心靈的視窗被緊緊鎖上,鑰匙被扔在未知的角落,眼前的鮮豔變成黑白,連太陽的光澤都顯得那麼礙眼。空氣中的焦慮不斷的燒灼著我得靈魂,缺失的思想凝固在骯髒的下水道,附著著粘稠液體,早已看不出原來模樣。

  夜晚是個讓人害怕的時候,擁擠的宿舍裡找不到些許人情味來,各自忙著各自的事,從不關注他人,也不去顧他人。街道上變得比白天更嘈雜,走動著裝扮怪異的男男女女,他們勾著肩搭著背放肆的狂嘯著,身上會散發出濃郁的酒水味道,行走中顏色豔麗且繁雜的頭髮在頭上抖動著,像是在宣洩青春的苦楚。遠處有機器轟鳴的聲音,近處有車輛的鳴笛,整個夜晚都顯得那麼的狂躁。高聳的樓房擋住了風的方向,感受不到自然,也感受不到靜謐。城市的燈光剝奪了人們的夜晚,沒有黑色的夜晚是赤裸裸的,走到哪裡都如站在烈陽般得灼燒,這裡的夜不屬於人們,也不屬於自然,它像是來自深淵的怪獸用恐怖的眼睛對映著我得身體,讓我動彈不得。

  厭倦的歸宿像潮汐般湧來,此刻我想回家了!

  我想家鄉應該沒有什麼變化,路上還有許多的家畜糞便,草木間還有叫不出名字的昆蟲,家人還是在辛苦的勞作。在我原本的想象中迴歸不應該是這種格調,應該是我開著小車,帶著家眷,迎著春風。可是那些原本就不該是我的,我喜歡靜謐,喜歡清新,喜歡那份淳樸,我想我不能失去的就是這些,我尋找的也是這些。好奇的願景只能在想象中呈現美好,越接近現實就越難以接受。我想回到最初。

  時間的沙漏流過的印記永遠無法抹去。

  那天我站在高樓頂上任陽光灑在身上,自己就好像是在家鄉的屋頂上吹著風。但睜開眼睛還是那樣,一點都沒有變。空曠的頂樓只有我一個人,一個人的臆想和一個人的期望。陽光炙熱得好像要晒乾血液,汗水浸透了領角,也沒有風,沒有云,什麼也沒有。偌大的城市,沒有一個可以讓我安心的地方,這裡就是沒有叢林的沼澤,越是掙扎越是沉得快。我很想找到那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我想告訴他最初的就是最好的,可我再也不能找到了。當初的固執少年已經長出了濃密的鬍鬚,刮鬍刀只能刮掉鬍渣,卻刮不掉走過的年華,也刮不掉當初的選擇。

  我是被自己囚禁起來的囚徒,寬廣的街道不能讓我失去什麼,高聳的大樓不能讓我失去什麼,擁擠的人群也不能讓我失去什麼,但我失去了所有,因為心沒了方向走在哪裡都是囚徒。


看過城市散文建築散文城市的人還:

1.城市散文建築散文城市

2.關於建造房子散文

3.我的理想建築工人散文

4.關於建築文章中英文對照

5.建築行業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