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運動注意事項有哪些

  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運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同時也要注意安全。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登山運動好處

  一、治療近視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極力眺望遠處,放鬆眼部肌肉。然而城市中由於工業汙染及熱島效應等因素,空氣中顆粒懸浮物較多,能見度較差。山野之中,尤其是在山巔之上,可以使目光放至無限遠,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勞。

  二、山中原始森林和草地的面積是遠非城市中的綠地花草所能比擬的。因此在山間行走,對於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臟的收縮能力。

  三、山間道路坎坷不平,穿行此間有益於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沒有經過人為修飾的非臺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達,增強肢體靈活度。

  四、人們日常體內的糖代謝屬於有氧代謝,登山活動尤其是登高山,由於空氣稀薄,人體內大部分轉為無氧代謝,加之登山野營活動的運動量較大,山中野餐往往難以滿足體內熱量需求,因此,它能大量消耗人體內聚集的脂肪組織,尤其是腰腹部的脂肪組織。

  五、人體的正常代謝中會產生出一種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質,它能破壞人體細胞膜,溶解人體正常細胞,引起人體組織的衰老甚至變異。而氧氣負離子可以有效結合自由基,使之排出體外。據有關資料表明,城市街道上氧氣負離子的單位含量僅有100至300,而山區森林中可達數萬。因此,在大山中行走野營完全可以有效排出有害自由基,有益於延緩衰老。

  登山運動注意事項

  1.注意因人而異

  如果有心臟病患者,最好不要爬山。因為爬山體力消耗較大,血液迴圈加快,加重心臟負荷,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

  如果實在想爬山,一定要與人同行,找一些坡度不大的山慢慢爬,中途最好多休息幾次,並帶上預防冠心病突發的急救藥。另外患有癲癇、眩暈症、高血壓、肺氣腫的病人,也不宜爬山。

  2.注意多喝水

  早晨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候,也是心腦血管病發作的高峰時段。爬山前哪怕是不渴也要喝一杯水,既可稀釋血液,又可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爬山時也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最好是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質的飲料,可以減輕疲勞感,儘快恢復體力。

  3.注意循序漸進

  爬山前應做些簡單的熱身活動,然後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避免呼吸頻率在運動中發生突然變化。爬山的高度和時間應根據自己的體力和平時活動情況而定。坡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速度不宜過快,以身體沒有不良反應、無明顯氣喘為度。如果感覺疲勞,或者有心慌、胸悶、出虛汗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

  4.注意防止摔倒

  腿腳不太靈便,爬山時最好拄一根柺棍,並注意身體前傾。

  5.注意不要迷路

  爬山應選擇那些人比較多的線路,避開懸崖峭壁和佈滿荊棘的小路,不要鑽那些沒人走的山林。上山時間不要太早,下山時間不要太晚,最好帶上通訊工具如手機,萬一發生意外,便於同外界聯絡。

  6.注意科學休息

  爬山中途休息應長短結合,短多長少。短休息控制在10分鐘以內,以站著休息為主。長時間休息可在20分鐘以內,但不要馬上坐下,應站一會兒再坐下休息。休息時,可以自己或相互按摩一下腿、肩、頸等部位的肌肉。

  7.扭傷切忌區域性按摩

  在爬山中發生急性扭傷時,切忌區域性按摩或熱敷,最好冷敷20~30分鐘,能起到消腫和止痛作用。

  登山運動減肥技巧

  一、上山前熱身

  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難受了。

  二、熱身動作

  1.腰部:站立,兩腳間距略比肩寬,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向上伸直,身體向一側屈體。

  2.活動膝關節:屈膝,雙手放在膝關節上,順時針轉動。然後逆時針轉動。

  3.活動踝關節:站立,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腳尖著地,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

  三、下山後放鬆

  運動過後,或多或少會在體內產生一些副產品——乳酸,使肌肉僵硬痠痛。放鬆運動可以加速乳酸在血液中迴圈代謝,儘快排出體外。

  放鬆動作

  1. 站立,左手扶樹穩定身體,右手抓住左腿踝關節,向後上方拉伸,靜止半分鐘。雙手輕輕揉拍大小腿肌肉,然後換另一條腿,重複上面動作。

  2. 雙腿分開站立,右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膝蓋伸直,雙手扶膝,靜止半分鐘。雙手輕輕揉拍大小腿肌肉,然後換另一條腿,重複上面動作。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