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創業故事

  必須先去了解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然後再去找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

  開中餐館、擺攤做夜啤酒、銷售手機、辦餐廳、做毛皮供貨商、轉行機械加工與製造,這6次創業經歷都發生在一個名為趙李昆的璧山小夥身上。為了替父還債,他18歲輟學開始創業,如今26歲的他已成為百萬富翁。目前他正惡補大學課程,並準備通過電子商務將事業做大。

  六次創業終成功為父還債走上創業路

  趙李昆家住璧山縣青鎮,18歲那年他正在來鳳中學讀高中,準備實現大學夢時,卻傳來噩耗——父親因病去世。

  “我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去世後家裡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我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300元。”趙李昆回憶,父親去世後留下了一筆債務,當時經常有人到家裡要債,甚至還有人為追債尾隨他上下學,他不得不輟學創業來維持生計。

  聽說學廚師賺錢比較快,於是趙李昆到小天鵝學習完廚藝後,利用家裡底樓的三個門面,開起了飯館,做當地流行的來鳳魚。沒有創業經驗的趙李昆很快就遇到了麻煩:雖然店鋪位於車流量較大的青鎮白雲大道,但由於類似的飯館太多,其中不少飯館都是已經開張十多年的“老字號”,他的店根本沒有多大的生意。

  半年後,趙李昆的第一次創業以餐館的關張而結束。

  到全國做創業嘗試

  趙李昆隨後開始到全國各地做創業嘗試。他了解到做夜啤酒生意利潤最多可達50%,並且投入少風險小,不需要門面,於是他利用夏天的三個月時間,到石柱新縣城開了家夜宵攤。

  夏天結束後,夜宵市場高峰也結束了,趙李昆利用賺到的錢,先後到河南、新疆等地做手機、皮毛的物流生意。他說,在新疆一張價值500元的皮毛,賣到璧山的深加工廠商時價格可達1000多元,他因此賺了5萬多元。

  就在生意做得順風順水時,趙李昆委託的一位中間商卻在接到買家貨款後卷錢逃走,趙李昆為此損失了兩萬多元,相當於他兩年的積蓄,他一度心灰意冷。

  轉行做機械加工製造

  在璧山,有不少為各地製造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械加工廠,趙李崑調查發現,它們效益普遍不錯,而且流程技術並不複雜。於是他向親戚朋友借款6萬元買下兩臺車床,並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請了4名工人,運轉起了自己的毛坯加工線。

  趙李昆說,雖然他從未接觸過製造業,但工藝並不難,他跟著工廠裡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人邊看邊學,逐漸熟悉了全部的流程。

  由於資金不充足,工廠裡沒請多少人,檢驗產品、清貨、送貨都得靠他一個人做,工人下班後他經常在生產車間裡忙到凌晨4點多才能睡覺,而第二天8點多鐘,他又要租輛三輪車將貨送到買家手中。付出總有回報,第一月他就賺了1萬元。

  很快,廠裡的車床數量也從2臺變成現在的9臺,但趙李昆覺得為生產廠加工機械產品很大程度上會受制於人,不如做成品更踏實。在一位投資夥伴幫助下,去年他將對方投資的70萬元全部投入到購買齒輪生產裝置,開始介入齒輪生產。

  “偷”來首筆10萬元定單

  產品最愁沒有銷路,生產線建起來,趙李昆的煩惱卻增加了。

  “在重慶很多齒輪的生產廠將產品供應給長安等大型製造企業,廠家可選擇的產品品種很多,競爭激烈。”趙李昆考察發現,西南地區的齒輪價效比北方地區要高,對北方的廠家可能會有吸引力,於是他決定針為北方地區銷量不小的“金盃”牌汽車製造定向產品,以做到和本地企業的差異化。

  製造出樣品後,趙李昆花5000塊錢參加了鄭州汽配會,但參觀客商很多都是邀請的老顧客,他的展臺幾乎無人問津。

  趙李昆於是跑到其他公司的展位旁等待客戶。一位西裝筆挺的參觀者走到該公司展位前,他馬上與其攀談起來,並將其引到了自己的展臺前看樣品。

  “那位客商最開始很懷疑我的產品,認為我太年輕了;但我告訴他,我們年輕人創業首先就講誠信,他和我交流了兩個半小時,最後竟簽下了10萬元的定單。”拿到第一份成品定單和30%的訂金,趙李昆稱當時的感覺像做夢一樣。

  拾大學課本想做電子商務

  目前,趙李昆的企業年產值達到500萬、固定資產達250萬元。趙李昆告訴記者,他現在正在網路課堂上學習企業銷售管理課程,並開始涉足電子商務。


  二

  沈韻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女性食品造型師,曾為麥當勞、必勝客、哈根達斯等國際知名企業“操刀”,目前國內半數以上電視食品廣告的造型均出自她手。

  她的多彩生活,令人大開眼界!

  沈韻:80後美女食品造型師迷上“舌尖創意設計”

  沈韻是一個80後美女,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畫畫,積累了深厚的美術功底。在大學裡,她特意選修了環境藝術專業。畢業後,她曾做過電視廣告美術指導等職業。

  沈韻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烹飪。媽媽燒得一手好菜,各種雜亂無章的食材只要一經擺弄,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有時,媽媽還會手把手教沈韻做幾道民間特色菜。每一道菜烹調出來,沈韻都會認真做下記錄:色澤,味道,香氣,感受……然後再進行另樣的嘗試。久而久之,她練就了一手烹飪絕活。

  沈韻做的“清蒸鱸魚”,堪稱一絕。刮鱗後,沈韻先是用鹽略擦魚身讓鹹味滲入,再起油鍋煎黃了魚皮,放生薑,噴料酒,將切細的雪裡蕻鹹菜放入——她喜歡用碧綠的新鹹菜稈,覺得味道更爽口。然後,澆一大碗清水,蓋上鍋蓋,等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讓魚肉的鮮味慢慢滲透到湯裡面。掀開鍋蓋,魚湯已變成醇白色,撒一把蔥花起鍋,把湯盛入深碗。舀一口湯,醃與鮮混合出來奇妙的鮮味,讓舌頭微微一燙,隨即瀰漫在口腔,滿口生津,那味道鮮得不得了!

  2000年,朋友在地鐵站附近一個大型商業中心裡開了一家飯店。這裡大大小小的餐廳有二三十家,飯菜質量和價格都差不多,競爭很激烈。沈韻僅用一張小小的菜譜,就使朋友的餐館門庭若市。這家人氣最旺的餐廳,贏在“舌尖創意設計”,其中食品造型很有奧妙。

  沈韻知道,客人落座後總要先看選單,很多人都是看菜譜上的照片點菜,而經她的手擺弄出來的菜就頗有藝術感。比如,最簡單的白菜炒肉絲,別家炒出來的大多是爛糊一片,而她不是將肉絲一股腦兒盛進盤子,而是用尖頭筷子,將其一根一根地放進盤中。若覺得整盤菜的色澤還不夠誘人,她會在肉絲上放幾絲紅辣椒,整道菜馬上出彩。

  沈韻在為菜譜做設計時,會從源頭開始。她苛求廚師的刀功,比如白菜和肉絲一定要切得粗細均勻、長短相近,而配料的香菇、竹筍等也要切成絲狀,與白菜、肉絲的 “身材”統一。裝盤時,要分清主角和配角,香菇、竹筍這些配角不能搶了主角的風頭。盤子的中央,恰似舞臺的中心,是觀眾視覺的聚焦點,一定要留給主角——肉絲雖然不多,但肯定當主角。

  由於職業關係,沈韻經常接觸到很多拍攝食品的廣告片子。她從網上了解到,其實國外前幾年就有食物造型師這個新興職業了,也就是給食品進行美化和造型的專業人員。他們用雙手為食品打造出儘可能自然完美的狀態,激發攝影師的靈感,拍出理想的照片。與廚師不同的是,廚師推崇美味第一,食品造型師則是視覺效果第一,讓菜品看起來更美味,讓人有食慾感,感覺到餓了。

  歐美專業人士認為,好看的食物不亞於一件高階定製的時裝,每一樣食物都可以是藝術品。因為視覺認知是大多數人對食物的首選認知方式,所以,食物造型師對食品生產商來說非常重要,在市場推廣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創意造型,很快就會帶來滾滾財富。

  第一個客戶是“康師傅”

  2001年初,當進入這個行當時,沈韻最早接觸的客戶是“康師傅”,對方要求她為福滿多牛肉麵“操刀”。為了做好這個造型,她需要研究怎樣將牛肉顏色做得夠紅夠漂亮,怎樣通過裝置做出面泡好後的熱氣和小氣泡等。

  “在這期間,光是測試就做了將近兩週。”沈韻口中的“測試”,是指拍攝用的這一碗麵整個製作過程。“我要不停地研究面和肉怎樣看起來最好吃,要把肉煮得比較有光澤,有筋有肉、肥瘦相間,而且還要看上去有一點兒熱氣騰騰的感覺。”

  首先,她把牛肉切塊,胡蘿蔔切丁,放入沸水中翻滾。牛肉塊要立即取出,可以充分顯出自身的紋理,但又不顯老;胡蘿蔔丁必須等有些變色後才能撈起,和牛肉塊一起放進醬汁中,浸泡著色——生的胡蘿蔔顏色太豔,容易搶主角的風頭,所以要多煮一會兒。

  第二步,將一束麵條整齊地放入沸水中,只需稍微浸一下就撈出,在碗中擺造型,不斷調整直至滿意為止。

  緊接著,用醬汁、涼水、食用色素等調出湯底,並切好蔥段。調好的湯汁,用壺從四邊慢慢注入碗內。“這個過程,動作必須要慢,以免湯汁濺到不需要的地方。”

  接下來是最關鍵的一步,取出已著色完畢的牛肉塊和胡蘿蔔丁,一塊一塊地堆放在麵條上。“胡蘿蔔和牛肉的前後關係要掌握好,包括胡蘿蔔丁露出多少都要仔細觀察、調整。最後的畫龍點睛之處是擺上蔥段,要讓人看著既不覺得呆板又沒有鬆散之感,一定要注意蔥段的量及其在畫面中的視覺重心和色彩的比例。”

  這樣,一碗好看又“好吃”的紅燒牛肉麵就新鮮“出鍋”了。該廣告在電視上播出後,給億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朋友開玩笑,問沈韻是不是藉機吃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康師傅”。沈韻大笑著說:“當你連續一個月天天對著方便麵做各種研究的時候,你肯定是打死也不想吃了。”

  很多人以為,食品造型師只是在錄製廣告片的時候忙一下,其他時間很空閒。其實,沈韻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到16個小時,有時候甚至要熬夜拍攝。有一次,片子拍了整整2天2夜才結束,因為每個產品的需求不同,每次手法也要創新。比如拍一個漢堡,肉的厚度、皮和肉的比例或者黃瓜擺放的位置,客戶都有自己的考量。沈韻調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食品造型師,除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加上能熬夜、體力好。”

  日常生活中,沈韻還要隨時隨地地研究各種原料。比如,為冰激凌做造型的難度非常高,因為無論是多高階的冰激凌,都不能在攝影棚的燈光下拍攝——還沒等擺好造型,它就已經融化了。為鼓搗出不會融化的冰激凌,沈韻在家研究了2個多月的配方。哈根達斯老闆拍攝的廣告後,覺得非常逼真,表示滿意,稱沈韻是“天才創意大師”。

  沈韻透露,一些歐美食品造型師常用土豆泥做冰激凌。不過,不能細看,因為土豆泥的質感與真正的冰激凌有很大差距,給人一種很假的感覺。沈韻喜歡挑戰,所以才研製出了冰激凌的代用食品,解決了攝影師們的難題。她的成功,是經過反覆試驗、用汗水換來的。

  全中國幹這行的不到10人

  沈韻也常為一些烹飪、美食及時尚類雜誌推介的菜品做造型。曾有粉絲請教:“做食品造型,跟廚師對菜餚進行裝盤有什麼異同?”她說:“製作菜餚,同一道菜必須有統一的造型,只有在開發新菜時才需要構思新的擺盤式樣;做食品造型,要的就是別緻的裝盤。”此外,兩者的生熟程度也有區別。考慮到拍攝時需要相對鮮亮的色彩,諸如彩椒、蘆筍、西蘭花等燒熟後容易變色的蔬菜,在做造型之用時,只能煮至七八成熟。不過,像番茄牛腩這樣的菜式,則可以完全燒熟。

  “最好的美食造型,是要擺出食慾,但要遵循一條原則:食品本身是什麼樣就讓它呈現出什麼樣。”沈韻說,為一道菜做造型,根據難度係數的不同,耗時也有很大差別。“有時候,一個小時足夠。但有時候,需要耗上一整天。”

  實際上,食品造型師往往比其他造型師的工作難度更高,因為不僅需要對物體的美感有敏銳的洞察力,還必須瞭解食物的品性,並且具備一定的烹飪技能。這些綜合素質包括:美術基礎、攝影基礎、色彩學、幾何學、廚藝、食材知識、食品價格、成本控制、道具搭配、動手能力、創造思維。

  2012年,沈韻應邀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有趣的是,她把林林總總的製作工具在鏡頭前一亮相,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原來,除了廚師的常用工具外,她最常用的竟然是外科手術或者是牙醫用的醫療器械:手術刀、手術剪、尖頭筷子等等。雖然使用這些器械不存在什麼危險性,但特別考驗工作的耐心,幹這行一定要坐得住。

  2013年4月,沈韻曾做過一個經典案例,接手一家著名披薩品牌的訂單。給披薩做造型,非常考驗食品造型師的功力,因為要讓披薩看起來美味可口,必須製造出長而細膩的拉絲效果。沈韻在披薩中加入大量的粘稠芝士,終於成功。但是怎麼去切割花瓣呢?最後,她大膽嘗試用電鋸代替普通刀子進行切割,使得拉絲效果達到完美的境界:觀眾可以看到,從花瓣里拉出的芝士綿綿不斷,讓人一見之下頓感披薩美味可口,食慾旺盛。

  沈韻說,正因為做食品造型如此“複雜”,這方面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堪稱珍稀。以北歐國家瑞典為例,全國不過6個人;在中國,幹這行的不到10個人。沈韻的薪水是相當可觀的,每12小時的收入就高達5位數。幹一單大活,掙10萬、20萬元,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