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國國債發行機制探討論文

  目前,我國國債發展較為迅速,但是我國的發行國債機制還不是很完善。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完善中國國債發行機制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完善中國國債發行機制論文:《淺談完善中國國債發行機制》

  摘要:從1996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招標方式時起,我國國債發行機制正在逐步地市場化、規範化。但應注意的是,我國國債招標發行機制還很不完善,在設計上,還存在著一些亟待改善的問題。我們應該加以注意以減少國債發行的費用。

  關鍵詞:國債拍賣;發行機制;一級自營商

  從1996年開始,財政部開始逐步地以招標***即密封式拍賣***這一市場化的方式來發行國債。到目前為止,除憑證式國債***櫃檯銷售***和特種定向國債***定向募集***以外,其他記賬式國債和無記名國債基本上都採用了招標的方式發行,經過近幾年不斷的嘗試和調整,我國的國債發行正在向市場化的發行方式穩步過渡。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的國債拍賣機制還很不完善,應對以下問題予以高度重視。

  一、中國國債發行機制值得關注的問題

  1.國債拍賣參與者的資格限制宜放寬

  我國對國債拍賣的參與者的資格限制比較嚴格,規定只有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國債承購包銷團成員,才分別有權參加財政部通過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的記賬式國債拍賣,包括競爭性投標和非競爭性投標。社會個人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只能購買憑證式國債,或向參與國債投標的承銷商認購國債,不能直接參加國債投標。但是通過國際比較分析可以發現,在國債發行比較成熟的國家,對於國債拍賣參與者的資格限制都比較寬鬆。以美國為例,美國任何居民、機構投資者既可以向自營商購買國債,也可以直接向聯邦儲備銀行購買,可以親臨購買也可以郵購;可以參加競爭性投標,也可以參加非競爭性投標。從理論上講,對參加國債拍賣的參與者設定較少的資格限制,可以擴大國債的需求量,從而降低國債的發行成本。

  2.應設定最低投標量和投標價格

  為進行必要的投標篩選,財政部在拍賣前不僅規定最低、最高投標量限額,還經常會設定一定的投標價格區間。通過研究筆者發現,目前國際上在對國債競爭性投標進行必要篩選時,採用最高投標量限制的國家很少,而採用最低投標量限制的比較常見。理論和實踐證明,實行最低投標量限制通常可以簡化投標程式並降低管理費用,但是這一措施也會減少獨立投標人的數量,並會起到鼓勵小規模機構和個人進行投標合併***bid- pooling***、鼓勵投標過程中的非競爭性行為的作用。因此,應在充分考慮本國人均收入水平和信貸政策限制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最低投標量限額。

  對於設定投標價格區間的做法,支援的觀點認為,由於我國目前國債市場上缺少基準債券,投標人對市場看法的差別較大,設定區間有利於將中標價格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另一方面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投標人合謀控制市場的行為。但是,設定投標區間是一種非市場化的表現,它使國債拍賣仍不能完全通過供求關係來確定中標價格。事實上,在國債拍賣中設定一個最低中標價格或者保留財政部一定的控制發行量或剔除部分不合理投標權利的做法在國際上是比較常見的,但很少有國家在拍賣中設定最高價的現象。而且,由於財政部有時沒能正確把握金融市場對利率的預期,還會出現設定錯誤的價格區間的現象。

  3.規定自營商的基本承銷額不足取

  財政部在每次國債拍賣時都規定自營商的基本承銷額。基本承銷額即按照一級自營商規模的大小向其分配一定量必須承購的國債額,然後再對剩下的發行量進行招標,基本承銷額無需招標。這樣設計主要是為防止在拍賣發行時,一級自營商參與國債拍賣的動力不足,所以採用這種措施來確保國債需求。2003年國債承購包銷團成員,單期國債基本承銷額為0.5億元、1億元、2億元和5—10億元***區間內選擇應為億元的整數倍***,由各承銷團成員根據本機構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確定。事實上,在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這種基數承購反而會進一步削弱自營商的投標積極性,促使其提出更低的報價,即要求更高的利率補償,從而提高了國債的發行成本。通過分析我國1995年以來國債拍賣發行的發行利率可以發現,國債利率一直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直到2002年二期記賬式拍賣發行時,發行利率才首次低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根本未體現出國債這一最高信用工具的性質。而國債投標人範圍過窄、實行基數承購導致國債有效需求不足,是導致上述現象的兩個重要原因。

  4.對中標價格的確定應加以規範

  我國國債的單一價格拍賣在確定中標價格時比較複雜,最初採用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二次加權,即在投標後,通過第一次加權確定出加權平均收益率,然後劃定一個區間***比如在加權平均收益率上下調50個基點,收益率超過此範圍的投標不進入二次加權平均收益率的計算***。從1997年開始,在設定二次加權區間時採取變動區間的方法,即第二次加權的區間根據第一次加權平均中標價的水平確定,第一次加權的平均收益率越低,區間設定越小。在進行這樣的區間設定後,再進行一次加權平均,從而計算統一的中標收益率。這樣做的目的是剔除拍賣過程中的不合理報價和偶然性報價。這種中標價格確定方式不僅增加了投標者的投標不確定性,而且還增加了國債的拍賣成本。

  目前國際上國債發行主要採用單一價格/密封報價拍賣和多價格/密封報價拍賣。後一種方式由於美國的國債發行多為採用,而且機制設計比較成功,所以目前國內理論界多將其直接稱為“美式招標”。這兩種拍賣機制的主要差別就在於中標價格的確定方式不同。在兩種拍賣機制下,拍賣方都是將競價***在國債拍賣報價中通常是以收益率報價***由高到低排列,然後按照價格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分配數量,兩種拍賣的截止價格***stopprice***都是能將全部商品售完的最低的投標價格。

  但是在單一價格拍賣中,所有成功的競價者是按照同一個價格———中標價或中標價加一定百分點來進行支付的。而在多價格拍賣中,所有成功的競價者要按照各自的報價進行支付,然後以計算中標價以上的投標價的加權平均值作為非競爭性投標的發行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財政部已對中標價格的確定進行了一定調整,規定從2003年起在確定中標價格時採用以下方法:標的為利率時,最高中標利率為當期國債的票面利率;標的為利差時,最高中標利差為當期國債的基本利差;標的為價格時,最低中標價格為當期國債的承銷價格。這種近似多價格拍賣的中標價格確定方法是比較科學的。

  5.對一級自營商的自有賬戶國債購買量應加以限制

  儘管在拍賣理論上還存在著一些爭議,但是通常認為對一級自營商的中標數量設定最高限制是控制合謀和敗德行為、保證進行正當競爭的一個有效措施。

  但是目前我國國債在拍賣時,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一級自營商進行投標進而承購,再由其向社會公開發售,由投資者自願認購的。在這一過程中,財政部對一級自營商自有賬戶的國債購買量未進行任何限制。所以當發行利率偏高時,會出現大批的自營商自行持有國債,不進行分銷,由此導致眾多中小投資者無法買到國債的現象發生。仍以010107國債為例,當時參加承銷的58家一級自營商中有33家未將國債進行分銷,分銷額只佔市場註冊總額的4.1%,致使大批中小投資者根本無法買到國債。

  6.完善相關市場制度

  首先,我國國債目前基本上還只是單純的融資工具,而未能成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1996年,中央銀行首次向14家商業銀行總行買進2.9億元面值的國債,啟動公開市場業務。但到目前為止,公開市場業務還很不成熟,還未能成為我國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而且國債的融資融券業務、貼現和再貼現業務、抵押業務等均未能有效地開展起來,致使國債不能客觀地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也未能形成合理而富有彈性的國債利率結構,為其他證券的發行提供信用程度、利率浮動大小的參考依據,更不能使國債利率成為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

  其次,我國國債增長較快,但在金融市場中的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國債在全國金融資產中所佔的比重過小,中國所有債權市值佔金融資產的比重僅10%左右。而且中央銀行的總資產中國債的比重不大,商業銀行資產中國債所佔比重也很低***不到2%***,這樣國債很難履行貨幣政策工具的職能,國債利率也無法成為基準利率。

  再次,國債的流動性問題值得關注,國債二級市場有待完善,而且國債衍生品市場***期貨及國債回購***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國債衍生品除了具有避險的功效外,它還有助於提高國債的流動性。目前我國國債市場除了現貨交易以外,衍生工具就只有“質押式回購”;且自1995年我國取消了國債期貨以來,到目前國債期貨市場仍未開放。值得注意的是,幾年前國債期貨價格所以容易被操縱,是因為當時國債的發行量不大,特定品種的國債發行量就更小了,以該品種為標的的衍生產品的價格就極有可能被人操縱。隨著國債發行量的增大,價格被操縱的可能性已經逐步減小了。另外,我國的國債回購在操作上仍然很不規範,經常出現突發性限制回購的現象。

  仍以2001年第7期記賬式國債為例,由於大批自營商拆借資金購買國債,而且自營商不肯向社會公眾分銷國債,因此為了迫使自營商吐出國債,央行就宣佈暫停國債回購,這實際上是國債市場上的一種違約行為。日前,財政部表示2003年將根據市場需要,研究推出諸如開放式回購、遠期交易等操作相對簡單且風險相對容易控制的交易方式,以活躍國債二級市場,這—舉措是非常積極、及時的。

  最後,缺乏國債發行、交易及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必須引起注意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乏,使自營商、機構投資者等國債市場成員的行為缺乏法律約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債的信用問題。

  二、完善國債發行機制的建議

  總的來說,我國的國債市場還很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很不健全,而且從發行機制到流通領域,政府的非市場化操作以及市場的非規範運作現象比較嚴重。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的國債發行成本較高,持有人結構單調,利率結構僵硬。自1998年以來,我國國債規模迅速增長,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形勢,可以預期在短時間積極財政政策仍不能輕易淡出,發行國債以帶動社會投資和消費仍將會是短期內我國政府的主要經濟政策。國債餘額的快速增長使國債風險問題日益突出,在這一背景下,設計有效科學的國債拍賣機制以提高國債發行收益,加快我國國債發行機制的完善和改革就十分必要了。

  首先,在國債發行機制的完善過程中,必須堅持國際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洋為中用”的原則。我國的國債發行歷史較短,市場化的運作剛剛開始,從發行主體到投資主體的行為運作都還很不完善。對於國債這個關係到國計民生、具有長期永續性的政策工具而言,僅靠摸索發展是行不通的。而世界上,尤其是發達國家,大多有較長的國債發行史,相關理論研究和市場執行經驗都比較成熟、豐富。在我國的債券市場的建設過程中,藉助大量有益的國際債券發行及市場建設的理論、經驗和資訊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隻有在對國際經驗既瞭解其基本原理,也瞭解其產生的經濟、法律背景和文化傳統、習慣的基礎上,真正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教條出發,才能將外國有益的經驗為我所用。

  其次,還必須堅持規範與發展相結合,以嚴格規範的制度來促進發展。對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起步階段制度規範基礎打得牢一些,日後的發展就會更穩、更快一些,市場發展的挫折成本也會降低。所以在儘快建立有效的國債拍賣發行機制的同時也必須加大力度,完善國債市場建設和管理的相關法律體系,使交易方式法制化,市場框架制度化,並增強國債市場的發行及交易的透明度,使我國的國債市場進一步規範化、市場化,從而推動國債市場穩健、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K1emperer.P.AuctionTheory:AGuidetotheLiterature, JournalOfEconomicSurveys,1999.

  [2]劉曉軍,席西民。拍賣理論與實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楊大楷。國債綜合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國國債發行機制論文:《試論我國地方國債發行問題》

  【摘要】在西方發達國家,地方政府發行國債的現象十分普遍,而在我國,這一行為至今還屬於“禁區”。雖然財稅 法學界曾對此進行了多次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但在我國現行法中,仍未賦予地方以自己的名義發行債券進行籌資的權利。但是,隨著市場 經濟 的 發展 和改革的不斷深入,地方要求取得國債發行自主權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對地方能否發行國債的 問題 做出更現實的 分析 ,以明確當前的國債制度改革應當何去何從。

  【關鍵詞】國債發行 地方國債發行

  一、國債發行制度簡介

  1、 中國 的國債發行制度

  國債是國家公債的簡稱,是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以人民幣支付的國家公債,包括具有實物券面的有紙國債和沒有實物券面的記賬式國債,它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和滿足其履行公共職能的需要,在有償條件下籌集財政資金時形成的國家債務。 國債的性質是一種國家負擔的金錢債務,是國家與國債買受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但國家和一般債務人不同,其“舉債”的方式要受到種種限制,表現在發行問題上,就是國債的發行從實體到程式都受到 法律 的嚴格控制。國債發行的種類、規模、方式,都要列入政府的財政預算,直接由立法機關進行審查。

  我國國債發行制度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由中央政府對國家預算進行編制,對國債的發行由中央統一安排和部署,地方只起到貫徹執行的輔助作用,沒有單獨的“舉債權”。這種制度是在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因為計劃經濟要求將一切國民經濟的相關活動納入計劃,而財政權尤其是國民經濟執行的根本權力保障之一,如果國家允許地方政府隨便發行國債,則勢必對國家計劃的統一性和國民經濟執行的穩定性產生不利 影響 。所以國家將國債發行權牢牢控制在手中。而當前時期,我國經濟制度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許多權力正在逐漸放開。國債發行作為調整巨集觀經濟執行的有力手段,也應當擴大其作用範圍。僅中央政府進行國債發行,不足以及時和適當地對經濟的執行情況做出反應,財政本身的巨集觀調控作用要求國債發行制度的進一步靈活和放開。

  2、他國國債發行制度簡介

  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國債發行權普遍下放到了地方,中央除了自身發行國債以外,還對地方國債的發行起到一定的監督和管理作用。

  日本的《地方財政法》規定,地方政府可以發行國債,但必須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專項投入,而不能僅僅為了解決政府暫時面臨的財政危機,通過不斷舉債擴大財政赤字,增加政府信用風險。地方發行國債還要經過地方議會的審查和批准,並受到中央政府發行額度的限制,報經中央政府同意方可發行。

  美國的國債發行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完成,由聯邦政府負責其中的大部分。州政府雖然不在發行數量上佔據優勢,但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根據美國憲法,州政府有權自行制定州年度預算方案,其中即包括了州地方國債的發行方式及額度,經州議會批准後即可生效,但一般也向聯邦財政部上報。

  二、地方國債發行的必要性

  1、國債發行是地方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

  正如中央政府是為了全國人民對公共服務的需要而設立的,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也是向地方轄區內的民眾提供公共服務。地方相對於中央來說,是在一個較小的地域範圍內享有一定自主權的實體。因此,其在公共服務方面也應有一定的設定範圍和實施方式的權力。在地域範圍內對地方消費者的共同消費、地方 交通 、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地方行政事務管理等事項,地方政府應有自主決定權並能夠依法自籌資金。而在資金籌集當中,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稅收和債務。地方一般應以稅收為資金的基礎來源,債務為輔助手段。但由於我國的現實是,中央近年為了加強對地方行為的控制、防止分裂,不僅縮小了地方的稅收許可權,也減少了地方稅收的相對數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也在大幅度提高,資金需求迅速擴大。這樣,就造成了地方財政缺口的擴大,引起了財政赤字的風險。所以,應當允許地方在稅收之外,通過發行國債來籌集所需資金,解決地方公共服務資金的供需矛盾。

  2、國債發行是地方進行巨集觀調控的必要手段

  從資金支出來看,地方政府支出也是全國財政支出的一部分,在地域範圍內對 社會 經濟 同樣具有巨集觀調控作用。因此,讓具備一定條件的地方政府發行一定數量的國債用於擴大地方財政支出,不僅可以拉動地方經濟的加速 發展 ,同時可以通過地方經濟的活躍,搞活“全國一盤棋”。由於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不同,所需資金的數量和投入方向也千差萬別,所以應當由地方自主決定發行的數量和用途,只要在 法律 法規和中央政府規定的限度內即可。否則,中央政府“大包大攬”,替各地政府發行統一方向和數額的國債,就會導致各地的財政盈虧狀況混亂和投資專案的混亂。這不是正確的“巨集觀調控”手段,而是對巨集觀調控的誤用,把地方財政導向了尷尬境地:既不能白白拿到分配的國債卻不投入實際使用,又只得將其投入本地回報率低、效益差的行業 企業 中,這就造成了國債資金無法有效、充分地利用,是對社會和人民的不負責任和浪費。

  三、地方國債發行的可能性

  1、國債發行的基礎是鉅額儲蓄存款的存在

  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離開了民眾的積極配合是無法完成的。只有儘量吸納民間資本才能更好地利用資金,帶動經濟體內部的增長點。當前,我國的居民儲蓄存款總額已經超過了6萬億,若能允許地方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把這些社會閒散資金集中起來,參與到國民經濟的運行當中,尤其是投入到具有關鍵意義、能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重大改善的政府專案上時,就可以發揮十分積極的作用。而且民眾往往既有資金,又有參與社會管理、改善自身福利的熱情,所以利用國債吸收民間儲蓄存款加速建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不過這需要國家和中央政府對其進行嚴格的監控,否則很容易在資本市場中滋生更大的混亂。

  2、國債發行的前提是地方已具備借款和還款的基本經驗

  雖然我國《預演算法》上嚴格限制地方政府發行國債,但事實上各級地方政府進行信用借款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銀行、企業和其他政府單位的借款更是大量發生。1995年的地方財政決算資料顯示,全國2490個縣級單位中,有當年赤字的縣達1211個,佔全部縣級單位的48.6%;有歷年赤字的縣達1081個,佔全部縣級單位的43.4%。如果將中央政府欠撥的經費和地方政府要求地方企業資助其特定領域的公共服務的情況考慮在內的話,則地方財政赤字數目將更為驚人。 地方借款的盛行反映了地方財政實踐中的一些重大 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地方政府在國民經濟中扮演了一個日趨重要的角色。此外, 目前 政府的償債途徑主要是通過稅收徵收,積累了基本的還款經驗,但仍有不足,今後應重點考慮地方償債能力的提高問題。

  四、結論

  通過上述簡要 分析 可以看出,我國地方國債發行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與我國經濟發展現實狀況相聯絡並參照國際潮流,我國應當解除不合理的“禁令”,給地方政府以國債發行的自主權,為當前的國債制度改革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 參考 資料】

  1 劉劍文主編:《財稅法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頁。

  2 財政部財政制度國際比較 研究 課題組編著:《日本財政制度》, 中國 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頁。

  3 朱新忠、謝慧琳:《各國國債市場比較》,載《 金融 科學 》1997年第1期。

  中國國債發行機制論文:《試論我國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

  摘要:文章對我國國債發行規模 影響 因素進行了廣義灰色關聯 分析 ,結果表明:1981年~1993年,國債還本付息和財政支出是影響國債發行規模的主要因素;1994年~2003年,財政赤字和國債還本付息是影響國債發行規模的主要因素。為此,我國政府要改善財政收支狀況,減少財政赤字來控制國債發行規模的快速增長。

  關鍵詞:國債;發行規模;廣義灰色關聯分析

  一、 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選擇

  現實 經濟 中,影響或決定國債規模的具體因素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從巨集觀經濟角度來看,國債的發行規模取決於一定時期國家的經濟 發展 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國債的承受能力就越強。國債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手段, 自然 受到財政收支狀況的影響。國債發行規模還會受到 社會 資金總量的限制,由於居民投資者 目前 仍然是國債認購的主體,居民儲蓄會影響國債發行規模的大小。從國債自身的運作來看,發行的新債有一部分要用於償還舊債,國債餘額、國債的還本付息狀況也是決定國債適度規模大小的因素。為此,我們將國債發行規模Dt影響因素的考察範圍確定為:國內生產總值GDPt,財政赤字FDt,財政收入FIt,財政支出FEt,居民儲蓄St,國債還本付息PDt,上一期國債餘額CBt-1。

  這裡國債餘額採用上一期資料是考慮到若採用本期資料,本期國債餘額CBt就包含了國債發行規模Dt,國債發行規模Dt和本期國債餘額CBt的關聯度自然較高,不利於找出國債發行規模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二、 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廣義灰色關聯分析

  資料選取期間為1981年~2003年。考慮到1994年以後國債成為國家彌補財政赤字的唯一資金來源,為了分析出1994年前後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影響力排序變化,將資料分成兩段:第一段是1981年~1993年,第二段是1994年~2003年。其 中國 債餘額來自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料。

  由 計算 結果可知,1981年~1993年,各影響因素和國債發行規模綜合關聯度的排序為:國債還本付息0.806>財政支出0.756>財政赤字0.742>財政收入0.729>國內生產總值0.674>國債餘額0.641>居民儲蓄0.552。1994年~2003年,各影響因素對國債發行規模影響的排序為:財政赤字0.838>國債還本付息0.830>財政收入0.751>財政支出0.745>居民儲蓄0.730>國債餘額0.728>國內生產總值0.617。

  上述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1981年~1993年,我國國債發行處於第一個模式,其特點:國債主要用於還本付息、籌集建設資金和彌補財政赤字。這一時期由於財政赤字較低,彌補赤字可以向中央銀行透支,當年國債部分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外,主要是用於還本付息和財政支出,國債發行規模和國債還本付息、財政支出的關聯度最高,國債發行規模增長較慢。1994年~2003年,我國國債發行處於第二個模式,其特點:國債主要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和還本付息。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1994年《預演算法》出臺,規定財政出現赤字不能向中央銀行透支,使得財政赤字只能靠國債發行來彌補,國債發行規模和財政赤字、國債還本付息的關聯度最高,國債發行規模增長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2003年,我國國債還本付息和國債發行規模的綜合關聯度只是略低於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的綜合關聯度,國債還本付息對國債發行規模具有相當影響力,這一分析結果可從我國國債的債務支出收入比得到驗證。1994年~2003年,除了2000年債務支出收入比的比例為37.79%外,其餘年份都在40%以上,比例最高的年份1997年達到了77.45%,我國每年發行的新債有較大部分是要還舊債,國債籌集的資金中用於彌補財政建設性支出不足的比例減少,國債的總體收益不容樂觀。

  1994年~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債發行規模的綜合關聯度最小。這一結果有其原因:從調節巨集觀 經濟 的需要看,國債規模的增長不能完全與經濟增長同步,更多的是需要進行逆向調節,即在經濟增長過快時,政府以超增長速度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吸納 社會 貨幣,以國家信用借款壓縮和控制投資;反之,在經濟出現疲軟時,民間投資小於民間儲蓄,產生民間儲蓄剩餘,政府要通過發債吸收民間儲蓄剩餘,並通過政府投資的保持全社會總投資率的穩定甚至上升,促進經濟增長。這並不是說,我國國債發行規模可以擺脫國內生產總值無限制地膨脹。實質上,國債發行規模和國內生產總值是相關的。當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大時,社會的總體納稅能力增強,政府的 財政收入隨之增加,國家財政的應債能力增強,國債的發行規模就可以適度增大。

  三、 建議

  1. 控制國債發行規模要從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減少財政赤字入手。財政收入方面,隨著1994年我國開始對財稅體制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實行了分稅制和新的 工商稅制,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有了大幅提高。2003年,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12.56%上升為18.52%。2005年,我國提高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由800元提升到1 600元,這雖然會流失一部分 稅收,但有助於增加低收入階層的可支配收入,讓普通老百姓得到經濟增長的實惠,促進消費進而拉動內需。與此同時,鑑於我國當前高收入階層自主納稅意識不強的狀況,政府有必要加強對高收入階層的納稅監管,只要提升高收入階層的自主納稅額,國家財政收入也能保證穩步增長。財政支出方面,近年來我國行政 管理費增長過快,2003年已躍居財政支出第二的位置,僅次於文教 科學 衛生支出,政府需要加以控制。

  2. 要重視國債還本付息的 影響 。首先,政府發行國債時應注意期限結構和品種結構的平衡。我國當前國債發行仍以3年~5年的中期國債為主,期限偏集中。以2004年內債為例,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短期國債發行額佔全部內債發行額的9.17%,期限在10年以上的長期國債沒有。這樣的發行期限結構會使得國債償還期過於集中,尤其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後,國債的大量發行很快就轉化為償債壓力,減少了國債的自主支出。在國債品種的選擇上,政府可考慮逐步將附息國債作為主要品種,使國債的利息償付能夠在待償期內均勻分佈,避免國債還本付息集中在某一時段從而可能引發償債風險。其次,政府可以酌情利用國家預算內投資和開發性 金融 ,替代長期建設國債。近年來,我國的長期建設國債資金主要投向了四大領域:公共產品領域、準公共產品領域、部分競爭性領域、完全競爭性領域。公共產品領域專案屬於政府公共財政投資範圍,理應由政府預算投資。完全競爭性領域專案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運用市場金融機制能夠解決。準公共產品領域、部分競爭性領域專案本身又沒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市場力量不願介入,但這些專案又是國民經濟長遠 發展 必不可少的,由開發性金融替代比較合適。對於正在建設的存量國債專案,為保持存量建設國債預算安排的連續性和保證已開工國債專案的順利完工,建設仍由國債資金安排。

  3. 政府要提升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率,以促進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改善、政府良好 信譽維護,使得國債發行空間可持續增長。從我國建設國債使用狀況來看,普遍存在效率有待提高的 問題 。為此,政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中央政府應該聯合具有相應資質的專家,組成專門機構對全國各地 申請的國債專案進行評審。對於前期準備不足,未進行規劃、可行性 研究 的專案,政府不予國債投資;對於符合要求的專案,政府應予以國債資金重點支援。政府在最後確定國債專案時,還應全國性地統籌考慮,避免重複建設。其次,中央政府可以在部分國債專案上轉換角色,適當擴大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許可權,下放這些專案的決策權。

  由於中央部門對眾多的專案本身很難了解得全面、深入,不僅使決策的科學性難以保證,而且也影響了地方政府在專案安排上的積極性、機動性和責任心,不利於地方政府將當地的一些小專案“捆綁”或吸引進來。因此,可以考慮一些國債專案由地方自主安排,根據地方專案的合理性與地方資金到位情況,將國債資金配套給地方政府。最後,中央政府在進行國債專案評審時,不僅要考慮專案本身的科學性,還應評定申請專案的地方政府信用。對地方政府信用評定主要包括:領導者的資歷***學歷、 工作經歷***、執政業績*** 歷史 執政狀況、工作成績***、信譽***國債資金的使用狀況、國債專案的執行和償還貸款狀況***、能力***管理水平、進取精神、專長***。對於信用好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在專案審查通過後,優先批付國債資金;對於信用差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應嚴格審查專案,加大國債資金監管力度。對於反覆出現了嚴重挪用、佔用國債資金狀況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應將其列入黑名單,依法懲治腐敗。

  參考 文獻 :

  1.朱平芳,張人驥,劉弘. 中國 國債的實證研究***二***——國債的因素 分析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6,***7***:16-19.

  2.楊大楷,朱世武,陸虹.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分析.財經研究,1998,***4***:14-18.

  3.朱世武,應惟偉.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財經科學,2000,***1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