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西部民間樂隊現狀及其發展策略探討論文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在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同時,我國的民族文化也走出國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浙中西部民間樂隊現狀及其發展策略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文如下:

  【摘要】:當下民間樂隊在農村鄉鎮迅速興起,順應了民眾多元文化的需求,提供了民眾參與的文藝渠道。浙中西部民間樂隊基本上存在著自娛自樂型、藝術修養型、盈利創收型幾種型別,它們對傳統音樂既有傳承又有變化發展,同時面臨著青黃不接、資金匱乏、活動單一等問題,應當採取政府企業共同關注、財力才力共同扶持、多種途徑搭建平臺等發展策略,扶持浙中西部民間樂隊良性發展,真正發揮民間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作用。

  【關鍵詞】: 浙中西部 民間樂隊 現狀 發展策略

  浙中西部地區指的是浙江省金華、衢州、麗水三個地級市所轄的24個縣市區,區域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區域總人口1000多萬。境內多山地及丘陵,與閩浙贛皖四省接壤,以“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金華市為中心。浙中西山水秀美,民風淳樸,文化昌盛,文化積澱厚重,素有“江南鄒魯”、“文物之邦”之稱。當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

  民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增多。對文化參與的需求日趨強烈,政府部門如何在文化建設中對文化服務主體提供多樣性、及時性和多元性的文化產品7.如何給文化服務主體提供更多的文化參與權利、最大限度創造文化服務主體參與文化活動的條件與環境?筆者將來自基層民眾自發、自娛、自樂形式的民間樂隊作為調研內容。以期通過研究對浙江省文化軟實力提升有所裨益。

  一、浙中西部民間樂隊概況

  民間樂隊,是音樂群體活動的單位,“指一個民族支系或民族社群內部被某一特定傳統音樂實踐活動維繫在一起的共同協作操縱某類音樂品種的、並在組織結構上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最小群體”【1】。民間樂隊不僅活動於民間音樂生活最基層的社會氛圍中,亦是具體音樂品種的直接操縱群,對他們的關注早已成為民族音樂學工作者的關注點和研究課題。而活躍在浙江中西部農村社群的民間樂隊,在富裕了的人們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通過不同的演出形式豐富著自己和大眾的精神生活。對民間音樂氛圍的形成。民間音樂的傳播和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和關鍵的影響。

  一民間樂隊分佈概況。

  課題組選取金華市的金東區、婺城區、浦江縣。衢州市的江山市,麗水市的松陽縣三市五縣區作為調研重點。對民間樂隊分佈狀況做了較為全面的訪談調查,如圖1所示。

  二民間樂隊分類狀況。

  1.什錦班。又稱坐唱班,流行於浙江省浦江、金華等地區,是一種土生土長、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演奏曲目以浦江亂彈為主。陣容整齊的什錦班,鑼鼓管絃樂器和生旦淨末丑角色齊全,可以演唱整本大戲;小型什錦班演奏者演奏時,一張方桌几條凳。自拉自唱,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演奏。這種把戲劇從舞臺真正移到群眾之中、不受時間空間場地影響的聽覺藝術。貼近大眾,愉悅心情,十分受觀眾追捧。什錦班樂器大多由嗩吶先鋒、二胡板胡、鼓板鑼鈸等組成,浦江縣和金華婺城區的民間樂隊以及金東區的大部分民間樂隊統稱什錦班。什錦班影響之廣可見一斑。以浦江城北什錦班為例:二胡4人、先鋒嗩吶2人、揚琴1人、大提琴1人、貝司1人、琵琶1人、司鼓及打擊樂5人、演唱2人。這是較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班社樂器組成情況,在什錦班中較有代表性。

  2.鑼鼓班。“一副籮擔裝十響,吹拉彈唱喜洋洋”。說的就是鑼鼓班。鑼鼓班與什錦班相類似,以打樂為主絲竹為輔。更熱鬧更響亮。主要流行於金華、義烏一帶,由當地農民自發組成。演奏曲目以婺劇為主,農閒和節慶婚喪時。請鑼鼓班吹打熱鬧一番,在當地很流行。鑼鼓班成員大多是多面手,除了自己主奏樂器外,都能使用幾種民族樂器,也能充當生旦淨末醜各種文武演員角色。與劇團演出不同的是。他們不用舞臺和道具。更方便更簡便地將舞臺戲劇表演帶到了廣大農民身邊。鑼鼓班常用樂器是鑼鼓等打擊樂器,外加二胡類拉絃樂器,有的樂隊也有嗩吶演奏。更多的樂隊是以鑼鼓為主。如金華金東區的江東鎮雅湖村胡勝兒的鑼鼓班。是由22個鑼、鈸、鼓組成班社,是當地較有影響的鑼鼓班。

  3.民樂隊。又稱“民族管絃樂隊”,由十幾人至幾十人組成,通常有拉、撥、擊弦以及吹打等幾組樂器組成。各地民樂隊有時會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增加中胡、中阮、大阮等,也會增加電子琴、大提琴、定音鼓等西洋樂器,用於豐富音色,滿足演奏需要。浙中西部地區的民樂隊分為二種情況:一是原本樂隊名稱叫民樂隊。松陽縣的民間樂隊基本上統稱為民樂隊,如齋坦鄉民樂隊、古市鎮民樂隊等等;另一種情況是,從什錦班和鑼鼓班升級變遷而來。當地政府和文化館重視文化服務主體的文化服務品種。即在什錦班或者鑼鼓班的基礎上,將樂隊中技術成熟、經驗豐富、操守好的人員組織起來。成立民樂隊,文化館牽頭組織排練演出。配備專任老師輔導加強技藝,民樂隊演奏水平不斷提高,演奏曲目不斷擴大,能參與政府機關組織的大型活動,一般規模在30-40人左右,是屬於有組織、有場地、有規劃的群眾音樂班社。

  二、浙中西部民間樂隊現狀

  一執行方式。

  “鄉村社群無論是廟會或各種俗神祭祀還是春節、元宵等歲時節日或婚、喪、壽等人生儀禮都要聚眾演戲,構成了族群文化認同的重要表徵。”【2】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社群居民的收人大幅提高,經濟條件不斷改善。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緊迫。各地的民族節日和民俗活動恢復很快。這就為民間樂隊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契機。

  1.自娛自樂型。此類樂隊在浙中西部民間樂隊中佔大多數。富裕起來的人們不滿足在家看電視和在舞臺下看別人演出,在條件許可範圍內。由本村鎮、本宗族志趣相投的人自發組織了各種民間樂隊,白天各自務農、經商、教書、打工,晚上聚集在一起吹拉彈唱、自娛自樂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沒有報酬,不計辛勞,節假日到廣場、公園演出,為廣大市民帶來美的享受。如松陽縣的30餘支民樂隊。浦江縣的70餘支什錦班。江山市、金東區和婺城區的大多數鑼鼓班和什錦班均屬於此。

  2.藝術修養型。此類樂隊由熱愛喜歡音樂的人組成,並由專業教師幫助訓練。如松陽縣“月宮神韻古樂團”,浦江縣的城北什錦班,組成人員均是民樂愛好者,平時他們各自在工作崗位上,或教書育人,或機關上班,或退休在家和經營商鋪。到排練時間齊聚一堂,吹拉彈唱鼓樂齊鳴。在文化館幹部和藝術老師的指導下,颳風下雨照常排練。一張白紙從頭開始,憑著毅力恆心堅持訓練。藝術技藝提高很快,演奏水平越來越好,經常參與政府和部門的各種文化活動,走出去參與文化走親,給群眾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社會效益不可估量:金東區農民民樂團,抽調各鄉鎮樂隊尖子,由文化館組織老師指導排練,在老師精心組織和指導下,演奏能力大幅提高,演奏水平得到專家認可,在金東區文化館的各種大型活動中屢獲佳績。同時也使樂隊成員不斷成長。

  3.盈利創收型。當下浙中西部地區,都有各種喜慶信仰民俗活動,如:正月迎龍燈、迎會、寺廟開光、佛事道場、婚葬嫁娶等,許多民眾願意花錢請班社前來助興,以示“討吉利”、“祈福祉”。使民間樂隊有了社會需求和生存空間。如金東區曹宅鎮曹亦明的“亦明禮儀民樂隊”、澧浦鎮上宅村朱國裕的“什錦班”、江山市的蓮塘鎮坐唱班等均屬於此型別。蓮塘鎮坐唱班組織者毛卓海介紹,樂隊成立於80年代初,屬於專業坐唱班,以此為謀生手段,至今一直堅持活動。雖然人員有所流動變化。但活動和演出從不間斷,目前班社一年要出工樂隊演出近300工一工等於一天,活動範圍輻射到周邊衢州、開化、常山等縣市,過年最多休息3天。其餘都要演出或者排練,收入逐年增高,在當地影響越來越大。

  二傳承發展。

  “地方戲的聲腔總是在一個地方的文化整體背景下,本地民眾同時作為這種藝術的創造者和欣賞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共同創造,並久經磨礪、錘鍊、淘洗而成。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它帶著深深的地域文化的烙印,既對本地人潛意識中群體精神的契合而形成一種天然的親切感,也給外地人帶來一種作為獨特文化積澱的新鮮感。”131地方音樂和戲曲隨著民間樂隊傳播。得到當地群眾喜歡熱愛,同時由於民間樂隊的更替交接。始終處於不斷髮展的態勢,成為一種流動狀態的傳統音樂文化。

  1.演奏曲目。文化在傳承中會發生適應當地風俗習慣的變化,這也是文化傳播中的正常現象。浙中西部民間樂隊常用樂器有:鼓板、鑼鼓、梨花大嗩吶、吉子小嗩吶、笛子、二胡、板胡等,為迎合青年人的欣賞習慣,逐漸加了大提琴、電子琴等現代樂器。使演奏更貼近時代;民間樂隊演奏樂曲有大致的分類,如浦江什錦班,演奏的曲目是流傳久遠的浦江亂彈,《花頭臺》、《大開門》、《三五七》、《對花八仙》、《大鼓頭臺》、《三請梨花》等,隨著時代變遷和文化發展,現在也演奏新編曲目《愛親孝老歌》、《拆遷》等宣傳新風尚的曲目;江山市坐唱班和金東區和婺城區的坐唱班、鑼鼓班,演奏演唱的是婺劇曲目:《踏八仙》、《小桃紅》、《僧尼會》、《滿江紅》、《大過場》、《小過場》等,還有很多樂隊從浙江婺劇團索要曲譜。演奏新編婺劇以適合不同受眾,培養新聽眾,有時穿插演奏演唱越劇、黃梅戲樂曲,迎合觀眾欣賞要求;松陽縣民間樂隊演奏的,則是當地流傳近千年的古老宮廷及道教音樂:《月宮調》、《正凡》、《八仙》、《望仙山》、《三情調》、《香供養》、《皈依》等,近年來,隨著文化多元化和現代音樂影響,逐漸加上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和小調。《孟姜女》、《四季歌》、《四季歌》、《花好月圓》、《今天是個好日子》等等,使得傳統的音樂既有傳承又有變化發展。

  2.傳承方式。一是口傳心授延續承接。據瞭解這類民間樂隊更多的是家族鄰里相傳,父傳子、師傳徒而傳承,學習方式大多是師徒相授、口傳心授。如:浦江什錦班、松陽民樂隊、江山坐唱班等。基本屬於此類;二是演藝培訓增添新人。中央以及各地政府、文化館院非常重視文化建設,浙中西部地區的文化館經常舉辦各種器樂培訓班。幫助樂手們提高演奏水平,使各地的民間樂隊演奏技巧日漸提高,政府秉持“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理念開展各種活動,讓民間樂隊有演出鍛鍊平臺:三是專業人員提升水平。當地政府部門和文化館。在各民間樂隊中挑選樂手組成大型民樂隊。請浙江婺劇團演奏員、藝校專業老師定期上課排練節目。吸引了有興趣青年人加入鑼鼓班、什錦班,使得樂隊呈現新的學習方式,還有的是在學校學習民族樂器。到什錦班來發揮作用,也有的是參與樂隊邊學邊練。這類民間樂隊演奏水平較高。演奏的曲目也較為豐富。

  三存在問題。

  雖然浙江中西部地區在多元化的文化發展態勢下。民間樂隊呈發展趨勢。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間接的為文化建設提供了娛樂產品。但也要看到在民間樂隊成長和發展道路上,還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惑,需要政府及社會企業予以關注加以解決。

  1.青黃不接。縱觀五縣市區民間樂隊調查,樂隊成員年紀偏大。60歲以上老年人佔80%,40—59歲中年人佔15%。30歲左右的青年人5%左右,隨著老年人的逐步離去。民間樂隊的後續發展後勁不足,缺少發展動力源的問題亟待解決。

  2.資金匱乏。沒有任何活動經費,雖然各縣市區的文化局從省廳爭取了購置樂器經費用於樂隊建立,但是除此之外就沒有資金支援,因此演出用的服裝道具和樂器各樂隊均由成員自掏腰包購置,有的樂隊成員為坐唱劇目需要。購置了近萬元全套行頭用於演出。隨著演出劇目的不斷豐富,經費缺口大,難以為繼。

  3.活動單一。民間樂隊大多是民間草根藝術,如何讓民間草根藝術活動走上適合於當代文化需要的舞臺藝術活動之道,政府和文化部門缺少對策,缺少活動引領,使民間樂隊始終處在自生自滅、遊離於政府視野外的窘境。

  三、浙中西部民間樂隊興盛的社會意義

  有人說:“文化是人們的生活樣式,只要懂得美和欣賞美,這個民族就有希望。”阿富汗喀布林市國家博物館的牆上寫著:“只要文化在,這個民族就不會消亡。”音樂藝術作為獨特的文化形態,在社會文化中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在人們的生活中充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民間樂隊通過演奏有組織的樂音塑造音樂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並以其特有的美感和富有感染力的聲響,喚起聽眾的共鳴,激發聽眾的情緒,陶冶聽眾的情操,從而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一陶冶性情。

  音樂文化是導航燈,具有重大的指向作用。縱觀當下浙中西部民間樂隊。演奏的音樂都是最大眾化、最富於感染力的傳統戲曲音樂和經典作品。常常看到各鄉鎮和社群上演這樣的場景:樂隊成員投入地演唱演奏,聽眾如痴如醉地隨音樂應和。民間樂隊通過演奏。傳播優秀文化。服務大眾多元文化需求。既娛人又娛己,增加群眾對美的感受,逐漸使人更好地朝著意識美和人格美的健康方向發展。進而潛移默化作用於人的行為。產生改變社會風氣的力量,對大眾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產生間接影響。這種直接而自由的心靈活動,會在音樂美的陶冶中得到淨化與昇華,使生活中那些不良的慾念、不善的行為朝美的、善的方向轉變。使我們的社會成為以美為榮的社會。

  二凝聚人心。

  音樂文化是粘合劑,具有強大的凝聚功能。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族的、鄰里的、村莊的、社群的凝聚力是國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礎。而這些凝聚力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和淡漠。民間樂隊組成人員大多是鄉鄰和親朋,通過如婚禮、喪禮、祭祖等禮俗活動,演奏傳統音樂和當地的婺劇或者亂彈等。使參加活動的家族成員、血親與姻親緊緊連在一起,人心在儀式中得以凝聚:逢年過節、廟會、民間信仰等禮俗活動中,村鎮社群內的成員共同祭祖拜神,民間樂隊演奏音樂烘托氣氛,使得參與的人們產生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整體意識,向心力得以形成;在上樑、慶祝開張等活動中,更多的參與者是鄉里鄉親,在民間樂隊的音樂聲中,鄰里關係更加密切,鄉情更加濃郁??。凝聚人心,這是民間樂隊的一個突出作用。

  三減壓宣洩。

  音樂文化是減壓閥,具有強大的稀釋功能。社會需要減壓的渠道和出氣口。當今社會壓力山大,人們為工作為謀生為生活更上一層樓。四處奔波日日操勞,亞健康、心理疾病層出不窮,如何減壓?音樂能使人的情緒得到宣洩或緩解,具有很強的舒緩神經的作用。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面對生活艱辛、勞作辛苦、家境貧寒、親人去世等不如意時,需要以各種形式來釋放情感。參加禮俗活動、聆聽音樂是達到“心靈安慰的需要、表達自我的需要、製造氣氛的需要和寄託希望與情感的需要”[41的最佳形式與途徑。正是順應這樣的需求,農村和社群均組織有音樂愛好的人辦起民間樂隊,閒暇時吹拉彈唱自娛自樂,排練樂曲切磋技藝,鄉鎮社群有活動時則接受邀請參加各種活動,不講報酬多少,圖的是娛人娛己,開心快活;沒有活動時,每週定期組織樂隊訓練,提高技藝,擴大演奏曲目,鄰里鄉親參與聽樂,減壓宣洩,增進友誼,增進社會彈性,使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效提高。如我們調研的江山王江修組織的東門社群民間樂隊。活動地點就在自家小院內,他收整院落,為隊員免費提供開水、桌椅板凳,約30餘個樂隊成員自帶樂器,無論颳風下雨按時參與,他們圍成半圓而坐。笛子嗩吶二胡鼓板信手拈來,全神貫注演奏音樂,時不時有演唱者自告奮勇演唱婺劇、越劇、民歌等,聽者裡三層外三層,或坐或站,或品茗,或倚靠樹幹閉目傾聽,需要幫腔時齊聲和唱,唱者聽者合二為一。每唱完一個唱段。喝彩聲歡笑聲匯成一片,自娛自樂的演唱演奏形式讓參與者的感情得到宣洩。每每心情舒暢心滿意足地回家。

  四、浙中西部民間樂隊發展策略

  全國藝術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藝術科學的研究面臨著推動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文化創新等戰略任務的新要求。當下農村文化硬體建設已經基本達標。但存在文化服務的主體——民間力量參與度不高、文化服務的介質——民間樂隊生存堪憂現象。民間樂隊在文化建設和文化軟實力提升中的積極作用還未得到發揮。如何引導將民間樂隊的非主流音樂文化形態參與到主流文化建設中來?筆者以為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一政府企業共同關注。

  堅持政府主導與全民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認識民間樂隊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為民間樂隊的發展與建設做力所能及的宣傳工作。各級政府部門共同關注、積極參與扶持民間樂隊的工作是當務之急。

  一是村鎮社群的支援。民間樂隊土生土長在村鎮社群裡,參與的人員都是本村鎮社群常住公民,村鎮社群需積極引導轄區成員參與健康向上、富有情趣的文藝體育活動。鼓勵民間樂隊成員組織訓練、排演劇目等活動,力所能及給予場地、裝置、生活、交通等方便,解決在活動中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以及困難,為民間樂隊參與文化建設、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後勤保障。

  二是文化館站的關注。文化館站是基層文化藝術工作的堡壘,因此重視和發揮民間樂隊在基礎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責無旁貸。應利用文化館站的藝術師資優勢,下到基層給民間樂隊提供藝術指導,定期開辦培訓班,定期下樂隊幫助輔導,幫助民間樂手提高演奏水平,提升民間樂手音樂素養,使得民間樂隊整體水平優化和提升。為民間樂隊弘揚優秀音樂文化、傳承民族優秀傳統的後續發展做好技術支撐。

  三是企事業單位的參與。企業雖以經營創收為目的。但也有社會責任,事業單位的職責則是做好公共服務,企業界和事業單位共同參與文化建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是對地方文化事業的有力促進。浙中的永康已開了好的先例:著名企業中月集團。2012年與五星社群聯合出資200萬組建“中月一五星”民樂團,團員來自藝術院校畢業生、劇團尖子、社群公務員和教師等,每週訓練,參與比賽演出。參與各種行業和政府活動,在浙江省和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友好演出比賽,廣受好評,屢獲佳績,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金華電業局每年出資30—40萬資助社會藝術團體。掛牌為金華電力藝術團。在電業局需要搞活動時創排節目,內容有對內宣傳安全生產、對外宣傳國網公司優質服務理念。他們的“三下”活動下鄉鎮、下工地、下基層演出。與使用者之間架起一座彩虹橋。

  二財力才力共同扶持。

  一是財力扶持。首先,加大政府財政支援力度,實行專款專用。切實用於民間樂隊經費不足的問題,除了樂器購買外,還應適時增添音響裝置,用於演出和比賽,使民間樂隊展示平臺更加拓展;其次,政府還需拿出專項資金。邀請專業人員對民間樂手進行定期必要的專業培訓,提高樂隊成員素質。便於更好地傳承傳統音樂,使民間樂隊可持續發展。

  二是才力支援。首先,可以讓專業劇團與民間樂隊結對幫扶,切磋技藝傳授經驗,將新劇目和曲譜跟民間樂隊共享,使得樂隊演奏曲目更加寬泛,更加跟隨時代步伐,產生更廣泛影響;其次,由文化館牽線搭橋,組織高校和文藝院團專業老師定期下樂隊輔導,幫助樂隊配置簡單和聲增加色彩。使演奏更加豐富更加動聽;再次培養新生力量加入隊伍;最後,政府部門可以對文藝院團和文化部門扶持幫助民間樂隊的先進單位給予表彰獎勵,鼓勵共同參與民間樂隊建設。使非主流音樂文化融入主流音樂文化。

  三多種途徑搭建平臺。

  一是建立民間樂隊資料庫。首先。由當地文化館站牽頭,組織人員調查研究,摸清當地的民間樂隊基本情況。將民間樂隊班社名稱、班社負責人、年齡結構、文化程度、使用樂器、活動情況等等,登記在案。建立資料庫,隨時動態管理,可以瞭解變化發展。及時實施指導扶持,擇優參與政府各種文化活動;其次,深入到各民間樂隊,調查研究,參與活動,掌握第一手資料。對民間樂隊演奏曲目和演奏特色進行拍照錄音,建立音訊資料庫,為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保留資料。也為展示當地特色音樂文化做積極工作。

  二是建立以賽代獎激勵機制。首先,制定計劃,將定期舉辦民間樂隊大賽列入文化館站年度工作,全方位瞭解民間樂隊發展情況,以賽代獎,獎勵成績優異、水平高超的樂隊,鼓勵其他樂隊更好開展活動,使民間樂隊後繼發展得以持續;其次,開展民間樂隊展演活動。政府給民間樂隊搭臺唱戲,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同時也為百姓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機會,為豐富群眾音樂文化構建長效機制。

  三是搭建參與主流活動平臺。首先,改變觀念。充分利用民間資源參與政府活動,為民間樂隊參與主流活動搭建平臺。在各地的文化藝術節、新年晚會、招商引資活動和重大節慶活動中,給民間樂隊留一個空間。用以展示百姓風貌和民間音樂文化:其次,積極為民間樂隊搭建互動交流平臺,政府和文化館站開展的文化走親、異地文化交流等。讓民間樂隊參與,弘揚特色音樂文化藝術,提升百姓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共同參與文化強省建設。

  綜上所述,民間樂隊是推動文化發展、提升文化自信的一支生力軍,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文化凝聚力的積極力量,是傳承傳統音樂、發展音樂文化的傳承介質。通過政府、企業、民間多管齊下,加大力度共同支援扶助,充分發揮民間樂隊在傳承優秀地方音樂文化、參與公共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增強百姓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真正在當下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