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中的倫理衝突以及應對策略探討論文

  所謂倫理,就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係時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是指一系列指導行為的觀念,是從概念角度上對道德現象的哲學思考。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新聞傳播中的倫理衝突以及應對策略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新聞傳播中的倫理衝突以及應對策略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 在新聞傳播活動中,倫理的反射和投射被稱為新聞倫理,其本質內容是指從事新聞資訊傳播活動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中所形成的行為規範,其中從事方向主要包括:編輯、採訪、管理和出版等,而此行為要通過相互關係的有效調整來規範。但是,由於媒體工作者在心理上或者思想上容易出現懈怠的情緒,長期以往,會導致在新聞傳播中出現一系列失範倫理的行為。解決新聞傳播中的倫理問題是每一位媒體傳播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應對的。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以及市場秩序的無規範性對新聞傳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媒體人,要時刻堅守社會主義思想,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為人民提供新聞服務。本文對新聞傳播中的倫理衝突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能夠對未來新聞傳播的良性發展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1 新聞傳播中倫理衝突的相關內容介紹

  1.1 新聞傳播中,公民隱私與新聞真實程度的倫理衝突

  以周克華新聞為例,其前任妻子、戀愛中的女朋友、母親、孩子,甚至連曾經的同學和鄉親都因此事遭到曝光,讓我們認識到輿論力量的可怕之處。目前,媒體技術正處於迅速發展階段,但是媒體良性思維卻沒有得到發展。媒體工作者有義務以及權力為廣大人民群眾還原最真實的新聞,但是當公民隱私與新聞的真實性呈現發生倫理衝突時,新聞工作者應該首當其衝保護以及尊重公民的隱私權。現階段媒體方面容易把新聞傳播側重點放在吸引廣大群眾眼球上,不斷的挖掘新聞的賣點,往往侵害了他們的隱私權。為了構建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媒體工作者應該致力於還原新聞的公正性,從而對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提高。

  1.2 新聞傳播中,職業道德與隱性採訪的倫理衝突

  以記者暗訪某男科醫院為例,媒體首先接到了消費者對這家醫院的舉報,於是將茶水冒充尿液到此家醫院進行尿檢,醫院的監測結果是在茶水冒充的尿液裡存在炎症。從此項報道中,我們發現媒體工作人員並沒有真實而又客觀的去呈現事件的實際情況,而是採取主觀製造新聞的辦法,使醫患關係更加緊張。針對於此次採訪,記者可以選擇將自己的尿液到該醫院進行檢測,如果出現檢測結果異常,媒體再進行相關報道才更具有客觀性,也增加了報道的說服力,併合理的引起衛生相關部門對此事件進行關注。由此可見,社會道德與新聞傳播倫理之間的關係緊密。在新聞傳播中,媒體工作者是以主體地位存在的,因此,記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這樣才能為群眾引導正確的新聞取向。另一方面,隱性採訪是作為採訪的輔助手段和工具存在的,應該把握其尺度,維護隱性採訪的公共利益原則。

  1.3 新聞傳播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倫理衝突

  目前,媒體行業通常應用的管理機制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模式,這就將其經濟效益擺在了首要位置。由於受到市場激烈競爭的衝擊,新聞工作者往往不能夠遵循新聞倫理,甚至以無中生有的態度去挖掘新聞,同時以煽情的手法來製造新聞或處理新聞。這就對新聞的分析、公正、平衡和客觀原則進行一定程度的藐視。新聞傳播不應該與娛樂傳播混為一談,不能只是一味的增加受眾的感官刺激,還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使新聞的品格以及格調進行提升。

  1.4 新聞傳播中,新聞報道為首與扶危救難的倫理衝突

  以南昌市北京東路窨井無井蓋新聞報道為例,在無蓋的窨井旁並沒有任何警示標誌,導致一名婦女摔傷。一些居民便在窨井旁邊放置了一些雜物作為警示提醒。但是某網站的媒體相關工作人員為了可以拍攝到居民避讓窨井的照片,將雜物挪去,該項新聞傳播中,新聞報道為首與扶危救難就發生了倫理衝突。新聞照片的拍攝角度方面也許會增加一些警示說服務,但是它並沒有從人性化以及安全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缺失了最基礎的職業道德精神,這樣的社會良知缺失的行為在媒體行業中是不提倡的。

  2 新聞傳播中理論衝突應對策略分析

  2.1 媒體工作者要時刻堅守正義原則

  針對於新聞傳播活動。新聞工作者的主要義務與責任在於維護最根本的社會正義,同時其道德指向座標是正義感追求的方向。倫理學的有關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念的理論之一就是正義,作為一名合格的媒體人一定要堅持正義的職業素質,這也是其所要堅守的底線,這樣才能使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得到還原。

  2.2 媒體工作者要時刻堅守隱匿原則

  媒體相關工作者具有為訊息源進行保密的權利被稱為新聞隱匿權,倘若未經訊息源允許,媒體絕不能將訊息源透露給第三方,這也是媒體人員所要承擔的一項基本義務。媒體的新聞隱匿權主要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在一定條件下,要以最適當的方式對訊息源進行描述;其二,相關媒體工作人員要對不可求證或匿名證人的匿名訊息持有警惕態度,並全面對該訊息進行調查,確保訊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其三,對於比較單一的匿名訊息源,媒體不能夠持有依賴的態度,力求多方面求證該訊息其他資訊源。

  2.3 媒體工作者要時刻堅守適度原則

  由於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階段,因此,媒體的發展情況能夠對社會輿論導向產生直接的影響。社會輿論的指向標準時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如果發生倫理衝突情況,媒體工作者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對負面的新聞報道要充分考慮報道的尺度、角度和量度等方面,並從中尋找該新聞的正能量。此外,媒體工作者要在保障新聞報道真實性的情況下,還應對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新聞媒體對一系列的社會現象的評論與揭示應該對其平衡點進行把握,不能一味的製造輿論壓力與政治壓力,併兼顧社會的發展與穩定,避免發生集體失語和傳遞消極資訊的情況發生。

  2.4 媒體工作者要時刻堅守避害原則

  目前,由於媒體更注重經濟效益的原因導致其過度的迎合受眾,使得部分受眾的情感天平收到了不同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媒體工作者進行暴力或血腥的新聞相關報到時,要引導群眾看到該新聞事件仍是存在正能量的,保證與社會源源不斷的傳達正能量。此外,媒體工作者進行暴力或血腥的新聞相關報到時也也要積極應對倫理失範的問題,堅持最小傷害、保護未成年人和仁愛原則,使新聞傳播更加符合新聞傳播的法規和倫理,從而對新聞傳播倫理衝突問題進行有效的改善,並加以解決。

  3 結論

  綜上所述,對新聞傳播倫理衝突進行解決的關鍵是媒體工作者,其新聞傳播的基本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原則。媒體是作為一個社會生活組成的重要部分存在的,同時對於媒體工作者也賦予了更多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媒體工作者進行相關新聞資訊播報時,要從人們群眾的利益出發,引導其正確而理性的新聞輿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