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財政學論文

  財政學專業建設步入了一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時期。然而,從實際情況看,地方院校財政學專業發展並不樂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財政學多樣化教學方法探討 》

  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問題的探索,我國財政學的理論體系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逐步由國家財政理論向公共財政理論過渡。財政實踐處在了一個大轉型期,財政理論自然也處在了一個大轉型期,財政學的教學方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深入探索財政學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務之急。

  一、財政學課程特點及一般教學規律

  財政學是研究政府財政分配活動的學科,是高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財經類專業人才知識結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財政學課程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正確認識財政學課程特點及其一般教學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財政學的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一***財政學課程特點

  1.財政學內容抽象、巨集觀財政學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為財政學的基礎理論,主要闡述財政的基本概念,財政的職能以及公共產品和公共選擇理論;第二部分為財政的支出,主要闡述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第三部分為財政的收入,主要是稅收和國債;第四部分為巨集觀政策,主要闡述政府預算、財政平衡和財政政策。這些內容抽象巨集觀,涉及面廣,課程理論性強,定性分析較多,案例較少,學生對理論性和抽象知識學習的興趣不高,甚至缺乏興趣,而且學生總感覺財政學的內容是“高大上”,距離實際生活太遙遠,無法身臨其境,因此體會不深,所以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1]。

  2.財政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習基礎要求較高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財政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必須在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從財政學的教學內容看其實踐性也是非常強的,如稅收,包括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如何徵稅、什麼條件下采用稅收優惠或減免等;還比如社會保障,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參加社會保險以後,使得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和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但是這些內容教材中涉及的並不多,所以對於非財稅專業的學生來講,今後的學習內容不再涉及到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學完財政學課程之後,對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而以後踏入社會對稅收和社會保障方面的知識較多,會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二***財政學教學一般規律

  財政學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因此,研究財政學教學規律,應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理論教學必須把握其系統性,力求深入、嚴謹、紮實,重視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及創新思維的能力;實踐教學應以財政理論為基礎,將財政理論融於實踐之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及操作能力。

  二、財政學教學方法運用的主要依據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教學的載體,教學方法總是為教學服務,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每一門課程都會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特點會選擇多種教學方法。財政學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財政學教學方法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財政學既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又是一門內容龐雜、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所有經濟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財政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目標就是要求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經濟學***主要是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的一般原理與方法,並在財稅領域應用和延伸,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財政學過程中拓展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學習的知識進而豐富完善他們的知識體系和結構。要實現這個教學目標就必須藉助於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實踐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生動形象的達到教學的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

  ***二***財政學教學方法應反映出財政學獨有的學科特性

  按目前學科分類來看,財政學屬於應用經濟學分支之一,但作為專門研究政府收支活動及其經濟影響的經濟學分支,財政學在研究領域、研究的制度背景以及交叉學科特性等方面和其他應用經濟課程存在明顯區別。財政學所獨有的以上三方面學科特性決定了應在財政學教學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分析財政問題的能力並進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如可採用案例教學法,使一般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知識傳授與切身感受相結合、普遍規律與具體制度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三、財政學教學方法及運用

  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在教學方式改進的理念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財政學教學中要建立互動性的教學模式,加大學生的參與力度,以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

  ***一***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財政學教學活動應圍繞學生展開,學生的主導作用應該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首先,必須以問題為導向,促使每個學生對每一部分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促使學生在課前就進行自主的、主動的和有針對性的討論。其次,以實踐為導向,將課程內容與具體的財稅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專業不同,教學重點不同,方法不同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僅要考慮課程本身的特點,還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對於不同專業的學生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會計專業的學生,財政學的教學內容應該以稅收這部分作為重點,尤其各種稅的計算,掌握好這部分內容,對於他們以後學習《稅法》打好基礎,在教學方法上,會計專業側重於案例教學法;對於人力資源專業的學生,財政學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社會保障這部分,因為從學生的就業去向看,更多的是在單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這就要求他們掌握各種保險的繳費比例,以及辦各種保險的程式等等。在教學方法上,人力資源專業側重於角色互換法。

  2.運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於1918年,由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研究院首創,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財政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遍規律與具體制度相結合的學科,所以案例教學的運用在財政學教學中就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案例教學通過對社會真實經濟生活的財稅案例進行分析,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自覺地融於教學活動中,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案例教學法是以現實生活為出發點,讓學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它能迅速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在課堂上,他們會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在案例和財政基礎理論知識之間尋求答案,踴躍發言。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不斷否定一個又一個錯誤,最後形成正確的認識,就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全面理解,並留下深刻印象[4]。

  3.推廣雙語教學法

  雙語教學是指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雙語教學強調的是在非語言類學科中用外語或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通過非語言類學科知識的學習來掌握外語。在中國,雙語一般是指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隨著全球經濟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外語不僅成為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經濟學沒有國界,財政學作為經濟的一個分支學科,必須在國際環境中才能與時俱進,所以其發展離不開國際經濟環境,因此市場需求更多的掌握外語專業知識及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這直接推動財政學教學方法的轉變,其中英語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的雙語教學是教學方法中比較成功的實踐。在財政學專業中開展雙語教學,有利於創造學習和應用英語的環境和條件,有利於學生更深刻、更透徹的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快速獲取國外最新的學術資訊、研究成果、國際經濟動態、養成用英語來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

  4.社會實踐教學法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更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只有要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才能掌握得更透徹。所以財政學的教學離不開實踐,要將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財政學的熱情和興趣。對於教師來講,一方面要在教學計劃中安排專業實習,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假期其他課餘時間,組織學生走出校門,一部分安排集中實習,一部分進行專題社會調研,比如農民負擔與農村稅費改革、高校債務風險、農村義務教育狀況等[5]。

  5.講座教學法

  講座教學就是邀請財稅專家、學者以及財稅工作部門的領導,針對財政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或者稅收實務進行專題演講和交流,使學生接觸財政學界不同的學術觀點和流派以及稅收的具體操作流程,瞭解財政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以及財稅改革的程序,加深對財政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認識。

  6.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就是將學生放在模擬的環境中,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身份並且可以互換,從事各自的工作。角色扮演法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利用財稅實務模擬操作教學軟體或案例,設定模擬的徵稅環境,其次由學生分別扮演扣繳義務人、納稅人、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等各種角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徵稅、計算稅款、納稅、稅收籌劃、稅務代理等模擬操作。在模擬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各環節的具體操作程式。通過這種方法不僅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了各環節實際操作程式及注意事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6]。探索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即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學的需要。財政學的多元化特點要求財政學教學方法必須更加多樣化,並且不斷革新,與時俱進。

  篇二

  《 財政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

  一、當前非財稅專業的財政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結構設定不夠合理

  財政學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基礎理論課,在整個培養體系中將經濟理論與實際運用有效結合起來,因此,財政學教學應該結合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要將專業學科較好銜接起來,使學生在整個專業培養的過程中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循序漸進。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經濟管理類培養方案的課程設定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有些學校西方經濟學和財政學兩門課程同時開設,使學生在學習財政學這門課程的時候很多知識點沒有辦法深入瞭解。財政學相關理論更多是在西方經濟學學習的基礎上的運用,同時開設會造成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比較抽象,無法融會貫通。另外,有些高校在大一就開始財政學這門課程,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特別是一些非財稅專業,在沒有任何財稅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難度很大。大一期間更多開設的是一些專業基礎類課程,比如巨集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雖說財政學也是一門偏理論的課程,但缺乏一些專業課程的學習,使整門課程聽起來有點“聽天書”的感覺,很多學生學習時間僅限於上課時間,所以雖然開設了財政學這門課程,但是並沒有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方法稍顯單一

  隨著教育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在許多高校多媒體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教學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時間板書,儘管教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教學模式仍較為陳舊。目前,財政學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的還是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方式,仍然以老師為中心,老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特別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後,課件播放速度過快,學生來不及消化所學內容,教學效果可能更差。到考試的時候,又出現考試考筆記、學生背筆記的惡性迴圈,這樣教學方式下,學生根本沒有掌握並且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另外,有些老師可能擔任幾個專業財政學這門課程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不同專業的專業基礎差異,上課使用的課件、講解的內容和重難點都是千篇一律,這樣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凸顯出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比如,金融專業講授時可以將國債部分內容講得更細,國貿專業講授時應增加對關稅、國際稅收等內容的講解。

  二、財政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一***加強專業教育,提高學生學科認識

  在學生剛進大學時,可以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讓他們對於大學生活、專業課程、專業學習等有初步的瞭解,清楚自己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及其之間的聯絡,為以後講授相關課程時奠定基礎。針對非財稅專業學生最開始學習財政學時,教師首先應把課程提綱簡單介紹給學生,並說明該門課程與其他課程、該專業的聯絡,以及課程所學內容在以後生活工作當中的運用,提高學生對於財政學這門學科的認識。財政學雖說從名稱上看主要是與財務和政治相關,但實際上就是跟經濟管理相關,任何經管類專業都涉及到這兩方面的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學生對於學科之間聯絡的認識。任何一門課程都不可能是獨立於專業課程體系之外的,不能讓學生有臨時抱佛腳、學完就丟的心理,為學生梳理各門課程的關係,通過財政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較好的連結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為後面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針對不同專業,合理設計課堂內容

  財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有其基本的理論體系和內容,但是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財政的要求與側重點都有所不同,現目前還沒有針對非財政專業編寫的教材,都是相關專業通用教材,因此,這也要求教師講授的內容可以適當作一些調整,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實施“差異化”的教學。對於非財稅的眾多經管專業,教學內容上也要重點體現出各專業的特點和差別。對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財政的有些理論只需要瞭解一些結論就行,對於具體的推導過程及其原理就不用掌握那麼詳細,但是對於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等專業的學生就必須掌握相關內容。對於國貿和金融等專業的學生更側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但對於管理類的專業的學生更多需要掌握財政的一些理論及制度管理的知識。所以,教師教學時應針對不同專業,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三***理論結合實際,實踐結合知識

  理論來自實踐,實踐也需要理論的指導。財政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就是要求學生掌握財政學的基本理論內容,提高學生運用財政理論與相關知識分析認識客觀經濟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求財政學的理論教學應與客觀實踐緊密結合。在課堂時,可以引入課程相關案例。案例教學的特點使得課堂教學縮短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環境的差距,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會讓學生有學習這門課程沒有用的想法。但是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對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課餘時間多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等,瞭解現實情況,積極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四***逐步完善培養方案,改善課程體系

  高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定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手段。課程的選擇與設定當使學生在接受基本科學素養訓練的前提下,掌握本學科門類範圍內的基本理論,獲得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培養方案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專業課程如何設定,授課時間如何安排,使整個專業體系緊密聯絡,層層遞進。財政學是一門跨多學科、專業化強的課程,所以要讓學生學好該門課程,也需要完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根據培養方案的安排,學生能夠形成系統的專業學習。不同的專業由於開設專業課程的差異,學科基礎都有所不同,非財稅專業在開設財政學這門學科時並沒有像財稅專業進行過系統地財務、稅務等相關課程的學習,但對於一些基礎理論性課程必須提前開設,比如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知識,為學好財政學打好基礎,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改進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學生學好一門課,除了合適的教材以外,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也尤為重要。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各種教學手段應該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既要重視傳統的課堂教授,又要注意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由於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如何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向學生傳遞知識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儘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知識點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儘快的消化基礎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新式教學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法、課堂討論法以及情景模擬法等,使學生在掌握了學科的基礎知識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一些問題進行分析,這樣也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