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儲蓄國債論文

  我國儲蓄國債自1994年發行以來,由於其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等特點,深受個人投資者的歡迎。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完善儲蓄國債發行管理

  摘要:憑證式儲蓄國債自1994年開始面向城鄉居民發行以來,深受國債承銷機構和投資者的喜愛。但是,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憑證式儲蓄國債自身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儲蓄國債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以發行電子式儲蓄國債為契機,使其成為一隻成熟的、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的國債新品種,進一步完善我國儲蓄型國債的發行管理,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儲蓄國債;發行管理;個人投資者

  儲蓄國債是財政部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以吸收個人儲蓄資金為目的,滿足長期儲蓄投資需求的一種不可流通國債。

  目前,市場上發行的儲蓄國債有兩個品種,分為憑證式儲蓄國債和電子式儲蓄國債。其中,憑證式儲蓄國債自1994年開始發行以來,至今已歷時12年,對籌集財政資金、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投資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子式儲蓄國債是財政部會同人民銀行經過長期研究,借鑑國外成熟的經驗,於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一種新型儲蓄國債。

  如何以發行電子式儲蓄國債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我國儲蓄型國債的發行管理,是國債管理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儲蓄國債發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憑證式儲蓄國債在發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憑證式儲蓄國債自1994年開始面向城鄉居民發行以來,深受國債承銷機構和投資者的喜愛。但是,隨著國債發行數量的增加、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進步,憑證式儲蓄國債自身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儲蓄國債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1 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債發行資訊網路,憑證式儲蓄國債發行管理資訊透明度低。

  憑證式儲蓄國債使用紙質的“國債收款憑證”作為債權記錄的依據,這種發行管理模式難以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國債發行資訊管理系統。國債發行資訊透明度低,容易引發部分承銷機構受利益驅動出現超發、惜售等違規行為。同時國債發行額度在不同地區、不同承銷機構之間調劑困難,造成部分地區的投資者買不到國債,而另一地區承銷機構尚未完成發行任務的情況。國債發行資訊透明度低也給國債監督管理增加了難度。

  2 承購包銷的體制增加了國債承銷機構的資產風險。

  憑證式儲蓄國債實行承購包銷的體制,一方面要求承銷機構在發行期滿後對承銷額度實行無條件繳款入庫,對於承銷期內未售出的國債,由承銷機構全部持有。另一方面須滿足國債投資者提前兌付的要求。對於投資人持有的國債,如遇物價水平上升、國債投資收益下降等情況,由於憑證式儲蓄國債不可上市流通,國債投資人將向承銷機構大量提前兌付未到期國債,導致承銷機構大量持有未到期儲蓄國債,必將改變承銷機構自身的資產結構,形成金融資產流動性風險。承購包銷的國債銷售體制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一方面加大了承銷機構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培養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3 憑證式儲蓄國債利率設計不合理。

  憑證式儲蓄國債利率是發行前就制定下來的,無論是物價水平上升或下降,還是銀根放鬆或緊縮,一律以原定利率執行,不能上下浮動,更不能存本取息,十分呆板。這樣一來,形成了各年發行的國債利率基本只考慮當年經濟情況的影響,而對未來幾年經濟情況缺乏相應的預見,導致國債持有時間越長,利率風險越大的情況,不利於投資者購買和持有長期國債。

  從歷年來國債發售情況看,三年期普遍好於五年期,充分說明投資者對持有長期國債未來收益信心不足。憑證式儲蓄國債利率設計不合理,一方面影響了投資者對國債未來收益的預測;另一:療面可能也增加了財政舉債成本,加重了利息負擔。

  4 品種單一、期限結構不合理使憑證式儲蓄國債投資群體過分集中。

  憑證式儲蓄國債自1994年發行以來,主要是三年期和五年期兩個品種,缺少十年以上的長期儲蓄國債,國債品種和期限結構相對單一,有礙於儲蓄國債的健康發展。從投資者的角度分析,憑證:式儲蓄國債的投資者包含範圍廣、層次多,對投資期限和品種要求不一,現有的國債品種難以滿足不同的投資者的需求。同時,國債品種單一、期限結構不合理,使國債投資群體過分集中,從近幾年憑證式儲蓄國債購買情況看,4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中選擇憑證式儲蓄國債作為投資工具的比例較高,佔認購者的70%以上。

  5 沒有設定最高投資限額使憑證式儲蓄國債主要集中在少數投資者手中,不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我國單戶購買憑證式儲蓄國債沒有設定最高限額,違背了儲蓄國債發行物件主要面向中小投資者的初衷,不利於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據調查,購買憑證式儲蓄國債金額在萬元以上的投資者佔90%以上,單戶購買金額最高達到近百萬元。而從國外儲蓄國債發行情況看,普遍對投資上限規定較低,以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如英國規定儲蓄國債購買上限僅為1萬英鎊。憑證式儲蓄國債沒有設定最高購買限額,造成一方面廣大中小投資者買不到國債,另一方面部分投資者持有高額國債,違背了儲蓄國債以吸收個人長期儲蓄資金作為國債資金來源的發行目的。

  6 憑證式儲蓄國債承銷渠道狹窄,沒有照顧到廣大農村投資者的需求。

  2000年以來,憑證式儲蓄國債的發行採用組建承購包銷團,按比例包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管理,明確了責任。但由於國債承銷渠道狹窄,加之憑證式儲蓄國債發行地區日趨集中,導致農村和城市之間銷售量嚴重失衡。一方面由於農村信用社沒有加入國債承銷團,加之其他承銷機構在農村的營業網點大幅收縮,憑證式儲蓄國債在農村的銷售基本為零。另一方面,對廣大農村投資者來說,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尋求穩定是其主要特點,對憑證式儲蓄國債的購買慾望比較強烈。

  ***二***電子式儲蓄國債的優缺點分析

  1 電子式儲蓄國債的優點。

  電子式儲蓄國債與憑證式儲蓄國債相比,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改進:

  一是債權記錄方式有了根本的提高。採用電子方式記錄和管理投資人的債權,免去了投資者因保管紙質債券憑證帶來的麻煩和風險,省去了紙質債券憑證的印刷、保管、運輸等費用,降低了財政籌資成本,也為下一步建立完善的國債發售資訊網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銷售體制由承購包銷改為代銷,銷售體制的改變降低了代理銀行承擔的流動性風險。

  三是對發行物件有了嚴格的限制,禁止機構投資者作為認購物件,以吸收個人長期儲蓄資金為目的,使儲蓄國債迴歸其本來面目。

  這些改進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憑證式儲蓄國債自身存在的發行資訊透明度低、發行風險轉嫁到承銷機構、發售物件範圍過寬等突出問題。

  2 電子式儲蓄國債存在的問題。

  電子式儲蓄國債的發行面市,已為新型儲蓄國 債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的雛形,但憑證式儲蓄國債發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根本問題,如利率設計不合理、期限結構和品種單一、投資金額不加限制和銷售渠道狹窄等在電子式儲蓄國債中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二、完善儲蓄國債發行管理的建議

  在原有憑證式國債成功發行的基礎上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已經在發行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具備了成為完善的、先進的儲蓄國債的雛形。

  如何進一步採取措施,彌補電子式儲蓄國債的不足,使其成為一隻成熟的、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的國債新品種,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利率設計應體現投資者的需求

  為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需求,根據儲蓄國債利率設計上的特點,除了保留固定利率外,還可以有以下利率新品種:

  一是累進利率,即第一年的利率較低,以後參照市場逐年提高利率水平;

  二是浮動利率,即利率每年參照一定的市場主導利率***同期限國債交易市場利率***進行浮動,在利率的確定上更加市場化。

  ***二***品種設計多樣化,便於投資人選擇

  為了滿足個人投資者對國債品種的不同需求,借鑑國際經驗並結合中國居民儲蓄特點,推出的儲蓄國債品種應實現多樣化,如除了保留現有的3年、5年期儲蓄國債品種外,應推出8年、10年、15年和30年的中長期債券。還應推出變動期限品種、浮動利率品種等。這些品種不僅考慮到了現在及未來市場的需要,還考慮到了將來財政籌資需要及市場變化等因素,便於投資者選擇。

  ***三***實行滾動式國債發行方式

  與憑證式儲蓄國債每年少量期次發行的方式不同,擬發行的儲蓄國債主要採取按月滾動發行的方式,儲蓄國債在年內大部分月份均有發行任務,使投資者能隨時買購儲蓄國債。

  ***四***採取靈活的銷售形式,方便投資者購買

  充分考慮投資地域分佈的特點,結合我國儲蓄國債投資者的購買習慣,儲蓄國債在購買方式上要更加靈活、多樣,其銷售方式近期內仍以商業銀行櫃檯銷售為主,但需對現有的商業銀行債券櫃檯交易系統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與完善。在條件成熟後可以考慮採取網上銷售、自助銀行、電話購買等形式。

  同時,考慮到農村居民投資渠道狹窄、投資產品缺乏、對儲蓄國債需求旺盛等特點,可考慮在農村銷售渠道暢通後,適當向農村居民傾斜。

  三、儲蓄國債監管重點及監管措施

  ***一***各級財政部門和人民銀行應加強對代銷機構的監管

  代銷儲蓄國債的金融機構在各級財政部門和人民銀行管理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受利益的驅動,往往會出現違規行為,如利用代銷儲蓄國債的資格為自己攬儲,在自身儲蓄額下降的情況下故意推遲或停止辦理儲蓄國債的發售,代銷機構惡意佔壓已售國債資金,不能及時向財政部劃繳國債發行款等情況。

  為此,各級國債發行監督部門應加強對儲蓄國債代銷機構的監督,嚴格國債代銷資格的准入和退出機制,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直至取消代理資格。

  ***二***儲蓄國債的購買物件應嚴格限定

  發行儲蓄國債的目的就是引導部分儲蓄合理流向債券投資領域,避免成為“籠中虎”的高額儲蓄在釋放時對經濟造成的破壞,因此發行物件應嚴格限定為個人投資者,有效引導個人投資多樣化,嚴格限制機構投資者購買。

  為防止非個人投資者變相以個人名義進入儲蓄國債市場,應採取措施對儲蓄國債的提前兌付期限作出限制,降低儲蓄國債的流動性。還應對投資者的認購上限作出合理的規定,如可限定為10萬元,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維護儲蓄國債發行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建立統一的國債發售資訊系統,加強國債管理

  建立國債發售資訊網路,國債發行主體可以實時動態監控國債發行和兌付情況,實現國債發行款和兌付資金的及時匯劃和結算。

  發售部門可以根據本機構各網點國債需求,靈活排程發售額度,互通地區間有無。

  監管部門也能夠採取必要措施,對整個國債發行、兌付、債權記錄以及資金清算過程進行動態監控,提高國債監管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同時,在實行國債餘額管理的體制下,國債發行主體需要及時掌握國債資訊,合理確定國債發行規模,並根據市場需求合理確定儲蓄國債和其他國債品種的發行比例,這些都需要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國債發售資訊系統。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