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理論相關的論文

  下面是關於藝術理論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論黑格爾的藝術解體論不等於藝術消亡

  近現代以來,藝術以新穎的方式、多元的面貌呈現出來,人們開始質疑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並討論藝術是否死亡了。在這個大背景下藝術是否已經消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歷史上提出藝術終結第一人既不是藝術家門也非藝術理論家,而是終身從事哲學研究的德國古典哲學巨匠黑格爾[1]。

  黑格爾的藝術解體論是指藝術在經歷象徵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個藝術發展階段後走向瞭解體,讓位於宗教與哲學。藝術走向解體是否意味著藝術的消亡,在黑格爾的邏輯體系中藝術是否真的的消亡,這個問題的研究對後來的藝術終結論和藝術界現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將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德文“anfheben”一詞的真正含義

  黑格爾的藝術解體論曾被誤讀為藝術死亡論。1980年發表的《黑格爾哲學中的藝術與邏輯》一書中藝術解體論被突出地描述成“藝術的死亡”。這種對黑格爾的理解主要基於20年代英國學者F.P.B.奧斯梅森將黑格爾美學中一些關鍵術語譯成英文時出現的誤譯[2]。

  基於上述情況,筆者認為應當從原著的德文入手才能精確瞭解黑格爾的原意。當黑格爾在談起浪漫藝術藝術解體時使用的是“anfheben”一詞。這個詞本身除了有消除、去除、廢除的意思外還有收集、積聚、和保留的意思。當譯者把此詞完全理解為消亡的意思時就使得藝術的解體變成了藝術的消亡,偏離了黑格爾的原意。“anfheben”一詞是消除與保留兩個相反意義的組合。在《哲學大辭典》中“anfheben”一詞被翻譯為揚棄,包含拋棄、保留、發揚和提高的意思。揚棄一方面是捨棄和丟棄,一方面又是保留與昇華,這正是黑格爾辯證哲學的精髓所在。在黑格爾哲學中,明確把“揚棄”作為同時具有否定與肯定的雙重含義概念加以使用。他指出:“揚棄在語言中,有雙重意義,它既意謂儲存、保持,又意謂停止、終結。”***《邏輯學》***這種雙重意義互相聯結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留,常用來闡明一概念向另一概念的過渡[3]。當藝術進展到宗教、哲學領域中時藝術的解體過程在黑格爾看來並不是藝術的完全被廢除而是在消解中有所保留,是有去除也有保留、昇華的過程。

  綜上所述,黑格爾的藝術解體論之所以被誤讀為藝術消亡或藝術之死是因為對德文“anfheben”一詞的理解不夠深入。當領悟到“anfheben”一詞的真正含義即揚棄時,藝術解體論自然也就不等於藝術消亡了。

  二、黑格爾邏輯體系中的藝術解體

  《馬克思恩科斯選集》中曾提到在辯證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終的、絕對的、聖神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發生和消滅、無止境地由低階上升到高階的不斷的發展過程,什麼都不存在。而這種辯證法正是黑格爾哲學的合理核心和精華所在。在《美學》一書中黑格爾認為一般來說,理念不是別的就是概念……從主體概念和客體概念兩方面看,理念都是一個整體,同時也是這兩方面的整體永遠趨於完滿的而且永遠達到完滿的協調一致和經過調和的統一。只有這樣,理念才是真實而且是全部的真實[4]。藝術、宗教與哲學都是理念運動的顯現,三者之間的進展是趨於完滿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永遠趨於完滿,無止境地由低階向高階過渡。當藝術、宗教、哲學之間一輪進展結束後,主體概念和客體概念達到完滿後新的一輪更高階的進展又開始了。所以我們不難推匯出藝術的解體只是暫時性的,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解體,在下一個更高階的發展階段中它仍會出現,甚至替代較低階段的哲學。美國學者柯蒂斯?卡特曾發表一篇文章《黑格爾和丹託論藝術的終結》,在文中他說:“黑格爾時代的歷史辯證法的狀況使得他把哲學視為揭示精神的最高形式。但是人們很少注意到黑格爾辯證法是可逆的和非線性的,使得藝術能夠作為一個在後來的歷史時期在人類的理解和人類的狀況中對精神的更充分揭示而取代哲學。”阿瑟?丹託對黑格爾的藝術解體論也持有相似的謹慎態度,在《藝術的終結》一書中作者多次提及黑格爾並沒有預言藝術不會再出現,在論及黑格爾的藝術解體時常常使用暫時的藝術解體這樣的語句。

  通過以上論述,可見黑格爾的藝術解體具有暫時性,在螺旋上升的整個邏輯體系中藝術會在更高階的一輪進展中取代哲學,藝術並沒有走向消亡。

  三、結束語

  藝術在黑格爾的美學體系內解體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藝術走向消亡。無論是從原著中德文“anfheben”一詞的真正含義來進行分析還是從黑格爾美學的自身邏輯體系出發進行闡釋,我們得到結論是黑格爾的藝術解體只不過是它的生命融入更高的精神形式,而這種解體只具有暫時性。因此黑格爾的藝術解體論不等於藝術消亡。

  浙江箏派與陝西箏派藝術特點的比較

  古箏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二千多年來,古箏的流傳範圍已遍及祖國各地乃至海外。在其傳播與傳承的過程中,因地域環境、政治經濟、語言文化及民俗民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與各地民間音樂的融合,逐漸派生和形成了各種具有不同音韻、演奏技巧和濃郁地方色彩的流派、曲目等。本文僅對浙江箏派與陝西箏派各有不同的藝術特點進行比較。

  一、從形成歷史來看

  流派的形成,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每個箏派的形成都經歷了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箏樂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其流派的形成是其藝術特徵的根基所在,也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分支體系。

  二、從曲目分類及代表曲目來看

  因不同的地域環境及語言文化,特別是與各地民間音樂的融合,逐漸派生和形成了各種具有不同的曲目。因此一個流派必須具有系統的曲目,因為系統的曲目標誌著流派形成條件的成熟。這裡主要以浙江的江南絲竹樂與陝西戲曲音樂迷胡作比較。

  ***一***兩箏派都融合當地的民間音樂。

  “江南絲竹”為民間絲竹樂的一種。原本主要流傳於蘇南和浙江一帶,常用樂器有:二胡、笛子、簫等。演奏人數多則七、八人,少則二人亦可合樂,常以一絲一竹相間排列演奏。“迷胡”又稱曲子、陝西曲子,是以曲牌連綴形式為主體的座唱藝術,擁有大量的曲牌。

  ***二***兩地方音樂都有各自的曲牌風格與代表曲目。

  “江南絲竹”音樂主要有板式變化和曲牌連綴兩種。其中以八大麴***《歡樂歌》、《四合如意》***最有名。因此由合樂形式脫離出來的箏曲也體現了江南絲竹旋律抒情優美、風格清新流暢的特點,代表曲目有:《雲慶》、《四合如意》等。“迷胡”按其曲牌風格大致可分為悲愴型和莫雄型兩種。

  悲愴型:其情哀怨淒涼、愁苦悲傷。以這類曲牌為素材地箏曲有:《長城調》、《西京調》等。

  英雄型:曲調鏗鏘有力、稜角鮮明,風格豪爽華麗、剛勁威武。

  由此可見,浙江箏曲所涉及到的江南絲竹或是索絃音樂,其曲目旋律多為抒情優美、風格清新流暢的特點。而陝西箏曲所涉及的戲種、樂種繁多複雜,有著豐富的音樂形態和多種多樣的風格色彩。不論是浙江箏還是陝西箏,他們皆是在各地的說唱、戲曲音樂或絃索樂中形成的,與民間音樂緊密相連。不同的是地理環境及方言等因素的差異,造成其民間音樂各有不同,間接影響了兩箏派曲目風格。

  三、從演奏技法及旋律特點來看

  不同的地域及融合不同的民間音樂,導致各流派的音樂特點不同。流派之間存在著差別,其演奏技法與旋律的特點是關鍵所在。技法的不同,曲目的表現就不同,則旋律特點也就不同,最終區別於其他流派。

  ***一***兩箏派有著各自不同的演奏技法。

  “浙江箏”最突出的演奏技法是快四點、搖指。“陝西箏”最突出的技法是左右手大指按弦。這裡主要從浙江箏的快四點與陝西箏的右手大指按弦作比較。

  ***二***兩派不同的演奏技法使得音樂的旋律特點各不一樣。

  首先,從南、北兩大派別來看,地處江南水鄉的浙派箏當屬於南派。旋律比較幽雅、穩重、含蓄抒情,並具有渾厚、豪放的特點。注重內在感情的表現,效果性的東西較少;左手按揉弦變化較多,比較細膩、圓潤、重韻味。彈奏起來曲調溫文爾雅,細膩動人,深具柔和的南國風情。例如恬靜開闊的《月兒高》、純厚典雅的《高山流水》,氣勢磅礴的《戰颱風》等。

  而地處陝北地帶的陝西箏其風格細膩,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促,激越中有抒情。因此陝西箏曲中既有秦腔音樂那大起大落、激昂慷慨“英雄曲”之悲壯氣勢;又有酈鄂、碗碗腔音樂那如泣如訴、細語纏綿、委婉酸楚的“淒涼調”;還有那與僧廟道觀有關的脫俗出世、虛無飄渺的“五雲登空”、“大佛登殿”、“遊月宮”等仙曲。

  所以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其演奏技法有所區分,最終旋律也各不相同。

  其次,“四點”手法在浙江箏中的運用經常給人以明朗輕快的感覺。例如《雲慶》、《四合如意》等保留了江南絲竹音樂形態,曲調優美、含蓄細膩有清香的泥土氣息,速寫了一幅幅江南水鄉的民俗畫。

  陝西箏中“右手八度按弦”如《道情》。“五度或六度按弦”如《秦桑曲》委婉、纏綿、激情的旋律變化。“三度按弦”如《香山射鼓》表現了深沉內在的音樂主題。“二度按弦”如《淒涼曲》等。陝西箏所涉及的戲種、樂種繁多複雜,有著豐富的音樂形態和多種多樣的風格色彩,在“迷胡”、“碗碗腔”等民間音樂中,儲存著古老的燕樂藝術傳統,其豐富的旋法、調式、音階都承襲在秦地箏曲之中。其突出的音樂特徵如所謂“哭音”“歡音”及微升,微降的中立、燕樂、俗樂音階及其微妙的音率變化,是形成秦箏風格的重要標誌。

  不難看出浙江箏派與陝西箏派因不同的地理環境,所以各自有著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演奏技法使得其旋律特點也不盡相同。它們同時表現並影響著兩派的不同風格,最終區別於彼此。

  綜上所述,是我對浙江箏和陝西箏樂源流與風格等藝術特點的初探,從中不難發現有共同東西和不同的特點。

  ***一***共同的東西表現在:各個地區的箏樂無不是和本地區的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聯絡的,至少對本地區的人來講,會有較強的音樂感染力,也正由於此,儘管箏這件樂器很古老,但它能以較強的生命力在較為廣泛的地區持續的流傳下來。

  ***二***不同的東西表現在:因受地理環境、風俗及語言文化的不相同,使得兩派的民間曲目風格各不相同。

  通過比較浙江箏派和陝西箏派的風格,讓我們看到不同的箏派蘊涵著各自的藝術特點。在學習和演奏古箏的過程中,只有深入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歷史淵源,在統一古箏演奏技巧上尋求不同的風格變化,才能把不同的曲目演奏的生動、細膩,使其音樂具有魅力而美妙動人。


企業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