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理論論文的錦集

  下面是關於藝術理論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談我國書法藝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一、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瑰寶

  老舍先生說:中國畫與中國字是同胞兄弟。這裡講的“同胞兄弟”,就是說“書 畫同源”。中國人講“書畫同源”,這書,我以為是包含了文章和文字在內的,所以, 許多山水畫都直接取材於中國的文學作品,或者間接地表達著詩辭歌賦的美妙意境。 正因為書畫同源,獨特的漢字便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而且一直影響著 中國的其它藝術。

  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瑰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外化;書法藝術凝聚著中華 民族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聰明才智、思想情感、美學追求等等,從某一方面說, 熱愛祖國的人,大多熱愛書法,因為漢字是代表中國的徽號,有中國字的地方就有中 國人。

  藝術與人的品質是互為表裡、密不可分的。具備良好的書畫藝術修養,是平面設 計人才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之一。平面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必須經過全面、系統、 嚴格的基礎訓練,才能提高設計人員在設計中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通 過書法課的學習,可以使設計人員運用不同的字型,在設計中創造不同的氣氛,使人 們對包裝商品產生不同的感覺。如古體字***包括篆、隸書體***能使人對包裝商品產生 一種名貴和古色古香的感覺,特別適用於古董、首飾、玉器、土特產品的包裝設計; 篆書則適用於賀年卡、請柬、徽章、圖案等設計;正書給人一種現代、科學的感覺, 適用於輕工、機電產品、食品飲料的包裝設計等等。因此,書法藝術的一些特點有助 於設計者在設計中把商品的性質、特點結合起來,取得更好的設計效果。特別是目前 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競爭激烈,要求商品在貨架上有衝擊力,傳達資訊迅速。就更 要求商品的包裝設計日趨突出、醒目,而文字的美化在商品包裝設計上,則處於非常 重要的地位。

  二、書法藝術本身就是優美的線形設計

  當我們看到一幅書法藝術作品的時候,首先就是一種美的感覺,美的享受。這時 我們並不一定留意作品書寫的內容。譬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僅從文章說,沒有 王勃《滕王閣序》那樣酣暢流利的筆調,令時人嘆為“此真天才,當垂不朽”;也沒 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那樣清新流暢的語言,被後人譽為“兩晉文章,惟《歸 去來兮辭》一篇”。但因為它是書法藝術的楷模,所以文章流傳於世,被後人稱為“行 書之祖”。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一個不太懂或完全不懂書法的人,也照樣喜 歡書法藝術。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掛有書法作品。楹聯、條幅、中堂等,比之 繪畫藝術還要普及。可見,書法藝術在中國是有著廣泛而深厚的大眾基礎的。世界上 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型別,即表形文字***圖畫文字***;表意文字***字體表 示語言中的詞或詞素***;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 展起來的表意文字。中國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甲骨文、古文***金 文***、大篆、小篆、隸、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我們的前人在書寫過 程中,逐漸上升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 美物件的審美情感,於是就產生了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我在進行畢業設計構思時, 為了更好的突 出、強化主題,充分運用了書法藝術。在中餐廳設計 中,書法藝術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博聯餐廳濃厚的文化 氣張息,同時也體現了博聯餐廳內在精神的現代化。 設計招貼時,從變化中求得統一,進一步深化主題形 象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設計為人服務,一流的 設計中,書法反映創意,體現文化。圖形、創意、文 化底蘊是設計的內涵。

  中國書法藝術,其本身就是一種絕妙的線形設計,這種線形設計,從有漢字的那 天開始,就在不斷地的演進著,昇華著,直到今天,這種線形設計已經走向全世界,成為許多外國藝術家和設計師常常借鑑的藝術創造手法。

  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思想。當然,我們也在不斷受到外 來文化設計思想的衝擊,同樣從中受益匪淺。作為當代平面設計者,如何讓我國的現 代平面設計形成自身的設計體系,並在世界平面設計的行列中佔有一席之地,挖掘、 整合、應用中國傳統文化,使其延伸到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各個方面,將中國傳統文 化的獨特魅力,融入當代平面設計語言之中,從而產生一種嶄新的創造力,在世界平 面設計領域中去展現中國文明不衰的藝術神韻,這也是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必由 之路。

  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中的自然屬性特點分析

  人類以自然為載體,接受自然的庇護和啟發,通過與自然的抗爭和適應逐漸尋找生存的方式,繁衍自己的後代,孕育自己的文化,並使之沉澱和延續。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是偉大祖國多民族的縮影。作為多民族聚居區域,各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藝術離不開對自然模仿和融合,由於各民族文化程度的發展、各民族之間的交流、生產力的限制、自然環境的差異等等原因,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自然屬性表現更為豐富和直觀,有著其獨特之處。

  一、對自然屬性的認識

  ***一***自然屬性的概念

  自然屬性是人腦對自然界事物的面貌、規律、現象本質屬性的反應和認識。自然界中的存在物都是人們模仿靈感的來源和依據,也是給人適應自然的理由,自然帶給人類創造的靈感,人類又用創造適應和挑戰著自然,從而創造出具有自然屬性的文化藝術。

  人類對自然的模仿是一種天生的行為,是現實世界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模仿存在於人類文化發源之初,存在於漫長的人生過程的每時每刻,人從出生就模仿動物四腳爬行,模仿身邊的語言和聲音,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中就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也反應了早人類對自然事物的模仿和融合,人類效法天地,並順應自然,融合自然,形成具有自然屬性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系。

  ***二***民族與自然的關係

  民族孕育於大自然之中,與大自然中一切生物與環境相互關係,其在特定區域通過對自然的模仿和融合,形成獨特的文化藝術體系。民族作為自然發展的內在動因之一,對自然的變化發揮著作用;自然作為民族生存的載體,為民族的形成提供物質和精神的條件,自然的變化影響著民族的產生和滅亡,影響著民族的發展。

  民族對自然的模仿行為具有合理、不合理的兩面性。合理的行為能促進其所在區域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各民族交流,從而促使各民族文化藝術的交融,滇中的彝族學習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形式,同時壓縮庭院面積,減去正房兩邊的漏閣,從而顯得格外靈巧和秀麗 ;不合理的行為,小則損傷,大則滅亡,甚至影響到其他民族的失調,導致全面消失。自然對民族這一影響其發展的動因給以反應和啟示,讓一個有各責任的民族去思索影響自然發展的合理方式,融合於自然,創造出璀璨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

  二、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中自然屬性的特點

  ***一***功能性

  任何自然的模仿行為都脫離不了其功能性,這種功能性包括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在早期,面對各種自然災害所構成的嚴重威脅,天然的洞穴是人們最早的選擇和直接利用,但由於人類的繁衍,天然洞穴具有其侷限性,於是人們又受到自然的啟示,如仿喜鵲造窩等,原始先民通過對自然的模仿,建造出穴居空間,從而滿足人類繁衍和躲避自然災害物質功能的需求,同時人們精神上安全感得到提升,滿足了人類的精神功能的需求。

  雲南少數民族在其特定區域更是具有其所需的功能性。由於雲南地理環境複雜,獨特的氣候特點,民族特點,信仰不同,也有著對功能性特殊需求,如傣族幹欄建築,其對自然的模仿滿足了當地雨季多雨,防洪水和野獸襲擊的功能,同時模仿狗傾斜的脊背,建造前後高低兩面坡的房子,稱作“杜瑪些”,滿足當地防雨的需求。

  ***二***神話性

  雲南許多民族的民族文化中流傳著關於其民族起源的神話,苗族流傳著始祖姜央出生於楓樹幹上的傳說,因此楓樹成為其民族崇拜的圖騰;布朗、佤、拉祜、怒等民族都有祖先是生於葫蘆誕之中的神話;德昂族、阿昌族有當地茶葉是其阿祖的傳說,;白族認為自己是白虎的後裔;彝、納西、傈僳等族認為自己是黑虎的後裔;傣族神話中充滿了對水、大象和孔雀等的崇拜。彝族、白族、哈尼族、侗族、苗族、水族、瑤族等許多民族中,他們普遍有對樹崇拜的文化,認為樹木春繁夏茂,秋落冬眠,其根延伸至地獄,其冠直上雲霄,是自然界的神靈化身和溝通者。可以說雲南雲南少數民族的精神崇拜很多來源於對自然界的植物、動物或者是自然中事物的演變,正是這種對自然敬畏和崇拜,合理正確的引導雲南少數民族對自然的模仿和融合行為,自然生態得到了保護,在雲南不少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至今人們還能看到大量的原生態森林、湖泊、河流資源等,造福著自己的子孫後代。

  ***三***原始性和原生態性

  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區,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相當對低下,交通條件不便,一部分民族甚至剛剛步出原始社會或者仍然保持著原始社會的習性,如納西族的支系摩梭人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社會走婚的習俗,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的基諾族1949年前仍處於原始社會等等,雲南少數民族對自然的模仿比較原始,主要是對自然界困惑的事物和事物形態的直接模仿,同時由於對自然有著無限的崇拜、敬畏和感恩,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基本維持了原生狀態,許多樹木樹齡在上百年以上,至今依然主幹粗壯、枝葉旺盛。

  ***四***多樣性

  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中自然屬性的多樣性特徵與各民族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是密切相關的。雲南各少數民族因地制宜,選擇其所在自然區域環境中事物進行模仿,從而形成不同民族建築樣式,不同的民族服飾紋樣,不同的民族神靈崇拜文化。即使同一民族,由於自然生態環境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居住在麗江壩子的納西族,因為周圍土多石少,牆體多為夯土牆;居住在金沙江兩岸的納西族,則恰好相反,其周圍石多土少,因而牆體大多采用石頭砌成;居住在森林茂密的山區的納西族則全用木材建造出井榦式建築。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自然事物,因此人們對自然的模仿物件是不同的,產生的文化藝術也各具民族特色,雲南自然地理環境的複雜性造就了其民族文化藝術中自然屬性的多樣性。

  ***五***不平衡性

  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以及雲南當地旅遊業的飛速發展,不同區域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差距逐漸拉大,不同地區少數民族生產力水平也有著明顯的差距,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生產力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對自然的佔有和需求增加,這些都導致對自然模仿和融合方式的改變,各民族間文化藝術中自然屬性具有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

  三、結語

  在雲南這塊民族的聖地上,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中的自然屬性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優勢,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和優勢鑄造了多彩交融和輝煌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但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展開,當地生產力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民族對自然的模仿和融合中也出現瞭如同破壞自然、不適應自然的問題,雲南少數民族應該綜合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優勢,保持民族文化藝術中自然屬性的合理特點,沉澱和延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繼續成為祖國西南邊疆一顆獨特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