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方法有哪些

  學習小學數學怎麼能少了課前預習這一重要環節?為了幫助小學生們更好的學習數學,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佈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佈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佈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穫。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緻的指導,然後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絡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複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絡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絡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絡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瞭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預習策略

  一、構建整冊知識結構圖

  低年級時,可以由老師或家長幫助孩子把整冊知識劃分成幾個大的模組,把相同的或有聯絡的知識分到同一個模組中,形成知識結構圖,高年級則由孩子獨立完成。之後,按照每個模組的內容結合課本每一個資訊窗進行細化,細化到自己覺得無法再細化為止,這個知識結構圖就豐滿了,而我們自己頭腦中也對本冊知識有了一個明晰的瞭解,在後面的學習中,這就像一個樹幹,剩下的都是在每個枝幹上再添枝加葉了。

  二、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每個單元都是一個知識點,除了掌握這些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把它畫到整冊知識的樹幹上去,同時也把它歸到更大的數學知識體系中去,所以,在學習這一單元的知識之前,要先明確這一單元的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絡。這一環節的預習,建議採取列表的方法,也可以是知識樹的形式,總之,要在頭腦中有個清晰的畫面,讓自己隨時能提取出上課時所需要的知識。這個環節就是樹枝,樹枝長多長、長多粗跟樹幹關係很大,也跟你是否給了樹枝部分足夠的營養有關。

  三、知識遷移式預習

  在預習每個資訊窗時,先閱讀資訊,再提出問題,然後根據之前探究新知識的活動經驗,通過動手操作或模仿計算等各種方式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看起來像課堂上的自主探究環節,不同的是,在這個環節中,若遇到問題可以獨立思考解決、可以詢問家長解決、可以上網、查閱資料解決,也可以做好標記先不解決,把問題留到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和同學一起去探究。當然,若是自己很輕鬆地解決了,那麼課堂上就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發現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與同伴分享,這樣的孩子除了能在別人分享時獲得更多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分享提升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高度,讓大腦進行了深入思考,與什麼都沒想直接進課堂整節課都是在接受式學習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也就是說,這個環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舊知識和新知識的關係,二是新知識與舊知識的不同。

  這便是樹葉部分了,枝幹都長好了,樹葉需要一點點去新增和生長。

  四、選擇有價值的練習

  在預習時,選擇幾道小題練習一下,是為了驗證自己的預習效果,或者是驗證自己的推理過程和結論是否正確。教材中每個資訊窗都有相應的練習題,挑選出幾個與我們前面的思考有關的題目去嘗試解決一下,一是驗證了結論,二是讓我們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時有驗證的例子。如果說前三個環節是培育了一株小樹,那麼這個環節就是給小樹添幾朵小花,雖是點綴,卻讓這棵樹有了生命的色彩。

  小學數學說簡單也簡單,很多知識就是順著前面的知識往下延伸出來的,稍微願意動腦思考的孩子不用老師教也能想明白。但是說難也難,因為學習數學,更多的不是知識的認識和了解,還有知識的應用能力、遷移能力的獲取,還有有序思維、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等等各種有價值的人思考所需要的思維模式的培養和提升。所以,預習十分重要。

  小學數學學習技巧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複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

  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儘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儘量自己解決。

  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必須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

  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

  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佔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儘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準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儘量拿分,考試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1.課前預習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小學數學課如何實踐運用課前預習

3.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4.小學數學預習的策略有哪些

5.數學課前預習需要掌握四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