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前預習方法策略

  由於中學生的功課壓力大,所以學生在每次上課前,不見得有時間預習功課。萬一老師講得太快,自己可能因此而無法吸收,心裡難免會有些不安。然而誰說預習工作一定要在前一晚完成呢? 如果能善於利用每一分鐘,上課前短暫的五分鐘也是絕好的時間。最可以利用的時間段是早晨上學途中、等車時間等。甚至老師踏進教室後,還在點名的幾分鐘都可以用來預習。而且,因為時間極為有限,有時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初中數學課前預習的方法策略。歡迎閱讀與參考。

       如下:

  一、研究初中數學課前預習策略的意義

  ***一***預習是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之一

  隨著最新一輪課改的全面鋪開,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將被淘汰。我們的課堂將是民主的、開放的、充滿激情和創新的課堂。我們要把課堂發言權更多的交給學生。那麼,課堂展示將是激起學生思維碰撞的動力,而學生思維碰撞的源動力正是學生課前預習、準備的結果。因此,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二***預習習慣的養成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

  預習是學習的必要基礎。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新課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師指導學生預習就是要倡導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如果預習成了學生的一種持久的自主的學習行為,那將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髮揮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預習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師角色的轉變

  1、通過預習方法、策略的研究,教師要動手編制導學案或設計預習練習題,教師告別了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時代,我們要用心去審視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要學會傾聽,交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由於預習的形式多樣,學生課前掌握的潛在知識也參差不齊,我們不能侷限於書本死知識。因此,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從單一的知識評價轉變到多元的不同層面收穫的評價上來。
 

  二、初中數學課前預習的策略

  我們應該側重從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策略,學生課前預習方法以及課堂教學中教師對預習結果的評價與應用幾方面反覆實驗研究。

  ***一***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有效措施

  1、培養學生預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學生只有對數學預習產生興趣,他們才能樂於預習,才能用心預習,從而提高預習成效,並持之以恆,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所以老師先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數學預習的興趣。

  ①給學生講解、分析數學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樹立學生的課前預習意識,必須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預習的重要性。

  ②預習任務要趣味化。教師在設計預習任務時,要精心鑽研教材,儘量把預習任務設計得有趣些。

  ③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在講新課時要儘可能多地給同學們展示自己預習成果的機會,並及時地對預習的好的同學進行表揚,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

  2、預習任務具體化

  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和學生有效交流的保證,為了避免預習無目的籠統看書,我們應通過設計導學案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導學案要體現教材的知識脈絡,要求學生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完成預先設定的問題,注意問題的靈活性;要體現教材知識的重難點;要有溫故而知新的功能;設定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功能。

  ***二***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的預習成效,僅僅從習慣上改變他們是不夠的,還要教給他們正確、有效的預習方法。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們便好比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不僅僅對數學學習大有幫助,而且對他們終身的、不同領域的學習也都是非常有益的。通過課題研究總結課前預習的方法如下:

  ①預習導學案。教師精心設計預習導學案,引導學生在預習時將“讀、思、練”結合起來。“讀”即“讀教材”;“思”即思考例題的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以及這樣解的原因和所用到的舊知識,並對教材中所設定的一些問題進行回答;“練”即將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一些習題中解決新問題,從而對自己的預習效果進行檢驗。

  ②合作探究。建立多種形式的學習興趣小組,對於課前預習中出現的難點和疑惑可利用課餘時間在新課之前與組內其他同學合作、探究。

  ③結對幫扶。組建預習互助小組。建立學習小組,實行“優生帶頭,以優幫困”的方法,讓學優生帶動學困生進行預習,從而調動學優生的預習積極性,增強學困生的預習自信心。

  ***三***教師對預習結果的評價與運用

  如果教師只佈置預習任務而不檢查預習效果,就會使得數學預習在學生實際操作時失控,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學就會敷衍應付,甚至不預習。相反,如果老師及時對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反饋、評價,對預習效果好的同學進行鼓勵和表揚,對預習效果差的同學進行督促,則能調動全體同學的預習積極性,提高全體同學的預習效果。

  1.教師檢查評價導學案的完成情況

  教師在上新課時可以通過檢查部分或全部學生的導學案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通過對學生導學案的檢查,掌握學生對新課的預習程度。同時教師要注意對預習情況通報並及時作出評價,肯定學生的付出。對沒預習或預習敷衍的學生提出批評,形成獎懲的長效機制。

  2.教師圍繞“問題”核心展開教學

  在課堂展示中,教師側重教材重難點,有針對性的破解學生的預習疑難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還可以經常找學生代替老師講講題,尤其是難度不是很大的例題,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講,然後讓其他同學去評價和補充,這樣的課堂裡充滿了學生智慧碰撞的火花,我們的角色由述說者變為評判者,傾聽者和合作者。

  總之,學生的預習習慣和方法的培養不是朝夕之功,加之預習任務的難易度不好把握,做到持之以恆實屬不易。但曾聽過這樣一句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嚐到哪種滋味,結果往往出人意料。”我們對課前“預習活動”的設計,正如一盒巧克力,在開啟之前,讓學生充滿期待;在開啟之後,讓學生充滿興奮,更讓他們感覺到快樂。願我們的數學學習,像我們的生活一樣,豐富多彩、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