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藝術特色論

摘要:本文以造型的集中性、形象的多樣性、風格的寫實性、色彩的獨特性為四大理論視角,對水彩畫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論述。對於水彩畫創作與學習,可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關鍵詞:水彩畫;特色;造型;形象;風格;色彩 
 水彩畫是西方繪畫品種的重要一種,傳入我國以後,已成為我國畫壇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畫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對於水彩畫的創作與學習,也無論是在理論啟示上還是在藝術實踐上,不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為此本文試就水彩畫的藝術特色這一重要藝術命題發表幾點膚淺之見,以與同行共同討論、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體而言,水彩畫的藝術特色可分為以下四大層面予以解讀— 


A. 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畫同中外所有的繪畫藝術一樣,都是造型藝術,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水彩畫更加強調造型的集中性,這種集中性,又具體通過以下幾大手法來體現: 
  其一是以平面顯立體。水彩畫同所有的繪畫一樣,都是平面(二維空間)造型藝術,但它並不是孤立呆板、單調僵化的平面藝術,而是以平面顯立體的藝術,即以二維空間表現三維空間的藝術。繪畫作品只有長與寬,而沒有高,只能從正面通過視角進行觀賞。這的確是繪畫藝術之短,但作為水彩畫,卻可以揚長避短,甚至以短見長,即通過觀賞者的第一視覺印象的聯想與想像,獲得最大的藝術資訊量,創造出一個更為廣闊的立體空間,獲得審美的極致。 

 其二是以瞬間顯永恆。水彩畫選取的是瞬間的物象,但卻以這瞬間的物象顯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恆。狄德羅說:“畫家的筆只有一個頃刻:他不能同時畫兩個頃刻,也不能同時畫兩個動作。”①萊辛也說:“繪畫要選擇最富於孕育性的那一頃刻,使得前後都可以從一頃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畫選擇的瞬間形象,應當是事物發展與人的感覺的頂點,因為頂點就意味著止境。萊辛認為:在一種激情的整個過程裡,最不能顯出這種好處的莫過於它的頂點,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遠處去看,想像也就會停止了。水彩畫畫出這人世間的瞬間物象,它又被圈定下來,顯示出人世間事物的永恆。 
  其三是以靜止顯動態。水彩畫是靜止的藝術,但它卻通過靜止的畫面表現動態性特徵。例如大海的波濤在畫面上是靜止的,但它卻顯示出動態的洶湧之姿;藍天上的白雲也是靜止的,它也顯示出不斷飄動的意象。 
  由此可見,水彩畫正是通過以平面顯立體、以瞬間顯永恆、以靜止顯動態的辨證統一的藝術手法,來實現它的集中性的。 
B. 形象的多樣性 
  水彩畫的繪畫形象,也是多種多樣的。它既有人物形象,又有動物形象,還有景物形象、器物(靜物)形象,具體可分為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靜物畫、動物畫、宗教畫、歷史畫、壁畫、年畫、兒童畫等各種形式。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形象之中,還飽含著畫家深刻的思想與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說,水彩畫的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也是形與意的有機統一。例如一幅藍天大海的風景水彩畫,其形象是碧海、藍天、白雲、海鷗、帆船等等,而在這些形象的背後,又透出畫家對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與渴望飛向更廣闊的天地的嚮往之心和理想之趣。 
  由此可見,水彩畫的形象,是多樣的,這種多樣性,既表現在物象本身的多樣性,又表現在物象之外的多樣性,即所謂“象外之象”、“畫外之畫”。用我國傳統的繪畫理論而言,就是“詩中有畫,畫外有詩”。 

因此,水彩畫的學習與創作,都要仔細品味、認真揣摩、全面把握由形象性所形成的這種“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畫外之蘊”。 
C. 風格的寫實性 
  水彩畫作為西方繪畫的品種,屬於寫實主義範疇。從美學原則與藝術精神的視角考量,它是受西方傳統美學原則與傳統藝術精神所制約的。正如當代著名美學家彭吉象先生所概括的那樣:“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西方傳統美學則強調美與真的統一,更加重視藝術的認識價值。中國傳統美學強調藝術的表現、抒情、言志;西方傳統美學是強調藝術的再現、模仿、寫實。我們從中西美學史上可以發現,‘模仿說’是古希臘美學的普遍原則,亞里士多德以模仿的基礎建立起的《詩學》體系,在歐洲雄霸了兩千年。而‘表現說’則成為中國先秦美學的核心,‘言志’、‘緣情’是我國詩論重視表現的最早見解,在情與理的統一中,將‘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作為最高境界。”③ 
  作為寫實主義風格的水彩畫,主要通過明暗處理與焦點透視來得以具體體現。通過光影與明暗的不同,通過近大遠小成比例的焦點透視法,來加強其真實感。 
D. 色彩的獨特性 
  水彩畫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它色彩的獨特性上。正如馬克思所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④水彩一的靈魂是水彩,它是用膠水和顏料等調製而成的,作畫時用水溶解於紙上,利用畫板的白地與水分互相滲透等條件,表現出透明感,具有輕快、溼潤等特殊效果。既不同於油畫的油質色彩,也不同於水粉畫的用水調合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水彩畫色彩的獨特性,就在於它具有“水彩味”。 
 註釋: 
  ①② 轉引陳兆金主編:《藝術鑑賞學導論》第321頁,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7版。 
  ③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330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④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6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