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質初中化學教案及反思

  化學教案對順利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你參考!

  二氧化碳的性質初中化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絡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瞭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絡生活實際,瞭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實驗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

  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生活視角觀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從社會視角分析其使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係;

  聯絡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對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建議以探索式學習為主,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不是教師先講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後做實驗驗證給學生看。

  2.講授方法上,建議以談話法為主,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生討論每一點二氧化碳的具體性質。

  3.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強調不可燃性和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同時,單獨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況下不支援燃燒的性質,有利於學生理解滅火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學生並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講到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得到碳酸氫鈣,這樣只會使難點集中,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近來地球上氣溫正在逐漸升高,什麼原因使能地球氣溫如此變化呢?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方法二:據紙報道,某農村一戶農民挖了一口井,約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時在井下燒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於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結果三人身亡於井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悲

  關於二氧化碳性質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為氣態化合物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無論呼入的新鮮空氣還是撥出的濁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碳。雖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識,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通過這節教學,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網路化。與前面的物質學習聯絡起來,織成知識網。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並提高學生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

  在氧氣、氫氣後學習二氧化碳,從學習程式來說對學生並不陌生。如學習物質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到物質的用途學習。物理性質主要學習色、味、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內容。二氧化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學習。

  此節教學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知識的教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形成知識的重要作用。實驗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節知識的教學難度不大,多數內容都為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或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學科中已經接觸過的知識。教學中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於二氧化碳性質的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物質性質、形成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利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情況***生源、實驗條件***不同,採用開放程度不同的實驗探究法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採取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

  聯絡實際生活、生產學習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反思:

  在講授完二氧化碳性質這一節後總體感覺心情愉悅。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達成了預期目標。在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探究過程中,設定了問題串,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在檢驗碳酸飲料中的氣體的環節中,學生積極尋找多種方案。讓我體會最深的是孩子們上課時的興奮狀態是不多見的。課後我進行了反思,對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此節課的成功之處:

  1、精心設計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

  課的開始,首先播放了一段 “死狗洞之謎” 的視訊,並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本課,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在後面的教學中,一共設計了七了實驗,實驗的材料階梯蠟燭、、噴壺、紫色的小花、礦泉水瓶等均取自於學生身邊的物質;實驗內容圖文並茂,通過大螢幕展示後一目瞭然;實驗操作簡單易行,現象明顯;實驗結論環環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處於極度興奮狀態,並能根據實驗現象及時做出分析和判斷,整堂課在積極、有序、和諧地進行。學生真正成為主動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學習的接受者。

  2、設定探究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的問題: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樣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②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物質都有什麼?如何通過實驗證明你的說法?④如何從深洞或古墓中取一瓶氣體帶入實驗室研究?⑤如何進入長時間不開的地窖等。這些問題的設計,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寬鬆、開放、自我、探究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學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想象。

  3、教學方法得當,教會學生學習

  對比實驗的利用:二氧化碳能溶於水,是否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呢?這時我分別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體於兩隻試管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通過現象得出水不能使石蕊變紅色。然後再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通過現象分析得出緒論。同學們親身感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興趣盎然的攻破了難點。

  科學探究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創設問題情景——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通過猜想探究,結合小組討論—展示—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所有的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都有不同的收穫。

  二、不足之處:

  1、引課有些粗糙,如果用講故事的形式講清整個過程可能效果會更好,更準備,更為嚴謹一些。如:一探險者帶獵狗和火把進入山洞,越進越深越黑,火勢越來越弱,接著狗倒了。人蹲下,呼吸急促,火滅,人趕快奔出。他說裡面有妖氣,這到底是什麼氣體?為什麼會這樣呢?引出本課會更好。

  2、在做對比實驗時引導學生提問方式不太好,如果先做醋酸噴在紫花上變紅,通過這個實驗告訴學生。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變紅色,然後再做二氧化碳溶液使紫色石蕊變紅色的實驗,分析哪種物質有酸性?讓學生猜想,再設計實驗可能描述上更順暢一些。

  3、在做碳酸分解實驗時將給紙花加熱改為加熱變紅了石蕊更好些,這樣可以清楚的看到小氣泡,證明碳酸分解出了二氧化碳。

  4、因為前面性質講解的過細,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導致最後設計的五道習題學生只完成了兩個,而這五道習題的設計正是本節課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絡的具體應用和延續,是本節課設計的一個亮點,由於時間關係沒能都完成,比較遺憾。

  三、改進的措施:

  1、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學習,提問自己的提問水平和語言描述的準確嚴謹性。

  2、教學中提高探究意識。在備課中做到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法,設計出符合所教班級學情的教案。遇到問題要善於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及探究能力。

  3、在授課中,一定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透過現象、探究本質的能力,樹立科學的態度和世界觀。與此同時,這樣也幫助教師自己提高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教與學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