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變化化學教案及反思

  化學教案是初中化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的教學設計方案,對於課堂的展開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物質的變化化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生活現象和化學實驗的觀察和分析,瞭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瞭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區分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二***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和總結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3.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
  二、教學重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和區分。
  三、教學難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和區分。
  四、教學準備
  教學裝置:投影儀,計算機。
  教學儀器和藥品:試管、帶彎管的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鐵架臺***帶鐵夾***、研缽、藥匙、鑷子;膽礬、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紙。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2分鐘)
【引入】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髮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燃料能燃燒,等等。
【實驗感知】
(1)將紙揉成一團。
(2)將紙撕碎。
(3)將紙點燃。
【提問】:上述變化有什麼不同?可以分成哪幾類?
本節我們就來探究: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板書課題)。
學生傾聽、思考。 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暗示化學與生活聯絡緊密。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
新課講授
(26分鐘)
一、物質的變化
【過渡】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及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將現象記錄在教材第7頁的表格中。
觀察現象並及時記錄。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體驗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演示】實驗1-1 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引導】對比分析實驗現象。
【提問】實驗1(1)和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幫助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前兩個實驗在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小組內討論實驗1(1)和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組內及組間討論並交流,然後學生歸納物理變化的概念、特徵並舉出例項。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清晰地掌握概念。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
【提問】實驗1(3)和實驗1(4)有什麼共同特徵?
幫助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後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小組內討論實驗1(3)和實驗1(4)有什麼共同特徵?
組內及組間討論並交流,然後學生歸納化學變化的概念、特徵並舉出例項。
【展示】課本圖片1-4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的一些現象。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但這不是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標準。
觀看圖片,認識化學變化常過程中常伴隨發生的一些現象。 通過圖片,加深學生對化學變化的認識。
組織討論
【提問】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討論回答。 通過討論,加深對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本質區別的理解。
【提問】判斷下列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1)將紙揉成一團。
(2)將紙撕碎。
(3)將紙點燃。
思考、討論、回答。 用已學的知識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體會成功感。
【提問】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絡是什麼?
引導分析,舉例說明。
討論回答。 加深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聯絡的理解。
二、物質的性質
【引入】物質會發生各種變化,是由於它們具有的各自不同的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
請同學們觀察這杯酒精,說出它有哪些性質?
傾聽。
根據生活經驗描述酒精的一些性質。
從學生熟悉的物質引入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哪些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哪些性質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分組討論後,小組派代表說明,並總結歸納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傾聽、記憶、理解。
培養學生合作、思考、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主動交流和討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指導閱讀】課本中熔點、沸點、密度的相關內容。 閱讀、理解。
自主學習。
通過閱讀課本內容,瞭解一些物理性質。
【演示】實驗1-2引導學生觀察一瓶氧氣和二氧化碳。 觀察現象。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加深對物質性質的認識。
【組織討論】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經驗,儘可能多地描述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試著判斷哪些屬於物理性質,哪些屬於化學性質,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區分它們,並將你的看法與同學交流。 小組討論、分析。
課堂小結
(2分鐘)
【反思與小結】
問題:通過學習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和疑問?
以討論交流的形式進行小結,強調學生思考問題時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本質,找出突破口。 這樣的小結既點明瞭本節的重難點,又梳理了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尋求新的學習方法,獲取新的知識。

  物質的變化教學反思

  本課題位於九年級化學上冊起始部分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化學活動與探究實驗,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在化學課的第一節課上對化學學科均有一個初步印象,知道什麼是化學,但是怎樣研究,利用什麼方法研究物質並不清楚。在毫無化學基礎,從來沒接觸化學實驗的前提下,如何引導學生實驗,如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將是重要環節,同時在這節課中,學生將會與化學實驗第一次親密接觸,怎麼進行實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是什麼,將會直接影響到以後實驗探究的學習。因此本節課是化學實驗的基礎,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後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我在教學設計上,從教學活動的每步驟都要求學生設計出實驗步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仔細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總結歸納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另外,教師的幫助要適度,既不能處處都幫助,限制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又不能完全失控,任憑學生隨意活動。
  本課題在學生化學課程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大量的化學變化例項,只不過他們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他們的區別沒有記憶思考過,對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徵沒有認識。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是學好本節課的一個關鍵,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並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等活動,幫助學生透過化學變化時發生的現象揭示和抓住化學變化的特徵從而初步理解化學變化的概念以及瞭解化學學科研究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不足之處是有的學生在探究中看熱鬧,以後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總結歸納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