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與韓世忠的故事

  風塵女梁紅玉與名將韓世忠是如何終成眷屬的?趕緊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能得到解答了喲。

  :

  遭人冷視的妓女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不是她們本身就粗糙,而是生活讓她們變得卑劣,尊重在她們那裡就是稀有品,所有的只是繼續無奈的活著。但也有極為罕見的特例,妓女照樣可以擁孫子之兵論,達鬼谷之韜略。她就是妓女出身的愛國女——兩宋之交的梁紅玉。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 方臘,嘯聚山民起義,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連陷州郡,官軍屢次征討失敗,梁紅玉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祖父和父親都因在平定方臘之亂中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樑家由此中落,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即由各州縣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於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強弓,每發必中,對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無娼家氣息。

  童貫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侑酒,梁紅玉與諸妓入侍,就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韓世忠是陝西綏德縣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膽,為人耿介,尤喜濟人急難,是一個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韓世忠在眾多將領大吹大擂的歡呼暢飲中,獨自顯得悶悶不樂,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原來雖然他親手擒獲了方臘,但這件功勞卻讓上司辛興宗搶去了。梁紅玉那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也引起了韓世忠的注意,兩人各通殷勤,互生憐惜,於是英雄美人成眷屬。

  梁紅玉的軍事指揮才能主要體現在擊鼓戰金山一役中。1129年十月,金軍在完顏宗弼***即俗稱的金兀朮***率領下長驅直入,攻入江浙。但遭到各地漢人的反抗。無奈之下,金軍在大肆擄掠之後北返。此時,擔任浙西制置使的韓世忠聽說金軍北撤,便率水軍8000人急赴鎮江截擊宗弼的10萬金軍。

  由於敵眾我寡,梁紅玉認為敵軍聲勢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敵。兩人經過周密部署,隨即埋伏人馬。韓世忠親率戰船,誘敵深入,梁紅玉則身先士卒,登上十幾丈高的樓櫓,冒著流矢,在金山之巔的妙高臺“親執桴鼓”指揮作戰。這一戰打得金軍潰不成軍,但韓世忠沒聽梁紅玉乘勝進擊,逼敵就範的意見,麻痺大意,使得金軍沒有被全殲,而是突圍而去。

  雖然在從戰術上來說韓世忠此戰敗的很慘。但是從戰略上來說,韓世忠以絕對弱勢兵力而能阻擊金兵達48日,而且金兵北去後不敢南顧,已經達到了擊退金兵的戰略目的。但是金兵敗北之後,梁紅玉不但不居功請賞,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這一義舉,使舉國上下,人人感佩,傳為美談。朝廷為此再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秦檜當權後,力主議和。終於和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和議既成,高宗立刻著手削奪大將的兵權。韓世忠首當其衝,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後被封為鹹安郡王,但是兵權卻越來越小。為了逃避迫害,韓世忠乾脆閉門謝客,整天飲酒作樂。梁紅玉則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兒子身上。她的兒子韓彥直也是一代名臣。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逝世。兩年之後,梁紅玉也去世了,終年33歲。死後與韓世忠合葬在蘇州靈巖山。

  梁紅玉簡介:

  梁紅玉***1102年-1135年***,是中國宋朝抗金女英雄,名將韓世忠之繼室,梁氏的主要事蹟記載於據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史·韓世忠列傳》、《續資治通鑑》等史書,以及韓世忠墓誌、神道碑《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等文獻。而源頭可能是成書最早的《要錄》,《要錄》共有6處提到梁氏,主要涉及四件事。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上。兩人日久生情,終成眷屬。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勳,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於當年八月二十六日病逝。

  在她出生之地,人民建了祠堂,俗稱“七奶奶廟”,1982年,又在七奶奶廟原址上重建了“梁紅玉祠”,紀念這位中國古代傑出的巾幗英雄。

  梁紅玉最後的人生很讓人糾結,因為說法太多,不好總結。《楊國夫人傳》記載“紹興五年,忠武進少保,授武寧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楊國在軍中襄贊,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撫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陽遂為重鎮。”韓世忠被任命為武寧安化軍區司令,駐紮楚州***今江蘇淮安***。梁紅玉作為家屬,當然也要跟隨自己的丈夫韓世忠趕赴防守地區。將士以淮水為界,在原來的老城的外面又新蓋了一座城,用來抗擊金兵。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經過戰亂的浩劫,當時的楚州已經是“滿目瘡痍”,

  軍民食無糧,居無屋,梁紅玉和韓世忠夫妻二人“你耕田來我織布”,要共同“靚麗新楚州”說是梁紅玉親自用蘆葦“織蒲為屋”。夫妻二人帶領居民去找野菜充飢,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變,發現有馬在吃蒲莖,便親自嘗食,這頗有“神農氏嘗百草”的感覺,經“檢驗合格”後,發動軍民統統採蒲莖充飢。所以現在淮河一帶的人吃“蒲兒菜”,相傳就是從梁紅玉這裡開始。蒲兒菜因此稱作“抗金菜”。不過現在淮安人吃蒲兒菜越發精細,變著花樣吃,成為了一道美食,但根子,是從梁紅玉這裡來的。由於韓世忠、梁紅玉與士卒軍民同甘共苦,經過苦心經營,終於創出了“美好新天地”楚州恢復了生機,又成為一方重鎮。想來,二人坐在橋邊,看著夕陽下他們辛苦建成的楚州,相信,感慨頗多吧。韓世忠駐守楚州十多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據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二於紹興五年八月丁卯條“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同時,依據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之考證,梁氏於紹興五年八月丁卯病逝。下面引用的英烈夫人祠記與楊國夫人不見於任何宋代史料記載,純屬編造。

  《英烈夫人祠記》是這樣記載的:“梁氏數戰金軍于山陽,宿遷,皆勝。於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輕騎襲金人糧道,遇伏。金以精兵鐵浮圖十倍圍之。梁氏身被數創,腰腹為敵刃割裂,腸流三尺,忍痛納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顧左右曰:“今日報國”。語畢再突敵陣。敵矢如雨,蝟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敵陣復斬十數人,力盡落馬而死。金人相蹂踐爭其首級,裂其五體,後得其首者進兩階,得其四肢者進一階。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於淮市三日,函其首以報北國,金帝命懸於都門。兀朮聞之,感其忠勇,斂梁氏遺體,遺世忠。拼合之際,驗梁氏全屍,創傷數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慟。朝廷聞訊大加弔唁,詔賜銀帛五百匹兩,追封“英烈楊國夫人立祠。”

  《楊國夫人傳》也記載:“楊國自領一軍,號“娘子軍”,用唐平陽公主前例也。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數戰于山陽,宿遷,皆勝,威名動於天下。金人忌之。八月丁卯戰金人於淮水,遇伏。金軍百倍於己。突圍不得。身被數創,腸自腹間出,以汗巾裹之,血透重甲。顧左右曰:“今日得報君恩”。乃突擊。敵以亂箭攢射,力盡落馬而死。金人相蹂踐爭其遺體,數人各得其一體。金人曝其屍於市三日。”

  紹興五年,梁紅玉跟隨韓世忠從楚州出征,她自己還組織一支部隊號稱“娘子軍”,與金軍,偽齊的“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剛開始是屢戰屢勝,名揚天下,所以就有點洋洋得意,結果就在那年農曆八月二十六也就是1135年10月6日,遇伏遭到金軍圍攻,金軍是出了“超級武器——鐵甲騎兵”叫“鐵浮圖”,其實這有點像歐洲的十字軍,《宋史·劉琦傳》記載:“兀朮,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從人到馬全用鐵甲包裹著,這隻“超級鐵騎”隸屬於金國大將完顏兀朮手下,估摸著這次是專門來報仇的。結果梁紅玉腹部重傷,金國軍隊要百倍於“娘子軍”,當時呀,梁紅玉腸子都被戳出3尺長,就是一米,結果她依然用汗巾裹好傷口繼續英勇作戰,退到戰鬥二線後,對左右的人說“今天就是我們報國的時候。”當然《楊國夫人傳》另有說法,說梁紅玉說的是:“今日得報君恩”,其實所要反映的東西差不多,就是為了表達出梁紅玉最後那種以身殉國的決心,那是獅子最後的怒號,響徹天地,徹人心脾。

  無奈,天命如此。梁紅玉最後血透重甲,力盡落馬而死。首級被敵人割去。金人之間爭著要砍她的首級,裂其五體,將其分屍。割到首級的人進兩階,割到四肢的人進一階。然後,金人又將她裸體曝屍三天,拿著她的腦袋會朝領賞,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命令將她的頭懸掛在城門之上。梁紅玉,就這樣逝去了,她恐怕不會想到,死後,將會受盡這般屈辱,她是一朵鏗鏘的玫瑰,她要綻放,想來在地下,她也會放聲大笑,她笑金國士兵猙獰的面目,她笑金國士兵血染的雙手,她笑金國士兵那被燻黑了的心靈。

  歷史,不會那麼無情。完顏兀朮見到金太宗完顏吳乞買讓把梁紅玉的頭懸掛在城門之上,不禁感嘆她的忠勇,收起被蹂躪過的梁氏的遺體,“正氣仍猶在”,還給了韓世忠。把碎屍縫合起來的時候,檢驗梁氏屍體,發現她身上有幾十處創傷,致命的創傷有七處,全部都在身體正面。梁紅玉用她的身體,攔住了“金老虎”的鐵蹄,想來,如果完顏吳乞買知道了,一定會低下慚愧的頭顱,梁紅玉身上那天地雄渾之氣,讓每一個人都折服。 南宋朝廷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大加弔唁,詔賜銀帛五百匹兩,追封梁紅玉為“英烈楊國夫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二於紹興五年八月丁卯條》記載:“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

  16年後,也就是1151年,韓世忠病逝。梁紅玉的遺體被遷到蘇州。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今存。 梁紅玉走了,精神卻留在了人間,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來評價這個人物呢?

  《楊國夫人傳》使這樣給出評價的:“若楊國者,女中丈夫也。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天賜忠武,楊國是天以資宋之興復也。然功敗垂成,惜哉!”

  《英烈夫人祠記》給出了更高的評價梁氏:“娼優異數也。以卑賤待罪之軀,而得慧眼識人之明。更縱橫天下,爭鋒江淮,收豪傑,攬英雄,內平叛逆,外御強仇,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惜乎天不假年,死於非命。然青史斑斑,名節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