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收藏價值

  古籍收藏沒有像以前那樣火爆了,那麼古籍善本有收藏價值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自藝術品市場五年前高潮回落以來,包括書畫、古玩、古籍等藝術品均進入了調整期,而古籍市場由於參與人數稀少,而更加陷入了較為低迷的境地。雖然近年來國家對古籍保護等非常重視,但由於種種原因,古籍價格近年來出現大幅回落。以往江蘇省內有五家拍賣公司涉足過古籍拍賣業務,如今僅有江蘇真德拍賣有限公司仍在孤獨堅守,在江蘇真德九月十一日即將舉行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部前幾年拍賣近百萬的明代朱墨套印本,雖為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收入,在民國時價格甚至可和唐伯虎的畫相似,如今價格為十幾萬元,許多明清刻本價格幾乎腰斬,前幾年動則數萬元的民國仿宋精刻本,如今數千元即可收入囊中。當然,由於古籍可用於交流的存世量少,仿品幾乎沒有,在其價格出現大幅回落之際,正是古籍愛好者收藏與投資的大好時機,古籍市場雖然驚現黃金坑,但是由於參與需要寬廣的知識面,所以,收藏和投資古籍仍需專業人士參與或指導。

  日前,法國知名藝術資訊網站Artprice釋出了2016年上半年藝術品市場報告,該報告對全球3500家拍賣公司銷售數量進行了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球拍賣公司總共售出25.2萬件藝術品,總成交額為65.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儘管全球藝術品的總交易數量上漲了3.2%,但其總成交額卻下降了25%;而中國藝術品的總成交額卻增長了5.7億美元,增幅達18%。中國藝術品23億美元的總成交額。在全球市場份額中佔比高達35.5%,奪得全球之冠。

  在目前藝術品市場處於調整階段下,中國藝術品春拍仍表現不俗。其中,原有的熱門板塊表現可圈可點,而部分冷門類別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如在拍場上表現亮眼的古籍善本板塊便是一例。在中貿聖佳春拍上,藏家劉益謙以713萬元與253萬元的價格,分別拍得清宮“天祿琳琅”舊藏宋刻巾箱本《禮記》***存一卷***和明代刻印本《戰國策》***存一卷***兩冊古籍,成為業內關注的又一焦點。隨著以劉益謙為代表的大藏家的介入,小眾的古籍收藏正在被大眾所認識,而這一價值窪地的投資收藏潛力也逐漸顯現。

  國內 市場關注有所提升

  清代張之洞曾界定“古籍善本”的涵義,他認為,古籍善本需滿足以下條件:一是足本:無缺卷刪頁;二是精本:刻本極佳而字型版式極典雅,又校注極精而全,非唯少錯訛,且校勘之間,能見出藏書史與古籍流傳史的脈絡;三是舊本:傳承悠久的寫本刻本,如宋版元槧。目前所說的藝術品市場上的古籍善本,則主要包括刻本、墨跡本、碑帖、印譜、信札以及其他文獻。

  在雅昌藝術網對古籍專場拍賣的統計中,包括377次專場拍賣,但其成交率和成交額都較低,甚至近50個專場成交率為零,不難看出古籍的冷門程度。據統計,迄今為止成交額最高的專場是2012年北京匡時春拍的“過雲樓”藏古籍善本專場,拍得2.162億元,藏品共1292冊,每冊平均僅十幾萬元。而今年春拍古籍善本在幾大拍賣公司創造的佳績,可以看出市場對古籍善本的關注度已出現變化。

  以保利拍賣推出的古籍善本為例,在2015年北京保利十週年秋拍中,五代時期刻本《樑朝傅大士頌金剛經》以 400萬元起拍,經數輪激烈競價,最終以2645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6倍。今年保利拍賣在春拍中推出了“古籍文獻 唐宋遺書 翰墨精萃 西文經典”專場,該專場共有876件古籍善本、文獻翰墨,總成交額為4416.05萬元。其中,《佛說彌勒上生經》***中原刻經***以506萬元成交,超估價10倍之多,拔得本場頭籌。《易本義附錄纂疏十五卷》以255萬元落槌,《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八》則以230萬元成交,位居本場第二、三位。

  保利拍賣古籍文獻專場負責人孟楠表示,在這次拍賣中,寫經和刻經都拍得不錯,甚至有很多殘經也拍出幾十萬元的價格,兩個宋版和元版書拍出100多萬元,均遠遠超過預期,“這說明藏家的眼光轉變了,更多向留存年代久遠、具有很高文物價值的古籍文獻上靠攏。”

  海外 古籍受藏家熱捧

  在海外,兼具文化底蘊與收藏價值的古籍,一直是藏家關注的熱點之一。其中,莎士比亞的著作是海外古籍中始終較受藏家追捧的。從莎士比亞著作的拍賣情況,可以一窺古籍在海外藝術品市場的表現。

  在2006年的英國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中,1623年刊印的莎士比亞劇本作品集《First Folio》被倫敦威廉博士圖書館以280萬英鎊收入囊中。該作品原名《威廉·莎士比亞先生的喜劇、歷史劇和悲劇》,為17世紀原始裝訂本。由於當時的排字工人沒有與手稿進行校對,該書與現代版本相比,出現了很多印刷錯誤。儘管如此,這部作品仍被推崇為演員的“聖經”。據不完全統計,這部當年價格為1英鎊的作品集共印製了750冊,估計目前存世僅在220冊左右,而已知完整的作品集約有40冊,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10年後,莎士比亞著作的價格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水漲船高。今年恰逢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紀念,5月,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上拍了4本17世紀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其中包括極其珍貴的《第一對開本》。1616年,在莎士比亞逝世後,兩位同事收集了他的36部作品,並於1623年以對開本形式印刷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集,後人稱其為《第一對開本》。據瞭解,《第一對開本》當年共印刷出版了750本,目前已知僅存233本,完好無缺的僅有40本。此外,《第一對開本》以皮面精裝出版,這在當時非常少見,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莎士比亞作為嚴肅作家的地位已經確立。

  在此次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除首版《第一對開本》外,還包括莎士比亞全集其他3個較早版本,它們分別於1632年、1664年和1685年出版。負責該場拍賣的瑪格麗特·福特將這4件拍品譽為“出版業的聖盃”,“與《第一對開本》相比,雖然後面3個版本的價值略小,但同時擁有這4個版本的人屈指可數。”而這次拍賣的結果,也印證了福特的說法——這4本古籍均由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美國藏家以240萬英鎊競得。福特表示,此次拍賣重新整理了《第一對開本》的成交紀錄,也吸引了公眾對莎士比亞的再次關注。

  購藏 文化積累重於追逐高價

  眾所周知,藝術品收藏既需要經濟實力、又考驗知識積累。由於古籍涉及歷史、社會、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古籍收藏,對藏者的文化底蘊和功底具有較高要求,這也是導致古籍收藏較為小眾的原因之一。而在古籍收藏過程中,藏品的稀缺性固然重要,但稀缺藏品同時意味著較高的價格。對於普通收藏者來說,應通過對古籍相關知識的瞭解,拓展古籍收藏的關注點,而不應把目光侷限在個別熱門藏品上。

  在古籍收藏領域中,宋、元、明、清時期的古籍舊書,因印刷技術突出,刻印精良,其收藏價值也較高。專家表示,宋元時期是雕版印刷的頂峰,雕版以雕刻精美、字型端莊、紙墨考究、校勘質量高而聞名;從明中葉起,宋元版本逐漸成為藏家追逐的熱點,而明代則是中國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時期,其印刷技術較前代更為成熟,圖版刻印也更加精良;到了清代及民國時期,精刻本因質優價廉的優勢,受到較廣泛關注。

  有藏家介紹,當前市面上存留的宋刻本較少,而北宋的刻本又比南宋的刻本更為珍貴。如現存較早的北宋孤本詩文集《杭州西湖昭慶寺結蓮社集》在北京卓德2015年秋拍中以1610萬元成交,創下單冊宋版書拍賣紀錄。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宋版古籍價格普遍較高。專家建議,藏者可關注明清時期或民國年代的精刻本,它們在近年來均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具備一定的升值空間。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想要進入古籍收藏的收藏者,應多學多看古籍入門書,如陸昕的《閒話藏書》、田濤的《田說古籍》、謝其樂的《古書收藏》等。同時,收藏古籍需遵循一定原則,如對同一時期的古籍,可把握“刻本優於印本,初刻優於翻刻,套色優於單色,圖畫優於文字”的要點。

  古籍善本收藏知識

  古籍善本是一個統稱,包括了稿本、批校本、精刻精印本。古籍是從過去一直延續下來的,善本就是指好的書本——既經過嚴格校勘、無訛文脫字的書本。業內一般將年代下限確定在乾隆六十年。

  古籍善本收藏趨勢

  過去古籍善本市場是以研究為主,對其學術價值要求比較高。收藏者會將手中的藏品與其它版本相比對,看是否為名家收藏、是否有名家批註等,至於是否是初印本或後印本,很多收藏者並不在乎。而現在的市場則逐漸趨於觀賞性、趣味性,儲存較完整、乾淨、漂亮的古籍善本市場價格相對於品相不是特別完好、鐫刻不太精美的古籍善本價格要高出許多,初印本、紙張特殊的本子更受青睞。此外,一些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古籍善本也越來越受收藏者歡迎。

  哪些古籍善本比較值得收藏投資

  在如今的拍賣市場中,古籍善本不算較大的一塊,整體價格還比較低,在各個拍賣公司所處的位置也比較靠後。專家表示,那些品相完好、存世量不多的比較珍貴的古籍善本才能保有比較高的價格。目前能夠在拍賣場中拍出不錯價格的古籍善本是宋刻本,而北宋的刻本又比南宋的刻本更為珍貴。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宋版本價格較高,藏家可以關注一些明清時期或者民國年代的精刻本,它們近幾年在市場的表現也不錯,未來升值空間也很大,所以把它們作為未來的投資也是一項不錯選擇。

  鑑偽與保養

  相較字畫而言,古籍善本收藏市場的贗品較少,但仿冒名人批校、加蓋偽章、殘本充全、挖改描補的事也時有發生。為避免贗品,多看預展、多請教專家、選擇專業的拍賣行都非常重要。

  藏品的保養則需分地區對待。南方氣候潮溼,紙張容易發黴、長蟲,因天氣好的時候要拿出來晒一晒,但不要在烈日下曝晒。其次還需要避蟲,防蟲蛀。而北方由於燒煤較多,空氣中含硫性的物質比較多,紙張就顯得比較黃、比較脆,所以要格外防止紙張破損,在溫度和溼度上做到恆溫恆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