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人不用刷牙的嗎

  在很多畫卷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古代美女都是脣紅齒白的。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的女人刷牙嗎

  對古代人來說是沒有刷牙這個概念的,所以也就沒有像今天的牙刷一樣專業用來刷牙的器具,儘管如此,聰明的古人還是想出了很多方法以保持牙齒清潔。下面看看古代女人保持牙齒清潔的辦法。

  1、牙刷的替代品

  1.1、楊柳枝

  在甘肅省敦煌莫高石窟196窟西壁有晚唐時期刷牙的畫面。牙刷是柳枝做成的。據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和刷牙資料。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在赤鋒縣大營子村挖掘出土的遼慶應九年***公元595年***的附馬墓中,有兩把骨柄牙刷,長19釐米,有8個栽毛孔,分兩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屬絲結紮過的痕跡,牙刷栽毛部的長度為2.5釐米,與現代牙刷極為相似。而外國的栽毛牙刷則是在公元15~17世紀才有的。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1.2、木條

  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經知道利用半圓形木條來刮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據說,這種木條緣自印度和中國,最終傳入日本。起初,這種“牙刷”是僧侶在祭祀以前用於潔淨牙齒的用具,後來逐漸被普通人使用。後來,有人在這種木條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木條一端削尖,另一端做成刷狀。

  2、牙膏

  牙膏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古代女人護牙的方法

  1、黑牙返白祕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細辛、升麻、蒿本、藿香葉、甘鬆、白芷各1錢2分,石膏、寒水石各1兩,混在一起搗成粉末,早晚用來擦牙,半月之後,各種病牙自然變好,黑牙、黃牙變得潔白無比。經常使用以上藥方,到90歲,牙齒還可以保持完好無損。

  2、黃牙變白祕方

  用等分的食鹽和蘇打,加水少許混合成牙膏狀,用此膏刷牙,每週1至2次。長期使用可使黃牙變白。

  3、落牙復生法

  先抓來未開眼的嫩老鼠3~4只待用,再用白芨、白芷、青鹽、細辛、當歸各5錢,搗碎後與嫩老鼠包在一個紙包中,放入火炭中燒成灰,磨碎,再用來擦牙,落牙便復生,黑牙也會變得潔白無比。

  古代女人美容法

  1、張貴妃面膏

  取新生雞蛋一隻,殼上開一小孔,去黃留清,裝入硃砂細末20克;用蠟封孔後與其它雞蛋一起讓母雞孵化,待其它蛋孵化出來後即可取用,每次洗臉後取少許塗面。張貴妃即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這是她使用的面膏祕方。

  2、太平公主面藥

  農曆三月三採桃花,陰乾研細末;七月初取烏骨雞血,與桃花末調和成糊狀即可,用時取適量敷面及其他部位。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此方是她用來美容的面藥,不僅可以滋養面板,促進其新陳代謝而令“面白脫如雪,身光白如素”,而且還能防治某些面板病***如白癜風等***。

  3、天后澤面方

  於端午節曰採益母草全草,去土晒乾,研細過篩,加適量麵粉與水調和,捏丸如雞蛋大,再晒乾;然後置藥於黃泥爐灶***四壁各開一小孔***中間,爐頂灶底鋪炭,先以猛之燒15分鐘,後改微火,煨至藥丸呈乳白色***約2小時***,取出涼透,放瓷缽內研篩多次,越細越好;再以此藥末300克,加滑石粉30克、胭脂3克調勻,收貯在乾燥器皿中。每曰早晚取少許藥粉,加水溼透敷面後洗淨。此方是武則天曰常所用的美容方,具有皴皺、澤面駐顏之功效。

  4、楊太真紅玉膏

  用去皮杏仁、滑石、輕粉各等份,研為細末;放甑內蒸過後,加入少許冰片、麝香,與雞蛋清調合即成。於每曰早晚洗面後,取少許塗擦顏面。楊太真即是唐明皇的貴妃楊玉環。紅玉膏是為她增色的祕方。其有潔淨潤澤面板,通利血絡毛竅,“令面紅潤悅澤,旬曰後色如紅玉”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