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用藥的原則

  寶寶生病了,媽媽又急又心痛,盼望著病痛快快過去不要折磨寶寶。可是,性急的媽媽也常常會犯錯。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兒童用藥的概述

  1、在中國,兒童藥面臨一系列問題。一是劑量過大,也就是規格不齊,適合兒童用的小規格藥品少,不僅臨床用起來不方便,而且造成不小的浪費。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張鈞麗指出,有的針劑規格是1.0克/支,但兒童只能用0.5克,剩下的部分下一次就不能接著用了,很浪費。再如,有些兒童藥遵醫囑以最小包裝為單位一天分3次服用,家長分起來既不方便也很難做到準確,會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

  2、劑型缺乏。兒童常見病用藥比如抗感染、祛痰藥、退熱藥的劑型較多,比如口服溶液、幹混懸劑、注射劑、軟膏劑、噴霧劑、洗劑、栓劑、酊劑等,但與成人用藥相比,兒童藥劑型仍不夠豐富,尤其是一些專用藥。比如治療兒童心臟病的藥物就沒有適合兒童的劑型,只有成人適用的片劑,兒童用量在1/7或者1/8時,就會給臨床使用帶來困難。

  3、說明書不明細。在臨床應用中常常碰到諸如“兒童酌減”、“安全性尚未確定”等說明,給臨床應用帶來困惑和安全隱患。比如,部分兒童藥的超範圍使用等。

  

  用藥劑量嚴格計算

  小兒用藥的劑量一般可按照小兒的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三種方法計算。

  按年齡計算比較簡單***肥胖或瘦弱患兒除外***,即不同年齡兒童的用藥是成人劑量的:1個月為1/14、6個月為1/17、1歲為1/5、2歲為1/4、4歲為1/3、6歲為2/5、9歲為1/2、14歲為2/3。

  媽媽同時應注意計算聯合用藥時同一類藥物的總用量,例如服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速效感冒顆粒***同時使用阿苯片退燒時,因都含有解熱鎮痛藥成分,劑量應適當減少。

  營養藥不可濫用

  寶寶生長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主要應當從食物中均衡吸收,飲食正常的兒童一般不必服用營養藥。

  有些兒童因某種原因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補充時,應諮詢醫生適當補充。然而不少家長誤以為此類營養藥多吃點沒壞處,就給孩子盲目過量服用,實際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機體功能失調。

  臨床顯示,過量補充微量元素鋅易發生膿瘡病;長期服用魚肝油會引起慢性中毒,大劑量長期服用鈣劑和維生素c會造成泌尿道結石。

  喂藥方法要適當

  小兒一般都不喜歡服用藥物,家長不應捏著鼻子、掰開嘴強灌,也不能在小兒睡熟、哭鬧或掙扎時喂藥,以免嗆入氣管發生危險。

  對大孩子應說服講道理;喂小孩子可將藥物研碎***腸溶片、控釋片、薄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嬰兒除可將藥研粉溶入糖水外,還可將藥粉附著於奶嘴上,使藥物與奶水一起服下。

  兒童的安全用藥方法

  1、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洩能力都不同,絕不能單按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換算,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要複雜得多,應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

  2、家長在拿到藥後,要遵守醫囑,不要隨意增減劑量和療程。此外,為安全起見,家長要認真檢視藥品說明書,做到對藥品劑量、使用方法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