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的當代價值閱讀答案

  “敬”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在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也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精神狀態。“敬”在今天還有價值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敬的當代價值》閱讀材料

  對於孔子思想的認識,學界一般以“禮”和“仁”為核心,認為孔子繼承了周禮,發展出“仁”的思想,因而著重探討兩者的關係及其當代性意義。其實,在“禮”和“仁”之中還有更本質性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內涵可以用“敬”來概括。

  禮最早是祭祀天地神靈的儀式活動。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產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於內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則是害怕受到懲罰。最早的禮活動即內含著這種敬畏的心情。

  禮由祭祀的儀式活動發展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範形式時,“敬”作為內質也留存下來。這種“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而且其發自內心,也即出於天賦,由“敬”而發的禮活動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價值。因此在國家政治活動中要求“敬”,社會的一切活動和個人的修養也以“敬”為核心。

  孔子繼承“禮”的同時,自然吸納了“敬”的精神。在《論語》中,“敬”出現21次,頻率頗高。這些關於“敬”的闡述,有繼承,也有發展。關於祭祀活動,孔子繼承了上古對“天”和“神”的敬仰態度,強調“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遠之”一語,強調實踐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誡對於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態。關於政治活動,孔子也承傳了西周以來的敬謹精神,故而回答魯哀公說:“治禮,敬為大。”孔子對於“敬”的發展,在於把它擴充套件為普通人對待物事的敬業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現在人對神、臣民對君王等下對上的關係上,孔子以後則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論語》出現的21次“敬”中,關於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禮”中發展出來的“仁”也以“敬”為本。一般認為,“仁”是“禮”的核心,“禮”是“仁”的形式,故而許多學人著重以“仁”為核心建構孔子的思想體系。其實,“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沒有發自內心的“敬”,也就沒有真切的仁愛之情。

  這種“敬”的思想較之“禮”和“仁”更是人類社會的本質需要,具有當代意義。“禮”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農業文明的基礎上。小農業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國家不過是一個家族對其他家族的統治,個人也只是家庭成員,而家庭主要由血緣關係構成。當代社會,已經走出了小農業文明時代,家庭在社會結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式微。而由於“仁”的觀念是基於血緣關係之上的,有著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現代社會中就會帶有一定的侷限性。與此不同,“敬”是人類在遠古時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狀態,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生的。從遠古主要對於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後更多對於社會中年長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為人行事的敬業,“敬”的外延在擴大,而所抽象的內涵一直延伸著。

  《敬的當代價值》閱讀題目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界一般認為孔子繼承了周禮和“仁”的思想,於是著重進行有關“禮”和“仁”的研究,卻忽視了“敬”這一更具本質性的精神內涵。

  B.人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會自然產生出於內心的崇拜與仰慕的“敬”的心理,而禮活動即內含著這種“敬”的心情。

  C.當“禮”發展成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範形式時,“敬”作為內質得以留存下來,從而得以成為社會的一切活動和個人修養的核心。

  D.“敬”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在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也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精神狀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在繼承周禮的同時,也吸納了“敬”的精神,同時也發展了“敬”,把對待事物的敬業精神的物件擴充套件為普通人。

  B.由“敬”而發的禮活動合乎天理,並且具有道德價值,因為“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發自內心,也出於天賦。

  C.許多學者著重以“仁”為核心建構孔子的思想體系,但“敬”的精神也應蘊涵其中,沒有發自內心的“敬”,就沒有真切的仁愛之情。

  D.“禮”和“仁”都以“敬”為本,但與“禮”“仁”相比,“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類社會的本質需要。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對“敬”的闡述,也有一定發展,在祭祀活動中既繼承了上古對“天”與“神”的敬仰,也傳承了西周以來的敬謹精神。

  B.孔子對於“敬”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把“敬”發展成為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社會成員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

  C.“仁”是“禮”的核心,但是在已經走出了小農業文明以及家庭作用愈加式微的現代社會中,“仁”勢必會帶有一定的侷限性。

  D.在“敬”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它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它的外延不斷擴大,同時其抽象的內涵也一直在延伸。

  《敬的當代價值》閱讀答案

  1.A***文中第一自然段說,孔子繼承了周禮,發展出“仁”的思想***

  2.D***“‘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於文無據***

  3.B***根據文中第四自然段可知,孔子發展的“敬”是把它擴充套件到普通人對待事物的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