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複習有哪些注意事項

  每一位考生在高三複習的時候就要知道自己應該注意什麼,自己該如何做好準備工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高三複習的注意事項分析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複習的一些注意事項

  對於每一個能夠參加高考的同學們來說,這都是自己努力了十幾年更後要面臨的一場考試,在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心血的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想要退縮,每一個同學都是在心中告誡自己在這次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名次,都不希望自己在這個時候出現意外,高考前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要學會主動出擊。在高三複習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並不是自己主動去學習,而是因為環境和氣氛和老師家長的鞭策,才不得不主動去學習,這樣的學習帶給同學們的效果是很小的,老師提醒同學們,對於學習,更好的方式,是主動出擊,只有自己在心中主動的去學習,這樣自己才會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不僅僅是對於學習,對於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當你面臨困難的時候,如果你退縮了,那麼困難就會在你心裡無限放大,但是如果你主動出擊了,困難在你眼裡就會無限縮小。

  其次,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我們總是說,好的心情,做什麼都感覺很好,看什麼都覺得美,這是很常見的一個道理,只有自己心態好了,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才能夠更願意的做,感覺到這件事情的美好,老師提醒同學們,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只有保持一個好的心態,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才不會感覺到枯燥和煩躁,才會發現學習的趣味,這樣學習起來才能夠有很大的動力。

  更後,要保證自己的書桌和資料整齊。作為一個高三複習生來說,每一位的同學書桌上都會有大量的習題和資料擺放,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這裡老師提醒同學們,這個時候要保證自己的書桌上乾淨整齊,擺放有序,這樣不僅僅是在視覺上給自己美觀的感覺,同時這樣在同學們複習的時候更能夠調理有序,如果每天面臨一張亂糟糟的書桌,同學們學習起來內心中便是會感覺不舒服。

  作為一個高三的學生,這個時候不僅僅是學習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學習,有些同學可能會不太注重細節,卻不知道很多時候,一個細節上小小的調整,就是能夠讓你有不一樣的收穫不一樣的感覺,老師建議每一位同學,能夠咋學習上更多的注意細節。

  高三考生應有的複習狀態

  第一,踏實心態。

  進入高三之後,同學們要收起高一高二那種對學習上的放鬆心態,需要保持一種踏實的學習心態,因為大家面對的不再是月考、學期考試,而是可能會影響到自己未來走向的高考,因此,同學們樹立踏實學習的心態,將之前所學過的高一高二學科知識點進行再次理解與複習,逐漸建立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廣州學大教育老師表示,這樣同學們才能在考試中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資源,以紮實的學科知識應對萬變的考試題型。

  第二,大局心態。

  進入高三之後,同學們會面臨著比高一高二更多的考試,每一次的考試都會有不同的成績排名,那麼,這個時候,同學們需要明白的是更重目標是高考考試成績,不能因為偶爾的考試失利而影響到自己的高考備考心態與高考複習整體複習計劃,同樣的,也不能因為偶爾幾次的考試高分成績,就放鬆自己的高考備考心態與複習進度,廣州學大教育輔導老師建議同學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複習心態,靈活運用不同的高考複習方法認真踏實地完成自己的高考複習計劃,這樣才有實力面對更後的高考。

  第三,緊張心態。

  為什麼說要保持緊張心態呢?因為一定的適度的高考備考緊張心態,可以讓同學們時刻保持積極的備考態度,以發揮自身更大的潛力投入的高考備考複習中去。保持緊張的高考複習心態,會促使同學們珍惜每一天的高考複習時間,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複習中去,從而達到良好的複習效果。

  高三第一輪複習注意事項

  一輪複習是學生們進入高三收到的第一份大禮,相對於高一高二的學習,一輪複習更加綜合,更加全面,考生將站在更高的高度俯瞰整個高中。這是考生將高中的知識全部複習一遍的最好時機。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安排一輪複習,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完全沒有自己的步伐。

  一般來說,一輪複習的時間是高二下學期結束到高三上期結束時間前後。除了老師安排的複習進度之外,自己也要有一定的規劃,兩條主線雙管齊下,才能不讓自己寶貴的高三生活被浪費。自己的安排要根據老師的進度來走,多和老師協商,多向老師請教。此處不再贅述。建議是每天先完成老師的複習安排,再進行自己的安排。下面就以理科數學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吧。

  數學是最好得分的科目,同時數學又是高考成敗的關鍵。多少學子因為數學成績而走向不同的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高一高二的基礎很重要,高一高二有沒有“弄懂”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三複習的進度,如果基礎打得牢,高三可以向更高的層次衝一把,如果自認為基礎有些薄弱,也不是完全沒辦法,一輪複習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以前的弱勢。

  在複習方面,進入高三,首先建議看看自己來年參加的考試的試卷題型分佈,哪些知識點只屬於識記和基礎理解層次,哪些知識點屬於重難點。非重難點可以不獨立安排複習時間,因為跟著老師的進度就可以得分,如集合、命題及其關係、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程式框圖、複數等內容,但是一定要保證此類問題屬於自己的必拿分題目。

  其次,對其他的整個知識體系的版塊有一個基本認識,可分為以下板塊:函式的基本題型、函式與導數、三角函式相關內容、平面向量和空間向量、立體幾何、數列、不等式、解析幾何初步、圓錐曲線、統計與概率,選修內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樣:極座標、不等式、平面幾何等。

  知道了整個知識體系框架,就可以考慮在這一個學期裡把哪些板塊安排在哪一個月、哪一週,同時參考老師帶領複習的進度,互為補充。每一週上課前,可以把老師上一週帶動複習的內容再給自己計劃一下,計劃這一週在以前老師講過的基礎上再給自己新增哪些內容,無論是做新題,還是整理做過的題型來尋找考試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時期週六都要拿出一些時間給學習吧***時間每天給自己規定額外的幾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來完成自己的數學計劃。

  比如說,老師上週帶我們複習了三角函式中與解三角形有關的內容,如果發現自己這些方面還有一些不會做的題或者不熟練的方法或者題型,就在資料上尋找相關的題目來試試,並且按時總結,找出這些題型的共同點,摸索高考命題方式。如果覺得自己在解三角形這些方面比較熟練了,就可以考慮趕在老師前面,把老師接下來要帶著複習的方面先複習一遍。總之就是要使兩個進度互為補充,這樣才會一直有一個合理的順序,不至於到了某一個星期就覺得亂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別人是複習了一輪,而自己在同樣的時間可以使自己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給自己準備幾個筆記本。對於理科生來說,尤其又是數學這種學科,在筆記本上整理總結題型是很有用的。一輪複習做到的一些錯題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自己要學會分章節把錯題或者自己覺得經典的題目記錄下來,這些可能就是高考的某一些思路。不過,這些經典的題目並不一定是那些怪題偏題,高考範圍內的數學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除了壓軸題會有一些特殊的思路或者靈感之外,大多數題目都是常規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