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高三的科學飲食安排攻略

  準高三的學生要怎麼注意飲食呢,高三這一年是非常關鍵的,究竟怎樣的飲食搭配才合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高三的科學飲食安排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準高三的科學飲食攻略

  一、切忌忽略主食

  在進行飲食搭配時,我們往往會將目光過多地放在菜餚的營養價值上,而忽視主食的重要作用。營養學家表示,主食所提供的血糖可為大腦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氧。充足的血糖有助於提高注意力,避免身體產生疲勞感。

  在主食的選擇上,單一地選擇白米飯和麵包等主食並不全面。因為單一的主食供養永續性較差,大腦血糖供應時間依舊不足。專業人士建議,可以考慮選擇粗糧當作主食,如豆類、小米、糙米、高粱米等,也可將粗糧與大米混合食用。上述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膳食纖維,對增進食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還可以為學生的大腦供應充足的血糖,可謂一舉兩得。

  二、適量食用水果

  在合理的高三生飲食搭配中,除關注正餐的營養外,我們還要關注水果的重要性。在飲食中搭配恰當的水果,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水果不但可以給身體補充膳食纖維,還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食用水果也要講究科學:帶著果皮吃水果營養價值更高;水果煮湯容易使維生素流失;太酸的水果不要與牛奶和乳清蛋白搭配,因為這樣搭配容易產生化學反應,影響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等。

  雖然食用水果有很多好處,但也要注意控制水果的食用量,避免果糖的過多攝入和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過量而影響學生心臟的健康。

  三、大補不如小補

  在眾多父母心中,高三是孩子非常關鍵的一年。因此在飲食上為孩子“充電”成為他們的共識。尤其在集訓類學校,學生一個人在學校邊上課邊照顧自己一些父母總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夠,特意買來甲魚、螃蟹、鮑魚、人蔘等高營養食品為孩子大補特補。父母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但現在正值夏秋之交,這些“大補”的食物容易致使本來就很大壓力的考生更加上火,出現流鼻血、頭疼等不良反應。一些處理不當的海鮮還可能導致腹瀉、食物中毒等現象。針對上述情況,考生在飲食中要注意科學進補,切忌盲目亂補。

  如果一定要給自己額外進補,可選擇核桃、杏仁、腰果等天然的非油炸性乾果;適當吃些葡萄乾、桂圓等性質溫和的食品也是很好的選擇。另外,銀耳蓮心紅棗百合羹很適合在這個季節飲用。父母和考生要理性對待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切勿輕信它們的“特異功能”。

  四、少食多餐慎變

  由於擔心孩子學習壓力大、體能跟不上,一部分高三生父母會刻意加大孩子每頓飯的飯量,以確保孩子能頓頓吃飽、體力充沛。相關專家表示,考生不要一次飲食過多。過飽的狀態會加重人體消化道的負擔,使體內的血液過多地流到消化系統中,從而導致大腦血液供給不足,影響注意力的集中。高三生在備考的這一年最好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可以在課間吃點水果,每頓飯七八成飽比較合適。

  此外,由於人體的腸胃系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適應食物種類的變化,所以建議不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自己多年形成的飲食習慣,盲目地求新求變不但無法給自己補充能量,反而可能會事與願違,打亂正常的生活,影響複習備考狀態。

  高考飲食提醒:高考期間高三生飲食注意事項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保證考生的生理健康,為考生超強度的腦力勞動提供足夠的物質與營養基礎。這是考生減輕心理壓力的生理保證。

  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減輕心理壓力。當人承受巨大心理壓力時,身體會大量消耗維生素C,所以考生應大量攝取諸如草莓、洋蔥、菜花、菠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

  胡蘿蔔能提高記憶力。胡蘿蔔能加快大腦的新陳代謝,有助於記憶。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對人的大腦產生成功的意識是不可缺少的。檸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少食、多餐,也有助於減輕高考考生的緊張與疲勞。經常咀嚼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對恢復體能、減輕疲勞有一定幫助。而過硬、過於油膩的食物,對考生來說不是理想的食品,因為精神緊張必然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這些食品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反過來加劇考生精神緊張的程度。

  要注意平衡飲食,做到粗細搭配、幹稀搭配、主副食品搭配、葷素搭配、菜的顏色搭配。不要大魚大肉,要以素菜為主,葷菜方面,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多吃魚、瘦肉和雞鴨。不喜歡吃肉的學生可多吃些豆腐、豆花、豆腐腦等豆製品,同樣可以補充蛋白質。要注意烹調方法多樣化,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佳。

  多吃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為保持頭腦清醒,可適當進食富含卵磷脂類的食品,如動物腦、蛋黃、豆製品、魚肝油等。

  考試當天早飯要吃稍幹一點,鹹一點,考試時不會因憋尿而分散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