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的精神自由閱讀答案

  欣賞是自由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全然相同的欣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欣賞的精神自由》閱讀材料

  蘇東坡在《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中有句:“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書法家的創作有其個性之外,還有一個欣賞者審美趣味的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全然相同的欣賞。抱朴子說得好:“觀聽殊好,愛憎難同。”可是,具有獨到的審美眼力卻是不易的。在許多場合上,欣賞如此陳陳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賞定論移過來,代替自己的賞評。如此,欣賞之前要“去蔽”則不是庸人自擾。

  千百年來,一些名作歷經欣賞,結論充棟宇而汗牛馬,給後人形成定勢,無形中成不二法門,影響和約束著不同見解的展開,以至欣賞循舊轍而無新意。其次,名流效應也給人以消極的影響。每每欣賞作品,先關注書者名姓:啊,名流所書,筆下絕對精品。有人就對我說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的書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為何讓他當主席?為何不讓你當?”這類欣賞觀的失誤,在於它針對一個人的職務,而忘記了應該針對他的作品——只有面對作品才是可靠的。應當堅決粉碎這種名流觀、職務觀。當我們欣賞秦簡、漢簡時,那些尋常巷陌人家、守境戍邊兵士、無名百姓留下的作品,營造了一個個美妙的空間,並不遜色於同時期名家的小篆和隸書。對欣賞者而言,尋常心態,有助於欣賞本真的韻致,摒去那些虛幻的、浮誇的表相。

  狹隘的欣賞也是需要抵禦的。欣賞過程形成的積弊、陋習,使欣賞受到侷限,格局狹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審美的侷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談玄理,品第風流,登山臨水,流連詩酒,耳聞絲竹管絃雅樂豔歌,目遇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對北朝蒼茫剛硬稜角畢露的書風未免不適。而北朝人在朔漠蒼涼胡馬嘶風中,感受夠了勞作艱辛悲笳動月的粗獷渾厚,也認為南朝書風軟媚輕滑。欣賞缺乏相容的胸襟與視野,走入極端,就成了畸形欣賞、難以轉捩的不健康欣賞觀。如果持這種欣賞觀的人同時又擁有評判權柄,則害莫大焉。“專己守殘,黨同門,妒道真”,這是古人早已批評過的。

  只有作品對欣賞產生作用,而不是名氣、職務這些附加的方面。從作品欣賞出發,不同的見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說,優秀的書法作品都是多義的,可資不同角度、層面的欣賞。晉人衛鑠認為“多力豐筋者聖”,杜甫則認為“書貴瘦硬方通神”。蕭衍稱王羲之書“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韓愈則認為“羲之俗書趁姿媚”,都顯示了不同的審美見解,也給後人營造了一個思考的空間。而那種把書法欣賞從審美範疇拖曳出來,納入道德倫理空間,所謂“人品高,書品亦高;人品低,書品亦低”的欣賞,既簡單又粗暴,更達不到欣賞真諦。

  生存論的本體把審美視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欣賞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選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欣賞的精神自由》閱讀題目

  1.下列各項,其性質不屬於本文所述“欣賞者自身精神的自由”的一項是***3分***

  A.欣賞秦簡、漢簡,覺得無名百姓留下的作品,並不遜色於同時期名家的小篆和隸書。

  B.南朝人對北朝蒼茫剛硬稜角畢露的書風不適,而北朝人認為南朝書風軟媚輕滑。

  C.晉人衛鑠喜歡“多力豐筋”的書法作品,而杜甫則喜歡“瘦硬”的佳品。

  D.蕭衍稱王羲之書“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韓愈則認為“羲之俗書趁姿媚”。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欣賞之前要“去蔽”,不應接觸欣賞定論,以免影響自己獨立的欣賞趣味。

  B.所謂“作品對欣賞產生作用”是說欣賞者從作品本身出發,獲得個性的審美體驗。

  C.要得欣賞真諦,就不應把書法納入道德範疇,以人品論書品。

  D.讓具有地域審美侷限的人擁有評判權柄,對欣賞的精神自由來說害莫大焉。

  3.下列各項中,不屬於“面對同樣的書法藝術作品產生審美差異”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A.欣賞者審美趣味有差異。

  B.對作品的欣賞長期以來形成了諸多的流派。

  C.一些名作歷經欣賞,結論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門。

  D.優秀的書法作品是多義的,可資不同角度,層面欣賞。

  《欣賞的精神自由》閱讀答案

  1.B.【作者認為,這反映了“地域審美的侷限”,未得“精神的自由”】

  2.***5分***A.【A項反對“陳陳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賞定論移過來,代替自己的賞評”,不等於“不應接觸相關的欣賞定論”】

  3.***3分***C.【C項說的“欣賞循舊轍而無新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