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泡腳更健康更養生

  俗話說得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泡腳有舒經活絡,改善血液迴圈的作用。現在,人們面對高強度、高壓力的生活狀態,閒來泡泡腳便十分必要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如何泡腳更健康,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泡腳更健康

  一、泡腳時水溫要適宜

  泡腳時水溫多少度為適宜?最健康通過參閱各種書籍,發現40℃左右的熱水最適宜做泡腳水。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血管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易破壞足部面板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糖尿病患者對水溫的高低也應特別留意,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併發周圍神經病變,使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燙傷。

  二、飯後30分不宜泡腳

  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若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

  三、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並以20-30分鐘這個區間為最佳,而且泡腳時最好喝杯開水,以利新陳代謝和補充體液,促進發汗。泡腳後人體血液迴圈會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易增加心臟負擔。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四、泡腳後搓搓湧泉穴

  泡腳後搓搓腳心很必要,尤其是搓湧泉穴,這對提高睡眠質量和養生都有好處。另外,泡腳後需外出的,注意應擦乾水,休息一下再出行。

  五、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正確的泡腳方法

  1、把雙腳浸入40℃左右的熱水中,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

  2、對於感冒發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

  3、如有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飲食不佳、疲乏無力、情緒不穩等一系列不適症狀,可用熱水泡腳30分鐘,再搓腳心10~20分鐘,直至發熱,會感到神清氣爽,全身輕鬆。

  4、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

  並且,堅持熱水泡腳進行足療的應用範圍很廣,風溼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症、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等都包括在內。

  泡腳藥方

  暖身體:茴香生地肉桂浴

  材料:小茴香50克、生地50克、肉桂10克。

  功效:小茴香理氣散寒、溫腎暖肝,生地養陰生津,肉桂溫經通脈、活血暖體。

  太溪穴

  位置:腳踝骨內側斜下約1公分凹陷處。可促迴圈、暖體。

  按法:以指腹揉按帶酸脹感,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消水腫:車前子生薑片浴

  材料:車前子50克,以及生薑3片。

  功效:車前子利尿排水、滲溼消腫,生薑助發汗、散寒解表、促進血液迴圈。

  三陰交穴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骨往上約4指橫幅處。可改善下肢浮腫、月經不順。

  按法:以指腹揉按帶酸脹感,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增體力:桂枝黃耆活力浴

  材料:桂枝以及黃耆各50克。

  功效:桂枝助陽化氣、溫通經脈,黃耆益氣昇陽、強壯補虛、增抵抗力。

  湧泉穴

  位置:腳趾第2、3趾間下方、腳掌心前端凹陷處。可消除疲勞。

  按法:以指腹按5~10下為1回合、休息1~2分鐘再按,回合不限。

  緩情緒:玫瑰荊芥鬱金浴

  材料:玫瑰、荊芥、鬱金各50克。

  功效:玫瑰疏理肝氣、解鬱,荊芥祛風解表、促迴圈,鬱金行氣活血、解鬱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