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泡腳更養生

  俗話說的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到了冬季,更應該泡腳。人的雙足具有執行氣血、聯絡臟腑的功能,腳上有60餘個穴位,均與全身器官有相應關係。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冬季如何泡腳才能更養生的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中藥泡腳的好處有哪些?

  中藥泡腳可對症下藥,可以在泡腳的同時治療和緩解身體其他不適,並且效果明顯,是最簡單最實用的養生保健方法。

  比如用艾葉泡腳,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溼、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用玫瑰泡腳,可以排毒除溼、改善月經不調;用黨蔘泡腳、可以補血補氣、增強免疫力;用薰衣草泡腳,可以安神助眠、緩解疲勞;用紅豆杉泡腳,可以防癌抗癌、軟化血管;

  晚上九點泡腳最能養腎

  中醫養生專家建議晚上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白天勞累了一天的神經,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調節。“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專家建議,泡完腳後,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迴圈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調節,不宜再進行其他活動。

  冬季3個養生泡腳偏方

  1.生薑祛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度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2.艾草溫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身體寒溼重的病人,每週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10粒乾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

  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3.鹽水泡腳,殺菌、治腳氣

  鹽水泡腳可以治腳氣鹽水泡腳治腳氣,這是因為食鹽有很好的防毒除菌功效,而把食鹽放入熱水中,利用水中熱力,那麼面板可以更好的吸收鹽水的防毒除菌成分,就可以實現鹽水泡腳治療腳氣的功效。

  此外,鹽水泡腳可以補腎、抗衰老因為我們人體腳部離心臟是最遠的,所以血液供應非常少,而這樣鹽水泡腳,就可以讓鹽水的有效成分進入腎和心臟,並且促進血液迴圈,已達到補腎、抗衰老的好處。

  鹽水洗腳的方法是,一般在半盆熱水中加半調羹鹽,水溫可稍高一些。但腳部如有傷口,鹽水洗腳應暫緩進行。

  冬季安全泡腳有禁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

  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第二,飯後1小時內不宜泡腳。

  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1小時再泡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

  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第四, 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

  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