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的一篇語文課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的發現》優秀的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瞭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後的心理感受。

  2.瞭解課文是怎麼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範讀,邊想一想“我”為什麼那麼痴迷於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瞭解的情況。

  3.開啟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並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 縷 芳 籲 耍 訓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颼 撩 梳

  衰 絹 僑 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並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 ***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麼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裡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麼?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二

  一、出示課題,質疑課題。

  1.生質疑課題:課文寫的是誰的童年?他在童年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發現的?

  2.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詞。

  2.學習生字詞,理解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課講了一件什麼事,瞭解課文主要內容。***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2.反覆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3.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4.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5.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自學課文,理解內容。

  1.自學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要求: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解答,有了偉大的“發現”。

  五、拓展延伸,嚮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援。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六、小結。

  師: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希望我們的同學都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童年的發現》原文閱讀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願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聲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過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每天夜裡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後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那裡。

  我以為在同學中間只有我一個人具有飛行的天賦,可是,有一天我終於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夥伴們也都會在夢中飛騰。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

  “夢裡飛行,說明你們是在長身體呀。”老師解釋說。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

  “白天你們太淘氣,妨礙細胞的生長。到了晚上,細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這是你們的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個時候,人還是飛鳥。”

  “人怎麼會是鳥?”我們萬分驚訝。

  “豈止是鳥!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後來是魚,是青蛙,是猴子……所有這些知識,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高年級,離我們是那樣遙遠,而飛行卻仍在繼續。和老師的一次談話,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從河裡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鄉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母親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為什麼是九個月呢?”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終於想出了眉目:“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釐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競是如此簡單明瞭,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又過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級。老師開始給我們上生物課。有一次,年輕的女教師一本正經板著面孔講人的起源,講人的發育和進化。這時候,我清清楚楚聽見老師說,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當時教室裡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老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費奧多羅夫!……你笑什麼?再笑就從教室裡出去!”

  “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

  教室裡一陣笑聲。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氣得臉色蒼白,大步朝我走來。

  “費奧多羅夫!……你立刻從教室裡出吉去……”

  我的臉由於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漲得通紅。這時候我意識到,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1.童年的回憶教學反思

2.五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童年的發現評課稿

3.童年的發現課後反思

4.五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5.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及原文